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翻·VIEW】是芥末翻在周三推出的全新版块,旨在向读者推出最新的全球热点教育资讯、教育相关人士的重要观点。VIEW全球教育,体验精彩视野!
原文:8 Strategies To Help Students Ask Great Questions. 作者:Terry Heick. 译者:Patricia, Stella Li. 编辑:尔瑞.
问题可以是非凡的学习工具。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开拓提问者的思维、转变范式,并强制带来虽令人不适、但具有转型效用的认知冲击,从而创造出思考家。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倾向于重视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或许是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的能力——而更关键的是,他们要愿意这样做。这篇文章围绕如何将好问题作为学习工具而提出。
一、教学思维学习分类法(TeachThought Learning Taxonomy)
教学思维学习分类法是一种为批判性思维建立的模板,从六个类别来框定认知。
该方法将任何学习产品、目标或目的想象成一个“事物”,然后提出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这些“事物”——有丝分裂、数学公式、历史人物、诗歌、诗人、计算机编码语言、政治概念、文学手段,等等。它旨在促进对离散的、互不连贯的想法进行“整体”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对事物各个维度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基于此对某事物进行提问。
功能——批判性地思考 “事物”是如何运作的
自我——理解思考者与“事物”的关系
抽象——创造性地、以非传统的方式思考“事物”
部分——审视“事物”的各个部分
相互依存——研究“事物”是如何与其他(类似和不类似的)“事物”联系着的
整体——在来龙去脉中完整地审视“事物”
一项文学手段——譬如隐喻,通常是被孤立研究的。这位作家以这种方式使用这一隐喻,来达到这个效果。通过使用教学思维学习分类法,学习者将被迫在更加多样化的认知领域中去处理这种隐喻——他要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思考,以获得更全面的认知、更深入的理解。
功能——思索该隐喻的最理想的效用(可以如何使用,应该如何使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使用)
自我——确定关于该隐喻,什么是你理解的,什么是你不理解的
抽象——设计该隐喻的一个“续集”(不是明喻——可以一个延伸的隐喻作为开始)
这一框架不仅可以用作计划或评估工具,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提问和自主考查。简而言之,他们可以使用这一框架(或其简化版本)来创造自己的问题。举些例子:
提示:部分——举出例子和非例
问题:能否给出3个是哺乳动物的例子和不是哺乳动物的例子?能否给出具有推拉因素的5个例子?能否给出3个不是带分数的例子?
提示:相互依存——指导其他人去使用
问题:其他人可以(或可能)如何使用替代燃料来帮助创造淡水资源?
提示:对新手或专家进行不同的解释
问题:如何将毕达哥拉斯定理以不同的方式解释给大二学生和大一新生?主要区别是什么?
使用教学思维学习分类法帮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做法的不利之处在于其框架较为复杂,而且要多一个将提示转换为问题的步骤。因此,它更适用于后期中学到大学的环境。而它的好处在于适用于任何内容领域,适用于深入思考几乎任何事。
二、数字分类法(Digital Taxonomy)的能量动词
能量动词(*注:power verbs, 能量动词指的是英文中带有积极涵义的、描述行为的动词。)并非布鲁姆的分类学专有(见下文)。 除了我们的教学思维学习分类法(见上文),还有一些“动词”是描述认知“行为”的。再加上某种框架或层次结构,你就有了一套完整的“分类法”。
键入“数字分类法”的能量动词。在这里可以下载到我们为课堂课程准备的一套现成的能量动词,你可以用数字分类法的能量动词做很多事情,不花一分钱就能帮助学生提出很好的问题。从设计项目和细化评估,到课堂讨论和数字公民课程,在任何学习体验中,学生的“行动”都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在每一层次的行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由实践引发出自己的问题。
(*注:布鲁姆的分类法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将教育的学习目标划分为6个级别。当时各个级别的名称都是名词,每个级别内均有一套动词来帮助理解。20世纪90年代,原分类法的作者之一David Krathwahl和布鲁姆的一位学生Lorin Anderson一同改进了这一分类法,将所有级别的名称由名词改为动词,意在强调过程本身。近年来,人们开始思考科技对布鲁姆分类法的影响,并在各级别原有动词的基础上加入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动词,如发博客、编程等,形成了布鲁姆的数字分类法。)
