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U(Youth for Understanding)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国际学生交流组织,在全球五十六个成员国间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其中的来华交流项目是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设置点对点中国本地家庭接待外籍学生。
菁kids收集的辣椒妈妈一家,目前已接待了三名外国学生,是实至名归的“金牌接待家庭”。这家人的小名都是拿食物起的,辣椒、土豆、冰糖……在他们相处期间,发生过令人哭笑不得的糗事,讨论过难以启齿的话题,也经历过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当然还有最温馨动人的、每一天的平淡时光。
说起辣椒和他的接待家庭,可谓生死之交。
他们曾一起去日本旅行,当时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
在出发去日本前,土豆连续两晚熬夜,出发当天又早起,身体处于非常疲倦的状态。到日本后,辣椒与土豆住同一间屋子,第二天早上想叫土豆起床时,发现他趴在榻榻米上,双眼瞪出,脸憋得通红,处于窒息状态。
十万火急之下,辣椒冷静地扶起土豆,又是敲背顶背又是做心肺复苏,总算使土豆恢复了呼吸。
“辣椒当时其实是非常紧张的,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下楼去叫我们,而是让冰糖来叫我们,因此才没有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当我们看到土豆躺在地上的样子时,特别害怕,只顾着喊他,但这哪里有用?我们的反应比辣椒混乱多了。”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辣椒妈妈仍心有余悸。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辣椒妈妈更加坚信: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会申请成为YFU接待家庭?在接待外籍孩子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分享的故事?而身为交换生,在超接地气的中国家庭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菁kids与辣椒妈妈及辣椒聊了聊。
“你不能为了想得到什么而参与YFU接待,这又不是个task”
菁kids:当初为什么会去申请当接待家庭呢?
辣椒妈妈:在申请接待前,家长们可能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想提高英语水平、未来孩子出国可以更好地适应,等等。这样的想法会让接待交流变得功利,产生问题。孩子是否出国完全要看个人意愿,如今国内国外各有优势,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力的培养,教会孩子自理能力,在哪里都可以。
菁kids:现在很多家庭都朝九晚五,十分忙碌,连自己的三餐都是老人帮忙做的。如果他们想接待一个外国孩子,是不是会更加忙不过来?
辣椒妈妈:只要当成自己人,怎么对付都可以,当成自己的家人,孩子才能融入这个家庭生活。想让相处变得亲密,总要看到彼此的缺点,看到家庭的问题,这样孩子才不会总去想自己说的是不是合时宜。
生活不能戴着面具,一个星期的客气是礼貌,但没有谁能紧绷着客气一年,因此双方都要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真正打开心门。YFU也会在双方遇到沟通问题的时候给予细致的帮助,让大家找到最舒服最合适的方式。
“当然有插曲,但总体来看还是越来越好的”
菁kids:在接待三个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插曲吗?
辣椒妈妈:第一个接待的孩子Linus来自德国,是相当良好的开头。他来的时候是高一,年纪比较小,但还是给家里带来了非常多关于德国的文化信息。Linus的妈妈是心理医生,也教了他很多与我们的相处之道。
一年时间飞逝,Linus临走的时候非常有心,他悄悄告诉还年幼的土豆:“你别不高兴,我给你一盘东西,等我走了之后给爸爸妈妈哦。”
当时我们没有特别的拥抱,就是害怕自己泪如泉涌,后来看到Linus用中文给家里录了一段视频,非常感人。这样的感情没有因为交流的结束而中断,一年以后我们去德国旅行,再次见到Linus,还是非常亲近。
接待家庭和孩子之间的连续性至关重要,如果中途发生更换或交替,对孩子来说心里就会有一堵墙,和后续家庭的相处就会有一些隔阂。
比如中间第二个孩子Moritz,就是因为与之前的接待家庭相处不融洽而来到我们家的。Moritz的父亲经商,来交流的初衷就是希望Moritz能认识更多的人,并不在意他是否学到了更多的中国文化和课程。Moritz经常在外,我们又不能强制制止,出于安全考虑,就让他带朋友来家里玩,给到了充分自由度的同时也让自己放心。
我们和Moritz虽然相处得还算可以,但感情上并不是很亲近。
“我很早就想好高中要gap一年,来中国交流学习中文”
菁kids:辣椒为什么会想到来中国交流一年?
辣椒:来中国交流是我自己的决定。我刚开始读高中的时候就规划好了要把四年的课程压缩到三年,然后留出一年时间来中国。当时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家里人并不是特别赞同,但也没有全盘否定,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他们知道我对中文很感兴趣,所以最后还是全力支持了。
妈妈对我说:“你自己决定之后,还要努力去做,gap一年可以被浪费,也可以变得很有意义。”
目前我在向明中学国际部上学,感觉最难的是普通话上海话夹杂的化学课,物理课上学速度、加速度可以跟上。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AP课程与中国的高二高三相近,我比较擅长科学,热爱汉语,所以花了最多的时间在汉语上。
我来中国之前已经被美国大学的中文专业录取了,希望之后也能去台湾交流,能够看懂繁体字。繁体字很有意思,能够看到汉字的深层含义和历史变迁。
辣椒妈妈:辣椒是个非常有计划性的人,比如他想好了大学要去台湾交流一年,那他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是他非常好的品质。他学习中文很有天赋,也很认真,能够一个小时看一页书,每一页都满满地做好具体的批注。
“相较于学校而言,个人能力的培养才至关重要”
菁kids:在与外国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不同国家教育上的不同?
