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GET2017】一起作业刘畅:大数据共建教育未来

作者:西瓜 发布时间:

【GET2017】一起作业刘畅:大数据共建教育未来

作者:西瓜 发布时间:

摘要:大数据是通往个性化教育的时代的道路。

 222_meitu_2.jpg

芥末堆 西瓜 11月15日

11月15日,在以“共建·让更好的教育来得更快”为主题的GET2017教育科技大会“K12论坛”上,一起作业创始人刘畅以“大数据共建教育未来”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刘畅分享了一起作业对终极用户的理解,作为学生、老师、家长三方互动平台的一起作业将学生作为终极用户。基于为终极用户提供教育价值,跳出互联网教育公司与教育互联网公司的争议,刘畅将一起作业定义为一家教育公司,奉行科学的方法论,为教育结果负责,而不是为数据指标负责。

经过6年的发展,刘畅表示,一起作业对公立教育系统的理解更加深刻,事实上,公立教育系统里的个性化教育已经发生。基于大数据技术,清晰定位学习的起点和终点,合理规划学习路径,个性化教育才有可能实现。他认为,下一个时代是个性化教育的时代,要实现这幅美丽的画面,包括一起作业在内的所有教育从业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下是嘉宾演讲实录(芥末堆略有删减):

大家下午好,见到这么多的教育的同行,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自己做教育时间越长越诚惶诚恐,觉得对于教育的理解永远都难以达到我们所希望达到的那个边界,所以特别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再和大家进行交流了之后,听取大家的批评和指证。

教育企业的终极用户是学生

今天我们讲话的内容叫做《大数据共建教育的未来》,之所以有这个题目,实际上是我们结合对用户的理解一步步推演出来的。

教育企业的终极用户到底是谁?我相信如果是对于在座各位中做成人教育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但对于我们这样一家K12公司,使用者和付费者分离。我们不得不问一个问题:一起作业的终极用户到底是谁?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也思考了很长时间。我给大家举一个非常真实的例子,一起作业的商业模型最初是来自于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有家长监督、检查,在此过程中产生商业付费。所以,一起作业的缘起是从公立学校的老师开始的。

我每个月都要走访中国的很多学校,去跟老师交流。

我说:“亲爱的老师,请你告诉我,我们的产品做到什么样你才会爱我们,一辈子不离开我?”

老师幽默风趣地告诉我:“只要能做到点三下就让我下班,我就爱你,一辈子不离开你。”

我说:“你分别说一说点哪三下?”

他说:“点第一下自动布置作业;点第二下自动批改作业;点第三下自动生成报告,直接发送给教研组长和学生家长,并生成第二天的课件。你要做到这一点,我就爱你,一辈子不离开你。”

这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符合人性的产品需求,产品经理听到了一定会非常激动。但等一等,我们又必须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服务的终极用户是谁,这样的产品对我们的终极用户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事实上,如果我们的产品经理真的把类似这样的产品做出来,中国的老师表面上省了时间,但是不管大数据推得多么准确,实际上一个老师的教学进度和对学生的把握永远是需要人工干预的。在此基础上加上智能,这才是我理解的人工智能。

所以,如果没有人工智能干预,老师点一下就下班。结果就是:一个小学生回到家里做作业,10道题有5道题老师没讲过,错了。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小孩经常会因为错题而痛哭,爸妈看到以后,一般会在微信群里怼老师,说10道题错了5个,是不是老师没讲明白?

看起来,我们今天不能谈更多的互联网概念了。我们首先问缘起,也就是问教育企业的终极用户是谁?至少我们今天认为,一起作业尽管有3个APP,3种用户,有的时候也要跟很多合作伙伴进行合作,还会给政府出大数据报告。但有一点我们是很确信的,我觉得一起作业一定是联合老师、家长,很多第三方内容公司,服务有且仅有唯一一种用户,叫做学生。

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一起作业是家教育公司 

第二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家教育互联网公司还是互联网教育公司,还是科技公司?这个问题在很多公司内部的团队都会经常讨论,其实我们并不是在纠结一个概念,叫什么公司不重要。其实今天走在中关村大街,你会很惊愕地发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美术培训机构都要写上某某培训教育科技公司。教育科技真的那么好吗,人工智能真的那么炫吗,这对于用户又有什么用吗?

所以,我们也是几经周折之后,我终于可以很自信的告诉团队,有媒体问我们,我也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既不是教育互联网公司,也不是互联网教育公司,本质上,我们就是一家很纯正的教育公司。这不是为了炒概念,而是因为如果是教育公司,你平时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要围绕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相信如果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一家教育互联网科技公司。大家很自然地会看一个很重要的健康指标,这个指标叫做留存、续费、频次、时长,但是,对于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结果而言,频次、留存、续费,真的是最重要的吗?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难道不够重要吗?为了让大家能够理解,我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教育有时候跟医疗没有什么区别,假设有两种药,我们把它的评价指标摆在大家面前,大家看看哪一个药是好药,哪一个药不是很好的药。第一种药,要求一个人每天吃3次,连续吃两年。年留存100%,最后终于把病治好了。第二种药,只吃一次就把病治好了,但是立刻流失,请问哪种药是好药?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只有科学的方法论。但是按照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投资人眼里看来这个东西高频、高渗透、高留存、高续费,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甚至能够产生很好的商业模式:吃药免费、手术挣钱。