三、苏格拉底式讨论
苏格拉底式讨论也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研讨会,是一种小组学习策略,旨在支持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考查,并通过对话体的术语拓展批判性思维。简而言之,学生们在开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下,一起交流、共同学习。这样的讨论不是由教师主导的,而是由学生主导的——学生们彼此之间进行交谈。
这是一种受苏格拉底标志性教学方法启发的方言学习方法。它依赖于理论的形成、修订和消除的模式,以达成松散的“真理”。从策略上来使用这种方法,应该主张探究就是学习,而仔细检查自己的看法则是学习的主要催化剂。
四、派地亚式研讨会 (Paideia Seminar)
派地亚式研讨会(*注: 派地亚是一种古希腊的教育和训练体系,训练内容包括体操、语法、修辞、音乐、数学、地理、自然史与哲学等课程。)与苏格拉底式研讨会类似——事实上,派地亚式研讨会采用了苏格拉底式讨论中学生的部分,加入了教师扮演的次要但明确的角色,以对想法进行口头的批判性考查。派地亚式研讨会的网站上是这么写的:“派地亚式研讨会是一项围绕着正式的全班对话而开展的综合读写活动。派地亚式研讨会的目的是,支持学生在概念上进行思考的能力和协作沟通的能力。”
和苏格拉底研讨会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在派地亚式研讨会中,教师被“允许”扮演角色,前提是教师的角色所占比重不超过总讨论的10%。
五、问题游戏
问题游戏着重于“教给孩子们一种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这在分析问题并找出最有创意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特别有用。最有效的方式是以小组方式进行并时常重复, 可以鼓励孩子们贡献自己的回答和创意,并且巩固思维模式。
使用骰子的方式很巧妙,更引入了一些游戏化,也增加了一点有趣的不确定性。开放性的题干任何学科都可以使用,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广泛使用。
六、布鲁姆分类法
与教学思维学习分类法相似,布鲁姆分类法用来引出内容、引导探究或其他的学习过程。运用布鲁姆分类法来编写通用的问题题干的方法有很多,下图中的例子来自Flicker用户Enokson.
七、提问技巧
简单来说,提问技巧(the Question Formulation Technique, QFT)是以某一话题为核心进行问题头脑风暴的过程。 按“正确问题研究所”(Right Question Institute)的介绍,QFT是一种“直接、严谨的过程,帮助所有学生学习如何形成自己的问题、改进问题并策略性地使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集合思维和元思维的能力。”
八、通用问题题干
正如布鲁姆分类法的示例中展示的那样,题干能够给学生一个起点,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问题。
提供“主干”给学生,老师就好像帮学生拈弓搭箭,做好了前期准备。的确,最理想化的情况是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很棒的问题,但如果他们做不到或者觉得自己做不到呢?如果他们没能做到,或者仍在学习如何提问呢?或者他们在科学、数学或其他学科的细分领域还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需要一些助力?这些情况下,“主干”都能够提供帮助。
问题主干相较于提问技巧是更基础的策略,但也同样有效。问题主干可以提供给低龄学生或者是对某些概念有困惑的学生,甚至是给“好学生”用来缩小开放性学习体验的范围。有时候,老师也可以用题干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预先设计好的学习目标。示例如下:
8个基本题干示例:
你认为A和B之间最突出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_____似乎从未______?
A是如何影响B的?
_____是如何起作用的?
_____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_____最简单/复杂的部分是什么?
你如何将A进行归类?(以及“你为什么要对A进行归类?”)
什么时候______, 为什么_______?
>>声明
本翻译仅作了解之用,并非用于学术研究或商业决策。芥末堆海外翻译社群的小伙伴们力求将关键理念与思想更广泛地传播至中文区域,故部分表达可能与原文有所差异。如需使用,请查证原文。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