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冬梅分享现场)
天津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卢冬梅此前曾做过18年语文老师。做老师时,她对信息化的问题深有感受。站在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的角度,卢冬梅对信息化建设有了另一番理解。11月26日,在第四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上,卢冬梅分享了和平区信息化建设中对学生行为数据的采集与利用。
信息化工作应坚持的三个原则
卢冬梅说,老师对信息化有“三恨”,讨厌网址、用户名和密码;讨厌强制性的重复劳动,比如改完试卷填分,再输入电脑变成Excel,再排序、打印,一遍遍;还有无休止地学习软件。一个传统软件生命周期只有三年,五年算长的,学校组织一次次培训,“不断碾压你,让你学习,当我们终于把它掌握了,发现这个软件已经过期了。然后把这个软件下线,再买一个新的。”卢冬梅说,老师在其中非常痛苦。
正因此,卢冬梅认为,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感情问题。老师已经被过往的学校信息化伤到了。她提出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帮忙不添乱,老师已经很不容易,不能让他们更不容易。二是优化不革命,革命是推翻重来,优化是帮助老师,提升老师。最后是引领不指挥,不以上帝视角指挥老师。
如何采集数据?
卢冬梅从三个场景介绍和平区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尝试。老师已经不想在手机上多装任何一个APP,和平区从微信入手,基于微信做了一款产品,将学校、教育局、信息中心都接通在微信里。同时开发学校所需的多个功能,集合多种产品。老师只要打开微信就能找到所需的入口。
(基于微信的学校信息化产品搭建)
功能板块中有一个素质评价,里面包括很多学校里的活动列表,只要需要采集与学生相关的数据,就可以从这里找到。设计的核心还在于有一个控件台,是自由组合的控件方式,如果采集的是文本就用文本控件,如果是图片附件就用图片的,还有视频、日期等选择。卢冬梅说这是信息中心的老师想到的创意,与腾讯谈开发合作。
(自由组合的控件)
信息采集的模板出来后,和平区从区教育局层面发文,学校直接拿去用,不用再重新设计。降低学校的重复工作量。
卢冬梅还展示了第二个场景,一卡通与打卡器结合制作出一个卡片,上面分为兴趣、难点、重点三个按钮,还有ABCDEF选项。这为老师提供了收集学生数据的支持工具。
和平区改进的第三个场景是阅卷。卢冬梅说,网络阅卷看起来方便了很多,但也有老师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直观看到老师的阅卷分数和手批。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针对此做了一个设计,老师可以手批,批完将阅卷分数放在规定区域,也可以实现电脑扫描识别。未来还将会产生更多分析报表。
做基础信息库的生态圈
卢冬梅介绍,基础信息库上要做生态圈,所有软件经过严格识别,确保效果稳定。基础信息平台承载所有业务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而所有信息都可以归到同一个人身上。
(信息库的生态圈)
搜集来的数据将同步到数据仓库中进行清洗和挖掘。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提供给学校的管理层作为决策的依据。另外一份结果给家长和老师。搜集到的多维度数据会融合在一个学生身上,形成成长报告。这一报告将对学生未来发展、素质评价乃至未来规划都能起到作用。
数据能给教育带来什么,卢冬梅说,很难回答,但当给学生提供很多数据时,未来每节课,面对每个类别的学生,备课和课堂呈现方式或许都将不一样。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