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篇《你的孩子,都是“薛定谔的狗”》在朋友圈被刷屏。该文的作者赵昱鲲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他对当前父母们普遍存在的焦虑深有研究,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解决之道——自主教养。在和外滩君的访谈中,赵昱鲲介绍了自主教养的理念,畅谈了对“阶层固化”及“人工智能”等问题带来的育儿压力的看法,并提出孩子具备四个特点会是巨大的竞争优势。是哪四个特点呢?读完此文,或许您会有所收获。
一篇《你的孩子,都是“薛定谔的狗”》 ,曾在朋友圈里红极一时。这篇文章用量子力学中一个经典思维实验来比喻孩子的状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而父母们应该让孩子自主探索人生之路”这一核心观点。
因为这篇文章,作者赵昱鲲成了网红。但比他的文章更精彩的是他的经历。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赵昱鲲老师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在美国拿下化学和计算机硕士学位的理工男,却最终选择了师从“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 塞利格曼,获得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学位,随后成为积极心理学的传播者。
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15年之后,他选择了回到中国,担任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开始他的“积极人生,积极教育”的普及工作。
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专业背景,使得他对于积极人生的定位不是以“成就”这一个维度来衡量,而是以包含蓬勃的状态、自主和意义感等多个维度来衡量。
当他注意到当代父母们陷入焦虑之中不能自拔的状态后,决心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父母们卸下焦虑,写出《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一书。
如此跨界的他,对育儿有哪些关键和见解?他如何看待当代父母的焦虑?他又提出了什么解决之道?外滩君带着新书专访赵昱鲲,我们来看看他的父母之道。
为当代父母研制解忧丸
1、 焦虑1.0:“流感病毒”般的焦虑
时下,对于父母们来说最流行的莫过于“焦虑”。
这仿佛是一种类似于流感的病毒,一波又一波。从身体成长,到性格脾气;从择园择学到课业成绩;从才艺双全到竞赛推优,没有哪个部分找不到焦虑的身影。
这些焦虑的表现,背后的心态总结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种:
1. 我要让孩子实现自我,100%的发挥他的潜力。
2. 我要为孩子全心全意地付出。
3. 孩子有什么状况,都是父母的问题和责任。
4. 不能让孩子走弯路。
5. 别人家的父母能给孩子的,我也得能给。
赵昱鲲认为,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妄念”。
100%发挥孩子的潜力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即便真有个别人可以做到,其付出的代价是触目惊心的。
第二种心态,为孩子全心全意付出,是没有想清楚育儿的目的是什么。育儿归根结底是为了通过育儿来育己,即通过育儿让自己成长,变成更好的人。
第三种心态,本质上是不相信孩子或者环境可以解决问题,而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
第四种心态“不能让孩子走弯路”其实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变种,以为孩子的人生之路只能有一种最佳选择,可人生哪里是如此简单的线性问题呢?
最后一种,是过高估计了其他人家的情况。的确有些父母会提供更好的条件,更多的陪伴或者资源,但大多数的父母能够提供的条件是相近的。
要记住,孩子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正常的父母。
2、 焦虑2.0: 与时代并行的焦虑
上面的这些焦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焦虑已然升级换代,变成了“焦虑2.0”。
首当其冲的就是“阶层固化”。这个词一经推出,便红遍大江南北,不分线上线下,随处可以听到,看到。出于担忧,父母们拼命给孩子加码,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最近冲击人们神经的热词是“人工智能”。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各种本领和潜力,人们的焦虑再次跃上一个新台阶。
据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未来的工作》预测:“目前的小学生,长大后所从事的工作,有65%现在还不存在。”这下,父母们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了。孩子这一代势必要和人工智能竞争了。他们的将来会是什么样?
为什么今天的父母们显得格外焦虑?在赵昱鲲的眼里,主要还是和时代有关。概括地说,有三点:
不确定性。
阶层流动性。
不可预知性。
不确定性,是指没有人能确知未来发生的事情,因此人们会担心自己失去,担心得不到期望的结果,所以焦虑会如影随形。
而阶层的流动性,这个普遍影响到父母心态和行为的问题,赵昱鲲的看法却非常不一样。
他认为,从较长的历史进程看,当代的阶层流动性比起历史上是在变大的,而不是变小。
以前,在封建王朝时期,农民的孩子也只能继续种地,铁匠的孩子还是打铁,商贩的孩子长大继续摆摊,要说有什么渠道改变,那就是靠考试从政。阶层之间有严格的限制,流动性整体是很小的。
工业革命以后,各行和各阶层之间的更迭速度明显加快。白手起家的故事是越来越多,就连西欧的皇室也开始接纳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为什么大家的感觉却是阶层在固化呢?
