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学长帮邦」做的事情是,用数据、算法和学长咨询来解决高三学生志愿填报难题。
为高三学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是一个存在很久的行业了。只是说,新高考改革让学生从高一开始就有了更多自主权,把高中选课、大学选学校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新高考改革确实极大地抬高了学业和职业生涯咨询的行业天花板。
在增量市场中,工具型产品是最先跑出来的。包括在小程序生态里,已经有产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信息,在数据库中找到他们适合的学校和专业。这篇报道要介绍的「学长帮邦」虽然也有工具型产品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学生人工咨询服务的部分。
那么工具+服务仅仅是两种产品的结合么?「学长帮邦」这么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他们看到的用户需求准确描述到底是什么?这是这篇报道希望分享给大家的:
选填志愿的难度增加不仅仅是让搜索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变得复杂了(这是工具型产品所要解决的痛点);而且复杂的选择会导致用户情绪上的波动,这种情绪波动就催生了新的需求。最常见的情绪问题产生于家长和学生之间,双方不仅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而且很多时候持有不同的志愿观点;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整个高三和志愿选填期间家庭成员通常都会处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下。
所以,认识到了这种用户需求,「学长帮邦」实际上提供的是陪伴家长和学生共同度过这段焦虑时期的顾问服务。这个顾问的角色一部分由数据和人工智能担任,另一部分由真人学生担任。
学生在学长帮邦APP中填入自己专业和兴趣相关的信息,然后可以得到要“冲”、“保”和“稳”的几个学校以及相关专业的建议;并且会给出如下这些分析:
这个分析基本解释了算法的逻辑。这是市场上绝大多数工具型产品不具备的。学长帮邦认为,用户(尤其是家长)需要得到这些有理有据的引导、而非简单的学校推荐。
另外,学长帮邦会把建议学校和专业的数量控制在几个,“冲”“保”“稳”每一块的建议数量一般不超过三个。而不少工具型产品则会从数据库筛选出几十个学校;学长帮邦认为,让用户二次筛选其实并没有解决上述的需求问题。
除了上述推荐理由之外,学长帮邦也会给出关于未来的建议。这和其更偏顾问的角色是一脉相承的。
系统服务之外,学长帮邦会为每一个用户对接一位“学长”。目前这些学长主要是志愿咨询行业有多年经验的工作人员和相关知乎大V,未来学长帮邦将发展更多在校学长为用户提供人工一对一和软咨询服务。
人工一对一是指,当用户了解了系统给出的建议之后,还有问题的话,学长可以对用户进行一对一指导和答疑。
软咨询指的是,在高中阶段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家长都有零散的、即兴的问题。他们平时的这些疑虑,需要被解决;而且学长帮邦认为,解决了他们日常的疑虑,让用户逐渐地依赖和信任你,产品才能有足够的粘性;尤其是对于志愿咨询这种反馈周期长、且反馈不透明的服务来说。
最后,因为顾问是伴随式服务,所以它的服务周期远比选填志愿那一个月要长。在非人工咨询服务高峰期,学长帮邦也在尝试通过低价的知识付费产品为提早计划的家长提供教育课程,帮助他们对志愿填报有更理性和准确的认知。
未来,学长帮邦希望将普通高考志愿填报以免费的方式来提供工具服务,获取基础流量;然后,通过提供自主招生规划咨询和艺考规划咨询等增值服务来赚取主要营收。
目前,学长帮邦有约5000名种子用户,并且正在寻求400万元天使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支持今年志愿季的服务供给。创始人是前格瓦拉电影票网产品经理、启信宝产品总监、数塔大脑联合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是全栈工程师,曾任51talk架构师。
本文转自36氪,作者孟小白。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