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人类日常交通何时从二维走向三维时代?
前段时间,Udacity 与 MIT 等做了一套”飞行汽车”课程,并且面向全球首次招生,学生可以学习飞行汽车工程课程。
该课程由 Google 无人车之父 Sebastian Thrun、MIT 航空航天学教授等该领域科学家主讲,学员将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自动化飞行的软件编程知识,在模拟环境中让学员的代码”在天空中飞起来"。对此,36氪专访了硅谷总部的项目负责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博士 Jake Lussier,36氪就空中交通的特点、飞行汽车的制造成本、搭载费用、适用人群等,与Jake进行了交流,以下是收集问答:
36氪:地面交通如何与空中交通形成对接?
Jake:我们现在要做的正是思考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的打通问题。尽管在未来,人们的出行方式将以空中交通为主,但其他交通方式——无人驾驶汽车、共享单车,当然还有步行——也同样会盛行。从古至今,每当出现交通方式的革新,我们并不是简单拥有了更多出行工具的选择,而是看到了全新的出行方式,这些科技重新颠覆了一切可能。因此在未来,地面自主系统和空中自主系统将会共存。
这意味着什么?抽象而言,自主系统将会代替我们完成大部分工作。因此我们并不会过多关注具体的交通工具,而是关注提供的服务。你早已在今天看到了这一点,乘客们并不在意自己乘坐的究竟是什么车,而是希望能够按时抵达目的地。在未来,这将被进一步展开,我们并不会在意自己乘坐的是地面交通工具还是空中交通工具,而是想顺利到达终点。我们该如何实现这一点?一开始,你也许会看到无人驾驶汽车载着乘客从飞行汽车枢纽飞进飞出。接着,在不那么遥远的未来,也许会出现新的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这些系统,乘客无需转换客舱,便能在地面和空中完成自己的旅程。
这些创新和机会着实令人惊奇!我们也非常期待能和学员们分享未来的这些场景。
36氪:多车同时飞行,飞行安全如何解决,是否也像飞机一样需要有序飞行?
Jake:在未来,空中会有成百上千辆飞行汽车同时飞行。因此,传统的人力协调系统将不再适用,我们需要设计高效的AI-驱动车辆优化和协调算法。
在我们飞行汽车开发纳米学位中,学员们将在“第一学期:空中机器人”中基于单辆汽车自治系统进行学习,而在“第二学期:智能航空系统”中,他们会接受大型自治系统带来的挑战,这实在激动人心。
36氪:空中飞行汽车的制造成本是否较地面汽车有优势?
Jake:一旦市场适应率和生产率大幅提升,我们可以预见飞行汽车制造业将比直升机更接近传统汽车制造业。
短期内飞行汽车还不会对汽车制造业产生威胁,因为像航空电子设备、电池、推进系统等元件都无法批量生产,其成本乃至人力价格也不如汽车经济。
不过一旦我们进入了以空中交通为基础的社会,这些都将改变。
36氪:飞行汽车的噪音问题,是否与普通汽车一样,让周围人能接受?
Jake:随着科技的进步,飞行汽车产生的噪音将比今天的直升机小得多。
例如,我们将会采用电子推进系统,而非驱动螺旋桨产生大量噪音的引擎,我们会使用更加安静的电子发动机,用来驱动体积和噪音都更小的旋翼。
Uber 的一项研究预测人们感受到的噪音将和今天的电子汽车那样小。
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确是重要的设计约束,因此我们将在学员学习 VTOL (垂直起降飞行)设计时让他们尝试研究噪音问题。
36氪:乘坐飞行汽车出行的费用能否大众化?
Jake:飞行汽车的成本将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一趟车上面的乘客人数、车辆使用率、电池容量等等。我们很难去精确预算这一成本,但在 Uber 的研究中,乘坐飞行汽车完成 45 英里旅程的价格一开始会定在 130 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最后会降到 20 美元左右。
这是可以接受的吗?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价格本身,而是价值——是乘客们通过花费得到的收益。因此,尽管降低价格十分重要,但最大化收益同样重要。我们的目标用户是那些绝对离不开这些飞行汽车出行的顾客。
36氪:飞行汽车的定义人群是那些?
Jake: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哪些人离不开飞行汽车?
第一个答案就是字面意义上离不开它们的人——需要紧急救助的人。在无人机领域中,Zipline 是这方面的先驱,它通过这种方法在卢旺达提供紧急救助。它们为人们带来了大量收益,也快速适应了市场。这是获得大众支持的绝佳策略,也能迅速吸引购买者。
然而,紧急救助极具挑战性,范围也比运输市场小得多。相对小型无人机,对于那些生产和操控成本都更高的交通工具而言,这也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认为当前大部分飞行汽车公司的主要市场是那些“超级通勤族”,他们每天在糟糕的交通状况下进行长时间的通勤,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比如有些人经常在旧金山和硅谷的山景城之间通勤,每天至少花费3小时,这个案例实在是十分惊人。
本文转自36氪,作者卢姿伊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