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教父的孩子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黑客教父是怎样教自己的孩子的?
幻灯片呈现一幅有趣画面:一个男孩坐在一排电子设备前——他将家里的地板模拟成飞行跑道,将台灯、iPad、Xbox组合排列,模拟成驾驶台——正享受着“模拟飞行”。
这是万涛在近日举行的有关儿童网络素养的腾云下午茶发言中,展示他儿子的日常生活一幕。
万涛,IDF极安客(益云)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作为中国黑客教父级人物,对于电子时代的育儿方式,万涛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数字时代的父母需要有“素养+科学态度”。“孩子的很多想象力与创造力是超出我们预期的,而其中的许多是通过今天的电子技术培养的。”
现在,万涛9岁的儿子已经学会了借助各类电子技术进行学习,相较于同龄人,他有着更为丰富而完整的知识架构,并保持着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论坛上,诸位嘉宾对于儿童网络安全的管控意见不一,万涛则感叹:“规划的未来没有意思。你只要带着他走就好,而不必要想着要将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未来的有趣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01 9岁孩子的“数字资产”
先盘点一下这位9岁孩子的数字资产:
一台PC,一台iMac,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有飞行摇杆,还有iPad;有两部手机,一部是苹果,一部OPPO;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一体机、儿童手表、电子显微镜、防雾霾的数字检测仪,还有两台XBox。
这些设备是逐步添加的。他的网络生活轨迹是:2岁有了电子天文望远镜,3岁有了iPad可以接触苹果手机,4岁拥有了iMac,5岁拥有了自己的苹果手机,6岁拥有了独立的APP ID、微信账号和智能手表,7岁拥有了电子显微镜,9岁有了独立的支付宝,拥有单反相机、安卓手机,开始自学儿童编程。
万涛给他买的第一个数字礼物是一台电子天文望远镜。望远镜的数字化很早就开始了,可以接单反。通过关联星空APP,就能很好地给孩子的天文知识补课。
“我们担心他总是用手机,老是低头,(因此)要给他提供仰望星空的机会。”为何给孩子买电子望远镜,万涛是这样说的。
▲儿子的数字资产已然超越了首次触网的万涛
黑客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成长体验:
哄孩子入睡时,万涛使用的APP是“宝贝听听”或者“得到”的“博物学”;亲近大自然时,他教会儿子使用识别花类的应用,并且随身携带电子显微镜——走过一块普通石头时,通过显微镜的扫描传输至手机APP,连孩子从苔藓的微观世界上也能获得知识;出国时携带一个流量盒子,让儿子保管,使他明白人与网络之间的关系;他还让儿子自己在家安装手机信号放大器……
万涛观点:孩子的网络行为差异和父母的科学观有很大关系。父母很大程度上是引路人、疏导者的角色——通过教会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与电子技术,让其自行探索。
02 万物互联,让孩子“野蛮生长”
把家里的地板模拟成飞行跑道,这只是日常一幕。
万涛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可以连接的。iPad不仅可以玩游戏,还可以控制飞机。由无人机还可以延伸到数字仪表,小朋友天生就喜欢这些操作。
线下教育也是一样,现在学校也会利用网络。每个班级都有家长群,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也是通过数字化来完成,只是方法原始一点。有些作业也是在APP上布置的。
孩子的线上和线下素养是关联的,科学素养能力要讲条件。
万涛出国旅行时,会带孩子去博物馆。国外博物馆里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计算机这样的元素进行交互。
比如,美国国家安全局边有一个密码博物馆,保留了二战时期的密码机,这可以让小朋友了解数学的魅力;费城的富兰克林博物馆,则提供了大量的医学和心理学知识体验。
接触自然时也可以通过工具。儿子第一次去南戴河时根本不愿意下海。后来万涛给他配了水下相机,当孩子开始去认知,而不是被你赶下海的时候,他对大海的畏惧就会一点点的释放掉。
出门时,万涛通常会给孩子一部手机或者iPad,这是“电子保姆”的标配。
万涛认为,电子技术对孩子的逻辑训练、数学训练是很有好处的。他的儿子有段时间特别痴迷于画迷宫,这些都没有人教他。他现阶段则喜欢画地图、数字仪表盘。
