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小学使用AiSchool云课堂上《认识人民币》一课)
芥末堆 宁宁 12月21日
不久前,天闻数媒正式发布其开发的“ECO云开放平台”。按照现场天闻数媒的介绍,该平台将逐步实现身份认证、应用接入、应用管理、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安全管理六大方面统一。
将每个“统一”拆开细看,要完全做到都不容易。但发布会的消息却切实戳中目前行业的最大痛点。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度推进,信息孤岛饱受业内诟病。一个系统一个密码账号;安装了某公司产品,就无法再使用其他公司产品;更关键的是各个应用之间数据无法打通。作为用户,学校深受“不统一”的困扰。但尽管痛点越来越明显,囿于行业内长期缺乏标准、应用分散,真正“统一”并不容易。
决定做云开放平台的天闻数媒有着自己产品线的考量。2011年,天闻数媒成立,华为和A股上市公司中南传媒共同注资3.2亿元。近7年来,天闻数媒从最初的AiSchool云课堂切入教育信息化领域,产品线逐步扩展到智慧校园及区域教育云,还在区县级构建三通两平台。同时兼做数字文化和海外文化交流业务线的天闻数媒近两年开始思考“瘦身”,聚焦更为核心的数字教育。而ECO云开放平台的产品战略既像一条线,将天闻数媒原先单点独立的产品,串联起来;同时也是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信息化市场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不可思议”的阻碍
2011年,当学校理念还未普遍接受教育信息化时,天闻数媒直接从课堂切入,这无疑是一个冒险。之后推进过程中,天闻数媒遭遇到各种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的阻碍。
当年,首款产品AiSchool云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以学生Pad、教师PC和Pad作为终端载体,在试点学校投入使用。试点中质疑声音不断,平板教学会不会有辐射?会不会造成近视?“现在看起来是很幼稚的问题,我们当时都考虑过。”12月8日,天闻数媒董事长向江有些无奈地说。
为了打消这些质疑声,当时天闻数媒联合北师大教授合作出台了一个报告,阐释人眼近视的原理,还尝试将平板屏幕换成类似kindle的电子墨水,但后来发现用户体验非常差,又改了回去。向江说,关于辐射的问题,当时也是请外部高校做检测对比,寻找各种技术手段证明,平板电脑的辐射还没有普通电话的辐射高。
另外,针对应用场景,天闻数媒还帮助老师设计课堂流程,怎么在教学中穿插使用平板,具体到语文、数学、英语具体学科怎么重新上课。
尽管当时直接从课堂打入的困难显而易见,但向江至今回想当初的决定仍然态度坚决,“为一个行业提供服务时,一定要看到这个行业的核心应用场景在哪里,不是说它难不难。它最核心、花费时间最多的场景在课堂上。”向江说,这是团队内部经过多次PK后达成的共识,此外,学生获取知识的切入点在教与学两个环节。而当时学校最大的痛点就在于老师教的模式对受教育者的限制。
互动性是AiSchool云课堂最早想要解决的痛点。2012年,迭代后的AiSchool云课堂实现了实时投影、同步翻书、屏幕广播、课堂提问及攻关式作业,是当时电子书包的典型形态。
(北京东城区一所学校课堂使用AiSchool云课堂场景)
之后每年云课堂都在逐步迭代。2015年,天闻数媒首次推出手机版AiSchool云课堂,支持老师、学生和家长使用,并开始对大量用户数据和行为轨迹进行分析、判断、抽取。向江称,今年云课堂要解决评价问题,对校方、老师方和学生方的评价。
最初理念层面的障碍被时间逐步消蚀。向江很信奉时间的力量,它会慢慢催熟这个行业。
时间带来的还有服务的逐渐标准化。11月21日,在北京东城区一节使用AiSchool云课堂的高中课堂上,芥末堆见到了一位类似助教角色的“咨询师”。上课前几分钟,她会帮助学生调试平板,确保每位学生能正常打开上课的界面。上课后,她就退回到教室的后排,观察课堂教学情况。
“咨询师”是天闻数媒为推进AiSchool云课堂在学校落地,并常态化应用,提供的辅助服务之一。向江介绍,最早天闻数媒的咨询师是20人的队伍,现在接近3000多个学校时,咨询师有四十人。这得益于服务的逐渐标准化,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都在提升,已经摆脱了保姆式的需求模式。