辣椒妈妈:辣椒来到家里之后,我们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现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的教育是:你要知道,并且记住,却并不知道为什么。相较于美国教育对孩子能力上的培养,中国还是更加注重应试教学。
比如有一次冰糖默写mù ěr,他写了目耳,但老师算错了,因为标准答案是木耳。事实上我们没有教过冰糖什么是木耳,平时都是用上海话讲的,我觉得老师不应该算错,而是要告诉他有第二种答案。
另外就是竞争压力,比如一年级的冰糖,在学校里刚学会十以内的加法,马上就要求1分钟里完成26题才是优秀;刚刚学会写字,就说他的速度不够,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发布默写情况,更让我们着急。
大儿子土豆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学校都是我们精心挑选过的,一路名校,设施先进、小班教学、双语学习,但这些却并没有给土豆带来更多的自信和快乐。他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好像怎么努力都上不去。反而是他凭自己实力考上的香山中学,让土豆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努力也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我觉得相较于学校而言,个人能力的培养才是至关重要的。在课程紧张和师资稀缺的形势下,能力培养和心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我不懂<尴尬>这个词,但是不影响我和你们聊天”
菁kids:辣椒平时和家里人交流有困难吗?
辣椒妈妈:辣椒在中国的中文学习是突飞猛进的,他刚刚来的时候,家里人讲话语速较慢,现在就适中了,日常交流完全没有问题,语音语调也很标准,但是在一些特定词汇或者语气词的理解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尴尬”一词,这时候我就会尝试用更加简单的词汇替代。但辣椒和我们一起出去参加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们不会要求别人为辣椒刻意营造这种语言环境,因为我们觉得常态语境对辣椒来说是更好的锻炼。
辣椒和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友好交流,包括外公外婆。我不在家的时候,会把冰糖交给辣椒,规定冰糖几点吃饭几点上床,这时辣椒就会想办法,比如对冰糖说:“给我看超级冰糖吃饭的样子!”冰糖就会很快吃完。
“没什么顾忌和保留才会自由自在”
菁kids:辣椒来家里这段时间,你们之间有什么有意思的交流吗?
辣椒妈妈:我们家的自由度和开放度还挺高的,经常会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来讨论一些话题。这样的讨论不是为了说服,而是为了把问题拿出来交流自己的态度。
比如“体味”这个话题,之前两个孩子来一直都不好意思问,因为觉得比较隐私。后来会和辣椒聊到这个话题,也是因为爸爸正巧看到他在使用止汗剂,便问了,这才知道欧美很多人都有这个味道。
辣椒:是的,如果一个教室有三十个男生坐在一起,没有空调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而我们之前甚至认为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辣椒妈妈:再比如说脏话,我看到过土豆有个帽子上印着“贱”,就觉得不太舒服,但没有直接说,因为觉得这可能是年轻人的潮流,但如果什么都能接受,那也会有问题。
比如在冰糖这个还不能分辨好坏的年纪,如果不和他强调,他就不知道这种词是不好的。因此辣椒选择在和哥哥姐姐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同辈分的人说话时,会选择不同的字词来表达相同意思,“让大家不要有不舒服的感觉”。
辣椒:在英语中,有些词会一直让父母感觉不舒服,但是这些词对新时代的孩子来说就没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在英语里很多不好的词原来不是不好的词,而是后来才变成不好的词,因此他们会无所顾忌地用来表达情绪。
辣椒妈妈:辣椒还经常充当我和土豆之间的和事佬。
辣椒:对,妈妈喜欢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一次土豆要出门看电影,没来得及收拾房间,妈妈一气之下就说要把土豆乱放的玩偶扔掉,土豆非常生气。看完电影之后,我和土豆在门外聊了一个多小时,才知道原因。
辣椒妈妈:是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两个玩偶是土豆上小学时,一个好朋友送给他的,他就特别珍惜。
之后,我们还特意为此开了一个小时的家庭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得出吵架的缘由是我和土豆对整洁有不一样的标准,而土豆又没有将心里的想法完全说出来,这才让激化了矛盾。
土豆和辣椒
这是很善良的一家子,辣椒妈妈一直强调 “人的成功不应该以物欲的满足来衡量”,她开心地拿出冰糖为她设计制作的“拼豆”小耳环,又去厨房拿了辣椒和土豆早上洗的梨分给我们。在收集过程中,土豆会时不时跑到辣椒身边腻着,辣椒爸爸怕影响收集,也不多说什么,就带他出去遛弯了。
(本文转自菁kids上海,作者黄俊仪)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