(本文配图均由任汝茂提供)
前几天,Penni遇到了几位很有意思的70、80、90后教育创业者,并听了他们的故事。
今天故事的主人是热爱语文的90后创业者——须印教育创始人任汝茂。从坐在讲台下入迷地听,到走上讲台自信地讲,他正在努力像自己的榜样那样,让更多孩子发现自己所痴迷的文学的魅力。
请读:
进入教育行业,我接触到的第一批孩子,有些已经变成了中学课堂上自信青春的少年,有些正在大洋彼岸学习如何自立生活。他们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这种纽带的关系,还在延续。
与教育结缘的4年中,我看到许多洋溢着微笑的面容,他们的朝气蓬勃,让我深深扎根在这份工作中。
海淀黄庄,刮着寒风的北京,我的第一堂课是讲作文,听课的孩子有三个。在那个时候和讲台相识,我每周都会做的固定动作是走上讲台、整理衣角,然后和孩子们分享知识:那些文人的生平、他们的悲欢离合、人生的跌宕起伏、他们的文字和记忆……在我的讲述中,孩子们的表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皱起的眉头,微笑的嘴角和紧张的眼神,都影响着我。这是一种跨越年龄的交流,在沟通中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他们会在下课后缠着我问各种奇怪的问题,会和我分享一整袋的糖果,让我疲惫全无,充满能量。
或许,我一直就处于这样一种生命轨迹里。小学整整五年的时间,中午我都在姑姑家度过。我在柜子上用书压着一张白纸,折叠、捋平,装作是一块黑板,拿着看不懂的初中历史书和英语书,对着床,讲着奇奇怪怪的话。姑夫是物理老师,每次都忍俊不禁,让我好好学习。可能也是出于对文科着迷,以至于后来严重偏科,物理化学常常不及格。这些好像都在预示着我未来要走的路,推着我走到了现在。
在人大文学院读书的时候,我最崇拜讲古代文学的徐楠老师,羡慕他在讲台上来回踱步,对古人的诗句脱口而出,潇潇洒洒地写一整块黑板的板书。我自己成为老师之后,常常会回到学校偷偷溜进徐老师的课堂,学习他如何把那些诗句富有感情地告诉台下的学生,如何把他自己叙说的生命体验真诚地分享。所以,我在讲课的时候,也会踱步,孩子们会打断我说:“老师,你在凑微信步数吗?”
4年里,和超过一千个孩子分享语文的知识,记忆里也留下了许多面孔。震榆和康丞是两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他们在3年前来到我的课堂,后来在丹棱SOHO的教室里一起成长。在熟悉的街道上走了一遍又一遍,春秋冬夏,看着他们从小不点成长到几乎和我齐身,我感到很开心。这种见证,我希望再多一些。转眼间,震榆带上了眼镜,像小书生一样;康丞还像以前那样调皮好动,但也懂事了很多。翻过一个年头,他们也要变成大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我祝福他们。
我始终保持在学期末给孩子们礼物的习惯。最开始是每人一张明信片,写上想对他们说的话;后来,写话的载体变成一本书。每一个在课堂上相遇的孩子,学期末都会得到一本带着我对他们寄语的书,这让他们渐渐有了些期待,猜想自己会得到什么书。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怕他们不喜欢,所以常常在书店里呆一下午,看包装、看封面、看出版社,像是在挑选收藏品,最后亲手交付,希望可以获得孩子们的认可。
当然,这样的生活就算再忙碌,我也觉得值得。
2017年,我想要用自己的执着影响更多的人,便组建了第一个公司,随即失败。消沉半年,接着重新出发。孩子们常常称呼我的“猫老师”也变成其中一个品牌的名字。我愿意承担这种信任,想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让他们对自己想表达的观点能够侃侃而谈,自信地面对他人,谦虚地提高自己。因为我自己深知,文学对人的影响,会持续一生。
公司团队里的其他人也和我一样——思凝经常在忙碌中抽出时间修改课件,陈如做课堂设计会具体到游戏的每个小状况,陈姐反复推倒自己的计划……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吧,和孩子们一起收获成长,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能讲一个关于事业的故事,那就让我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吧,不管时间要多长。
听完任汝茂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吗?期待用你真诚的文字,和堆堆一起传递教育的温度。
欢迎邮件至 lei.peng@jmdedu.com 或打开收集入口投递给我们。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