显然赵昱鲲对这个问题已经做过思考,他十分流畅地回答了外滩君的疑问。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个社会正常发展的样子。之所以大家会觉得阶层流动性在变小,主要是大家的眼光聚焦的不是漫长的历史变迁,而是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因为经历了十年浩劫,整个社会并不是一个正常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速度可以用“飞奔”来形容。在高速的发展期,整体上阶层都在跃迁,以致于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社会就应该如此。
但是,社会的发展不会一直高歌猛进,总有变得相对平缓的时候。而当人们感受到可能不再有过去那么多的机会时,就会担忧自己或者下一代。
在赵昱鲲看来,从人类历史上看,社会逐渐稳定这是社会必然的趋势。虽然向上流动的概率或许没有过去几十年大,但是同样地,现在的社会也不会轻易出现大的系统性危机。整体上而言,目前和将来的社会状况从历史上看还是属于机会在增多的时代。
时代为焦虑背书的第三点——不可预知性,体现在当下,最受关注的就是“人工智能”了。关于人工智能带来的焦虑,赵昱鲲用了一句话就让外滩君感到轻松了不少:
如果人工智能是个大坑,那也不会是你一个人跳,这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大坑。所有人都要跳,还有什么好焦虑的。
在赵昱鲲的眼里,其实没有人能够安排和设计好未来,因为没有人能确知未来世界的细节。但这并不必然构成焦虑的理由。
过去我们的父辈同样也无法预知今天的世界,如果他们一开始就知道我们今天的世界是什么样,他们或许也会非常焦虑。然而我们今天仍然可以面对生活,并没有被世界打垮。
在赵昱鲲看来,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应该是一种“竞争优势”。但在他的定义里,“竞争优势”却并不是指学业成绩,而是指一个人的灵活应变能力和蓬勃的意愿。如果一个人具备这样的特点,人工智能会成为他的好帮手。而不具备这种“竞争优势”的人,或许会在人工智能时代迷失。
要让孩子成长为拥有蓬勃意愿和灵活应变能力的人,就需要让孩子成为自主发展的人。
3、苦口但有效的焦虑解忧丸
在研究过林林总总的焦虑之后,赵昱鲲给父母们开出了一个药方——革除控制欲。
之所以有千变万化的焦虑,总的来说是因为父母总想要能控制孩子的状态,为他们设计好今后的人生。一旦感觉到生活的状态有脱轨的可能,焦虑就会趁机而入。对于这些父母而言,只有事情控制在期望的状态时,才能感到安心,岁月静好,人畜无害。
然而这样的思维实质上是一种解决线性问题的思路。对于线性问题,人们的解决方式是定好计划,控制过程,达到结果。育儿这件事,却并不是线性问题,而是一个非线性问题。对于非线性问题,越是控制越有可能适得其反。
在赵昱鲲的眼里,育儿不是一件需要控制的事情,而是一件值得敬畏的事情——敬畏孩子的成长规律,敬畏孩子的天性和意愿,还有人生那不可捉摸但又因果分明的所谓命运。谦卑地做一个观察者,帮助孩子自主成长,支持他的人生自主展开。
在他看来,想要革除控制欲,就需要采用自主教养的理念。这是让父母卸下焦虑,以轻松积极的心态面对亲子关系的正确理念。
爱与专业的化合反应——自主教养
1、何为自主教养?
今年九月,赵昱鲲出版了他的又一本专著——《自主教养》 。这是心理学知识和父爱产生化合反应的产物。在陪伴两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赵昱鲲不断地将自己了解到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其中,以自己人生成长的经历来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期待。
按照赵昱鲲的定义:
所谓自主教养就是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人格、表达自己的情感,追逐自己的兴趣,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
自主教养的育儿理念建立在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之上,在操作上与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的引导式教养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把教养方式按养育者的回应程度和要求程度这两个维度进行区分,其中高回应、高要求的引导式是最好的教养方式,
这要求父母既能无条件地爱孩子,给他及时的关爱和具体的指导,又尽量让他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能力和自我。
2、 “自主教养”为何重要?
