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校内教师服务工具提供商“园钉”宣布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昆仲资本领投,金沙江创投,险峰长青跟投。据了解,这已经是2018年开年以来园钉完成的第三笔融资。园钉创始人王旭向芥末堆透露,最新一轮融资也已基本敲定。
园钉成立于2016年,是一款为K12一线老师打造的大数据个性化教学系统,产品基于微信服务号,包括一键拍照录入成绩、发送学情分析、个性化布置作业等功能,能够满足老师对班级的常态化管理要求。
教育信息化的号角已经吹响很多年,市场上的产品层出不穷,普遍因存在落地难、同质化等痛点不被看好。而同样从信息化产品切入的园钉却在半年内四获融资,备受资本青睐,原因何在呢?它的发展又会给这片市场带来哪些新的启发?
突破自上而下的落地瓶颈
在决定做园钉之前,王旭经历了三点思考:
即使信息化产品已经推了十多年,仍有大量的有效数据游离在信息系统之外。数据在外就意味着还有数据空间,有数据空间就意味着还有数据价值。因此,一个看上去很饱和的市场,实则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
ToB的市场逻辑导致的结果是产品使用频次相当低,原因在于校长对老师的驱动力不够。相比而言,老师之间C2C的自驱力会比自上而下的强制效果要好很多,且省去了大量的进校时间和成本。
所有校园圈的产品,除了完全依靠政府采购外,一个客观存在的现状就是变现能力不够。
据调查,目前仍有90%以上的老师还是以微信群的方式连接家长,起初园钉想要以一个最短的迁移路径把这些教师迁移到自己的产品体系中,并保持原有的使用习惯。基于此考虑,王旭决定把产品放在微信服务号上。
老师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创建班级,形成班级二维码,学生通过识别加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需要提供任何初始化数据。王旭说:“相比To B和To G的产品需要大量的初始化数据预录,园钉对老师而言是个”零成本”的产品。
单日访问用户分布图
园钉的获客方式是依靠产品体验直接获取老师和家长用户,再通过老师之间的相互介绍形成自传播。据王旭介绍,有一半以上的老师是通过转介绍的,获客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老师就是一个小“B”,通常老师创办班级后会把三到五个搭档老师拉进来。这些搭档老师又可能是其它班级的班主任,再创办自己的班级,以此形成裂变传播”。目前,平台上有近32万用户,其中教师占5.3%,一周使用七天以上的教师比例稳定在25%左右。
产品演变:做减法
谈到产品的演变,王旭概括到园钉一直在“做减法”。园钉的初始化数据来源于人大附中的一次家长会,并在人大附的教师群体中获得了很好的反馈。随后很快推广到成都、武汉等地。当时王旭认为,有了头部学校的经验,其他学校一定可以轻而易举覆盖。令他没想到的是,地区和学校间的差异导致产品在推广并没有想象的容易,使用效果也并不理想。
王旭决定对产品做减法,做一个可以覆盖所有圈层的学校的普适化的产品。其公众号“园钉足迹”仅包含“发通知”、“拍作业”、“发作业”、”发风采“等几种核心功能。
在操作过程上,园钉尽可能降低使用门槛。以学情分析为例,老师只需要将数据拍照上传,之后的数据抽取、校验、计算、建模到下发的全过程都由系统完成。
“产品极简的背后是有很多细节把控的,割舍了很多看上去高科技感的功能,是为了回归到能用起来 ”。经过三个学期的发展,园钉已经深入到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学校,包括一线城市的顶尖学校和贫困校区。
园钉用户分布比例
有别于其他智慧校园产品,园钉的一大特点在于不做社交。产品中只包含老师和家长两类群体,所有的信息均来自于老师对家长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没有家长间的横向交流。王旭认为,社交数据是一个垃圾数据,对学情分析而言没有任何信息价值。
“家长间横向沟通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而园钉的目标是培养家长对老师的依赖感。”王旭告诉芥末堆,平台不会通过单线推广主动唤起用户,所有的用户响应都是基于老师的行为,以此培养用户对产品的高粘性。截至目前为止,园钉日活持续稳定在45%,每天产生超过15万条学情数据。
商业逻辑:三步走
目前园钉的主要变现方式是通过高粘性的使用场景沉积学习数据,再根据学情分析向学生推送低价格的个性化练习,由家长付费。
对接下来的发展,王旭表示其商业逻辑将分三步走。他将园钉定义为一个数据公司,而非教育公司,因此,园钉暂不考虑研发教学内容。一方面取决于团队的技术DNA;另一方面,王旭很清楚做内容这样的“重”模式并不是自己的强项。
从目前规划来看,园钉产品重点是丰富园钉数据模型,优化匹配算法,通过产品形态形成稳定持续高频次的数据增长,从而构建稳定的用户肖像。“打造一个教育板块的今日头条”。在原有2C的模式基础上,园钉开展了2B业的合作,寻找产业链上的内容合作伙伴。
其次,园钉将开展付费答疑——“园钉求学”,把平台现有的25%的核心老师推到线上接单。有别于市面上的在线一对一课堂和在线针对于解题的答疑,园钉求学的应用场景为咨询类场景,试图解决家长老师间跨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教师可以自愿接单并回答学生和家长提出的问题,平台与教师收入进行2:8分成。“卖点是所有回答问题的人都是真实的一线老师。”王旭说。据介绍,园钉在去年已经上线了该产品,试运行效果不错,由于当时园钉并未引入机构投资人,后因高运营成本暂停,今年准备继续“拾”起来。
此外,园钉将尝试做名师孵化器,帮老师打造个人IP。通过孵化名师,园钉可以利用名师生产的UGC内容做线上转换,获取更多优质的用户。
“互联网发展到现阶段应该比拼的是下沉能力。”王旭透露,接下来园钉不仅会引入激励和补贴机制放大产品的自身裂变能力,还将通过配合精准扶贫项目做市场下沉。目前,园钉正在积极寻求业务合作,渠道合作以及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