智能化的前提是常态化使用
如今,课堂几乎成为教育信息化公司都绕不过去的场景,产品竞争也颇为激烈。大数据分析和自适应学习是新的课堂竞争方向。
天闻数媒的发力点同样在这两方面。“明年开始希望解决智能化的问题,我认为智能化是教育信息化的终极。”向江将教育信息化分为四个阶段,基础硬件和网络的建设是第一阶段,其次是数据化阶段,收集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判断,智能推送和智能搜索。第三阶段是从一个个单点产品作战变成一个大平台。第四阶段即是智能化建设。他设想中的智能化阶段,是真正无限靠近因材施教环节,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还包括人机之间的准确匹配与交互。老师真正从知识传播角色转为组织者的角色。
要达到第四个阶段的目标,向江认为,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比如机器是否储存够了足够多的知识点及资源数据,是否收集到了学生足够多的个体数据,包括情感和心理数据。最后是否能精准匹配。“还有很长一段路,乐观看是5年,中性看是10年。”向江说。
就大数据分析层面,向江透露,目前天闻数媒已经做到了对学生数据模型的初步设立,完成了多种场景的建模。对数据的抽取、清洗、排查、存储和运用基本完成。效果还在验证中。
在天闻数媒总经理杨沐看来,这一切设想的前提是,教育信息化产品首先能在学校被常态化使用。“单个应用的小数据不能做到常态化,何来大数据分析?”他分析,现在的大数据分析产品做得相对成熟的是学科及心理测评的产品。他表示,AiSchool云课堂仍然是天闻数媒重点打磨的核心产品,在教学上继续深入,搜集更多课堂数据。
样板区的策略
2016年,天闻数媒提出做智慧校园的计划,将产品线从课堂场景扩展到校园内。但一年后,当杨沐谈起智慧校园的建设历程时,又是另一番感慨。
“现在都叫智慧校园,没有人告诉我智慧校园到底是什么,它是个定制化非常强的板块。”杨沐坦言,智慧校园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目前也没找到一个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标杆,企业很难做。很多产品应用需要定制,但定制化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杨沐说,天闻数媒的应对策略是,在教育发达的核心地区找到好学校,基于学校打造智慧校园的样板,建立自己的标准和标杆。深圳龙岗区是天闻数媒目前建立的智慧校园样板区。
尽管没有标准,但杨沐称这个市场天闻数媒仍然不会放掉。智慧校园包含很多物联网的硬件集成,有些天闻数媒自己做不了的将采用第三方集成方式,天闻数媒做整体解决方案。向江介绍,智慧校园中,天闻数媒选择只做与核心用户和数据流相关的产品。“智慧校园中,我最看重的是如何实现‘一屏在手校园畅游’。”向江说,AiSchool云课堂的教学是学的一部分,其他诸如宿管、OA系统、门户网站、校园安全系统等都将是智慧校园中接入的第三方应用。
与智慧校园同步提出深化去做还有教育云。杨沐告诉芥末堆,2014年天闻数媒第一个“三通两平台”在湖南南县开建,教育云最早是在区县层级去做。紧跟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大政策。尽管“很不愿意做”,但策略上还是需要“圈地”、“抢位”,进入更多中小学。
(湖南南县教育云平台截图)
但随着三通两平台这几年的整体推进,留给企业的空间已经不多了。天闻数媒的转向也成为必然。2016年,天闻数媒开始转向做市级教育云平台。今年,天闻数媒分别拿下淄博市和嘉兴市的教育云平台建设项目。向江介绍,明年将启动省级教育云平台建设。他坦言,教育云平台中,教研是天闻数媒核心去做的,其他同样是接入第三方应用的思路。
向江这样分析天闻数媒的产品拓展逻辑,自下而上。从区县到市级再到省级平台逐步渗入,产品从课堂到校园再到教育云平台拓展。“从底下往上走,当我们做上面的时候,能够顺畅对接底下的服务和需求。”向江认为这是自下而上的第一个优势,首先有了用户应用基础,两级客户需求同时能够满足。他介绍,两个市级教育云平台也都是在当地已经有了天闻数媒底下的产品应用基础才去做的。
根据中南传媒2017年半年报数据,截至报告期,以AiSchool云课堂、智慧校园、区域教育云平台、三通两平台为主的数字教育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2900余所学校。