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和教育产生的冲突。关于教育,我相信要看的最重要的是“教育结果”。这就是回答用户最朴素的一个问题:用和不用之间,到底有什么用?而并不是要得到回答:这个东西是高频的,或者是一个所谓的时长好的。我觉得这些都是手段,有的产品未必时长长就是好的,有的产品未必高频就是好的。所有这些逻辑,都应该围绕着最底层的指标。续费是可以运营的,留存是可以运营的。但是用和不用之间有什么不同是教育产品决定的,跟运营无关。

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个最核心的指标,用这个指标评价产品,回答用和不用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个核心评价指标找到了,靠核心价值驱动的续费来做收入增长,靠核心价值驱动来做留存,靠核心价值驱动来做核心流量的增长。这样的商业模式、一定会更加健康,一定会朝着更加稳健的状态往前走。

定义起点和终点  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

是不是有了好的教育结果,我们的终极追求就结束了?不是的。

教育追求的是有好的结果,但前面需要再加一个定语,叫做更少的时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性化。而所谓的个性化不等于一对一,因为1个一对一的老师,要面对20个不同的学生讲一样的课件,这是一个伪的一对一。个性化不一定非得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

今天我们都知道,当有共同问题的人在一个小的教室里学习,它也是个性化教育。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下一个时代的教育会从所谓的一对多,慢慢走向一对一,甚至会走向多对一。

所以,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我们做的任何一个教育产品,都会问一个问题:我们的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终点是什么,这个孩子三个月之内要学到什么,他的起点是什么?然后再说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

很多教育产品的负责人说,学生在你这学三个月之后,你的目的是什么?他说续费。很好,这就是一个运营驱动指标的思考方式。但是换一个角度要问自己,在你这学了三个月的舞蹈、学了三个月的钢琴、学了三个月的一对一物理、学了三个月的一对一少儿英语,请问学与不学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个不同用什么指标来衡量。

所以,在我们的眼里,未来的教育一定是谁有本事精准地定义终点,能够很好地测评找到孩子起点,给他设计一个路径。至于这个形式是一对多、多对一,还是所谓的一对一,其实只是形式和手段而已。大家共同服务一件事情,那就是四个字“教育结果”。

下一个时代是个性化教育的时代

下一个时代,我相信一定是个性化教育的时代。大家千万不要觉得个性化教育属于科技公司、属于校外的很多民营机构。因为我们经常跟公立系统打交道,我们看到在今天中国的公立系统里,个性化教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我们随便走进徐州一个学校教室的现场,一个英文老师带着所有的孩子们去学习一个非常简单的英语表达,老师用英文问下面的所有学生说,徐州是一个Clean City,还是一个Dirty City,我们发现老师并不care这帮孩子们回答的时候,它的单词是不是准确,语法是不是准确。老师更关心的是,到底某一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是不是跟别的孩子观点不一样,是不是有独立思考。我就问这个老师,你是怎么组织这个课堂的,组织课堂之前,你肯定要问一个问题,这个孩子上这个课,或者不上这个课,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什么教育价值的不同。

今天一个合格的老师更要擅长去定义这个目标。今天的小学课堂,早就摆脱了一堂课的目的是学习词汇和语法,这些都是借假修真,英语课堂本质是通过英语的学习,来学习跨文化思考,来学习批判性思维,这是我的教学目标。所以,好的教育公司,并不是说客户有什么需求,就像一个病人,很难说清楚自己有什么病。好的教育公司是帮助客户定义他的终点,能够看清他的起点,能够给他更好的路径。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公立教育系统的个性化

当我们今天走进中国比较好的高中、初中,我们看到就在现在,学校里已经变成12人的小班。我惊愕了,我说12人的小班,你们老师够吗?他说没关系,反正一周就两次课。我说别的学校一周五次课,你两次课怎么能够实现同样的教育结果呢?老师说,新进的教学理念早就已经在北大附、清华附已经萌芽起来,这12个学生,每个人都要靠自学来完成所有的学习目标,把共性的问题,每周用两次时间和老师进行讨论,这也叫个性化教育。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前期公立系统演化慢,如果站在大尺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中国今年高考刚刚结束40年。站在年的时间长度来看,过去的四十年,中国基础教育的演变可以说翻天覆地。站在大的空间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今天中国很多的省会城市中的好学校使用的教学模式,也终将成为全国覆用的形式。

所以,下一个时代的教育是什么?我觉得国家早就给了明确的方向。我们知道中国有了新的中考、高考,尽管今天未必完善,但是它已经给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那就是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初高中课程,考取不同的大学,学习不同的专业。这是要解决在座的诸位过去在中国大学里碰到非常尴尬的境况,也就是有5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做的工作与大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

个性化教育让人回到学习本身

其实,今天的孩子在中国初高中学习的时候,他答下每一道数学题的时候,老师做出的诊断,真的不应该简简单单只是二元一次函数这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好。其实还能够分析出来他的空间智能怎么样,他的逻辑思维推理怎么样,能够帮助让合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科目,考取合适的大学,学习合适的专业,让人回到学习的本身。

一句话概括:好的个性化教育,一定是帮助每一个受教育者看清自己,看清未来,设计更好的人生规划路径。好的终点、好的起点、个性化的匹配教育内容,这才是下一个时代的教育应该有的样子。我相信只要谈教育,不管是在座的多年教育从业人员,还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看到的家长,每个人心中都有他那幅美丽的画面。

但是坦率地说,和未来那幅画面相比,如果未来的教育是1万米长跑的话,今天在座的大多数,包括一起作业在内,最多跑了100米。下一个时代的教育一定是回到这个主题,是我们一起合作,一起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共筑中国教育的强国之梦。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GET2017】一起作业刘畅:大数据共建教育未来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