了解了自主教养的理论支持和定义,外滩君不由产生了一个疑问:“自主性对于孩子为何如此重要?”。
在赵昱鲲看来,有正反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这是时代要求孩子有面对人生变化的能力。
今天的社会不但比起几百年前有了难以置信的改变,就是和几十年前比,差别也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今天时代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这放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以往父母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现有资源为孩子“定制生活,定制职业”,但在以后,不要说孩子未来的几十年,就是十年以后他所面对的世界是什么样,我们也没有把握能回答。
因此,在现在的时代里,父母们最重要的事不是设计孩子的人生之路,而是培养他自己应对人生变化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一个人发展出自我。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并不是先天预设好的,仿佛每一个人有一个注定的自我。而是在生活中,通过反复的实践逐渐发展出来的。在这个过程里的关键就是人是出于自主的动机而做事,这样才能锻炼出面对人生变化的能力。
自主性对孩子非常重要的第二个原因是:没有发展出自我的孩子,容易随波逐流。
人做事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动机。一个是自主动机:做事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激情、价值观、人生意义、自我认同,所以人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积极情绪,会得到更多的积极体验,同时不会轻易放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面循环。
另一个是自主动机的反面,即受控动机,就是受他人的控制。这可以是直接的控制,也可以是间接的控制。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好,就奖赏钱或者买玩具,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直接控制的方式。努力学习才能感到父母的喜爱和朋友的尊重,这就是一种间接的控制。好好学习不是出于自己的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而是迫于外界诱惑或者压力。
经常处于受控动机下的孩子,会活在担心和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中。
“如果考的不好,父母会不爱我。”
“如果不好好学习,对不起我的父母。”
“如果没有让父母满意,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
一个内心不断有着冲突的人,人生是很难找到目标和意义的。
更重要的是,一个受控的人无法形成真正的自我的。这样的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会觉得迷惘,找不到内心的方向,随波逐流,白白浪费了人生宝贵的时光。
因此,无论出于时代的要求还是出于避免孩子活在内心冲突不断的纠结状态,自主性对于每一个孩子都是至关重要的。
3、如何发展出自主性?
赵昱鲲一直强调:育儿需要“道术结合”。所谓“道”,就是自主教养的理念。可以说,这是让孩子发展自我,拥有蓬勃人生的根本所在。
不过,育儿是一个细致活儿,自然也是需要“术”的指导。在《自主教养》的书里,赵昱鲲写了大量的实例来指导父母如何面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将自主教养的理念融于生活。
外滩君注意到,赵昱鲲对于用金钱或者物质的方式奖励孩子学习成绩的行为并不赞同,他认为这实质上是一种控制行为,孩子是出于受控动机而不是自主动机才去努力学习的。这样的做法会损害孩子的自主动机。
然而,美国意志力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罗伊 鲍迈斯特曾在《意志力》这本书中提出,用金钱或者物质奖励孩子学习并没有问题。(外滩君曾经刊发过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其实,最可能影响到孩子成功的后天因素是它》)
意外的是,赵昱鲲曾经上过罗伊·鲍迈斯特的课,然而,在这一点上他不能赞同罗伊的看法。
罗伊·鲍迈斯特赞同这种做法的原因之一是认为:成绩本身已经是一种外在激励,金钱不会改变这个事情的性质。但是赵昱鲲认为,成绩并不是一种外在激励,孩子从成绩中感受到的快乐是内在的积极情绪,和金钱并不是一回事。
类似于这样会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种种育儿难题,赵昱鲲在书中提供了解答。外滩君限于篇幅,对如何发展孩子的自主性,仅做摘要。
如何发展孩子的自主性:
减少对孩子的心理控制
减少孩子的外部动机(注:受控动机的一部分)
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
培养孩子的价值观
让欢乐成为孩子一生的主旋律
运用自主教养的理念,孩子会成为自己本该长成的样子:一个自主、蓬勃和充实的人。
为让中国有更多“新四有”的娃们努力
在收集中,外滩君问过赵昱鲲这样一个问题:您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赵昱鲲非常干脆地回答:“我希望他成为一个心理健康、懂得爱、能感受到兴趣和有意义的人。”
“有了这四点,他的人生过的不会差。”清亮的声音里充满了确信。
赵昱鲲进而解释道:“这四点,是一个人的巨大的心理优势。同时也是很大的竞争优势。”这一点,从赵昱鲲和其同事正在推行的积极教育项目的效果上可以得到证实。
目前,赵昱鲲所在的清华积极心理学研究室正在和一些小学及中学合作开展积极教育项目。包括清华附小在内,全国有13家中小学已经加入这个计划。根据团队跟踪取得的测量数据显示,接受过积极教育的学生组,其学习动机和幸福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所谓积极教育,就是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教育过程。清华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设计了一套6+2模式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孩子的品格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一开始,这个项目在清华附小的二、三、五年级各只选择了两个班进行试验。本来有老师并不愿意加入,但是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这些老师便主动找到校长,要求在自己班级里也开设积极教育,因为其效果明晰可见。
这些数据体现出积极教育的现实意义:积极教育让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更积极、主动,快乐感更强,其学业成绩也更好。
可想而知,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和系统的积极心理建设,无论是对于焦虑的父母,还是对于学生和学校自身,都大有裨益且符合时代要求。
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孩子们,具备“新四有”的特点,即:有健康的心理,有爱,有兴趣和有意义。为漫长的人生之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作者 黄晔 )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