“我们从来没有忽视过内容”
即便背靠A股上市的出版集团中南传媒,天闻数媒也从来没有觉得内容资源足够够用。“中南传媒提供的只是个通用资源。”向江说。
最早天闻数媒的研发模式是将技术与内容同步推进。当产品布到学校,总有老师发现资源不能满足其教学需求。此前天闻数媒的解决方式是,“你提出来我们来做,或者我们来买。”向江说,但当用户越来越大,每个用户都提出个性化的需求时,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了,“那我一定要改变内容生成方式。”
向江的设想是,创建一种内容生态,鼓励平台中的用户生产内容,平台方负责将内容甄别入库,再推送。他强调这个内容生态中一定要有鼓励用户生产内容的动力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内容资源源源不断生产的闭环。
他认为,为了上好课,老师自身有生产资源的动力、能力以及时间。关键是老师是否愿意分享。如果能让老师生产的优质资源变现,“我认为这是一个无敌企业的标签之一。”
天闻数媒的云课堂产品能够被常态化使用在向江看来,正是基于中南传媒打下的良好内容基础。“我们从来没有忽视过内容,从来没有把内容与技术分开过。”但他坦言,技术可以通过几个人来完成,不断迭代。但内容是变量,个性化需求强烈,这意味着你永远无法招到足够多的作者来为你生产内容。
贝壳网是中南出版集团旗下的教材与教研内容资源平台。贝壳网官网显示,中小学所有学科的教材资源均有覆盖,其中尤以小学的教材版本最为丰富。杨沐介绍,平台还整合有其他第三方内容资源,整体打包出售。杨沐告诉芥末堆,未来天闻数媒内容资源方面将重点放在如何满足老师需求上,尤其是优质内容资源。
借助ECO云开放平台打通内部产品数据
11月24日发布的ECO云开放平台承载了天闻数媒的诸多设想。向江和杨沐在多次谈及天闻数媒产品聚焦核心时,最终都归到ECO云开放平台。
(天闻数媒常务副总裁郑贤刚在发布会上介绍天闻ECO云开放平台)
向江说,天闻数媒做开放平台的想法由来已久,从前年就开始思索。起因并不惊奇,教育信息化行业分散,大大小小公司众多,不同地方学校使用的产品都不一样。但这带来两个层面的影响,学校里未来产品如何共享、共通和共联,产品之间如何衔接。个性化与定制化如何处理?
打破产品与产品之间、课堂与校园之间、校园与教育局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是ECO云开放平台的目的之一。向江解释,除此之外,天闻数媒还想借云开放平台建立一种生态,将天闻数媒的技术能力提供给一些个性化的开发团队,辅助其开发相应产品来满足某个区域某个学校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个性化需求在每个学校都客观存在,但一个企业做不完所有的事,那应该有合作伙伴或愿意做这个事的团队去做,哪怕是两三个人的团队。”向江补充道。
在智慧校园与教育云平台建设中,向江和杨沐所称的只做核心应用,其他通过第三方接入的设想,正是通过ECO云开放平台来实现。从云开放平台的应用管理中选择学校需要的第三方产品。
向江介绍,目前数据统一层面,ECO云开放平台能解决一些接口与数据标准比较规范的主流产品对接与融合。而采用另外一些数据标准的公司产品还尚未能打通。不过,向江说,天闻数媒内部产品之间数据已经能够实现打通。
(ECO云开放平台的界面)
关于平台将来对第三方开发团队是免费还是付费,天闻数媒内部还未形成统一意见。坚持免费的观点认为,平台可以免费,平台上的产品可以收费,通过这种模式尽量使平台覆盖更多区域。
对天闻数媒来说,完全做到发布会上提出的“六大统一”,将是一个不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2016年中南传媒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天闻数媒主营业务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383%,但净利润为-4353.96万元。2017年中南传媒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天闻数媒营收2442.76万元,净利润为-5689.2万元。财务压力将是天闻数媒绕不开的一个挑战。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