“很多逻辑训练是超出你想象的,他给他妈妈做拍照工单,很像游戏的UI设计。”万涛说。
现在有很多儿童手工的教程,3岁的孩子就可以玩。孩子可以自己连接特别简单的电路,让他理解电是怎么来的;还有做化学实验的工具等等。这些物品很便宜而且非常安全,网上还有大量的视频教程,家长自己也可以补一补课。
万涛观点:家长视野要放宽一些,今天的数字时代,手机能延展的应用非常丰富。如果你只是给孩子一个载体,他就只是一个玩家,但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以,你要给他一个机会。
03 打游戏,黑客教父不如9岁儿子
孩子的爱国教育,也会与电子产生关系。
万涛说,儿子在看完“9.3”阅兵之后,开始喜欢上军事。今天的军事游戏肯定都有暴力因素。“作为男孩的家长,我不反对儿童“接触暴力”,枪肯定是要打人的。”
万涛透露,他最早带儿子玩的游戏就是CS反恐精英。如今,儿子自己会看《孙子兵法》,自己会写三十六计。
“目前在线上、线下,我都不是他的对手。”黑客教父万涛透露。
电子游戏也是儿童社交的重要元素。当儿子玩线上对战的时候,游戏ID的后面是人。小朋友之间通过游戏来建立社交场景。
万涛特别感谢游戏的作用。他的儿子天生有一点“清高”。邻居说,这孩子以前走路都是眼睛朝天的,小朋友跟他打招呼,他都不理人家。现在儿子经常招呼小朋友到家里玩游戏,包括他也愿意去别人家。游戏帮他打开了社交,帮他建立了社交信心。
万涛观点:
数字化的训练和生活给了孩子一个数字的身份,这仅仅是一方面,而且还让他有了全新的维度去认知他自己。
在我的印象里,在14岁之前是没有自我的,就是一个被管控的儿童。今天的儿童学会了多线程生活,可以同时干很多事情。数字化可以培养他的逻辑性和计划性。
04 撕掉“成瘾”的标签
直到1995年,万涛才拥有了自己的电脑,黑客教父不曾拥有数字化童年。
数字化是一个交互享受的过程,父母们也要学习,也要跟着成长。万涛说,他的很多进步和学习都是因为有了孩子以后才添加的,“我好像在补自己的数字化童年”。
“我不担心我的孩子会沉迷在iPad里面。他最嗨的时候不让我们打扰他,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摆出一个战场,自己模拟。他会抽离出自己的空间。”
作为安全工程师,万涛建议大家不要太担心网络安全问题,小孩对安全有天生的敏锐性。这个阶段恰恰是培养孩子网络安全意识的窗口期,和我们说不要培养温室里的花朵是一个道理。
很多家长不了解网络,害怕失去控制,要么就是禁止,要么就是采取强行控制,可是用这样的手段,孩子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反弹”,他会去偷看你的密码,或者故意逗你去下载一个东西,引你去输密码。
万涛的孩子现在有独立的苹果ID,但是是在家长授权模式下使用,这样他有下载的自由,而家长也知道他安装了什么。
万涛认为,安全是不断降低风险的过程,使残余的风险可以被接受。关键是残余的风险的边界,很多家长出于自身的经历,他不知道怎么定义这个边界?
“我对孩子也会有风控,他下载什么东西,我会知道,规则是我和他一起商定的。这个好处是培养孩子的契约和博弈。”
万涛也不太赞成“成瘾”的标签,他说,我们现在只是站在传统的观念上,认为网络是一种手段,如果网络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你不能说网络“成瘾”。
“我并不想把我儿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才。我认为,未来的有趣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规划的未来是没有意思的。我不知道我儿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培养他的不确定性。”
成年人都会产生固执保守的已经形成世界观的那一面。万涛认为,除了特别约定俗成的道德,其他的都是“新”,要给孩子接受新生事物的机会。
万涛记得,自己发的第一条微信朋友圈,就是儿子在看水。
儿子天生喜欢看流动的水。有一次万涛问他为什么喜欢水,他的回答是因为有天空。
后来万涛在华德福学校参观,看到华德福的小孩在画《圣经》,读到水和水之间要有天。万涛以前没读过《圣经》,感觉小孩子给他打开了一片天。
古人讲“上善若水”,在信息时代,信息就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作为数字时代的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你陪伴他,你给他提供这样的条件,但你要学会聆听。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腾云”,芥末堆经授权转载。
来源: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