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世界上有太多有趣的事物,我们有限的一生无法一一去经历,但是人生中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一种新的可能性。我曾经是一个“丁克”主义者,然而婚后多年后我还是选择了生一个孩子。我的这个选择可以说为我开启了一个奇异的新世界。
因为孩子,我才开始接触到很多我从来不曾想到过的事情,包括“分级阅读”。下面我想要分享的是一些个人的关于“分级阅读”的感受和观察。对于一样事物,可能每个人的视角和感受都不同,通过了解别人的经验,或许能丰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体验。
“分级阅读”最初的魅力及其消退
最初,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分级阅读”,直到孩子进入幼稚园。那间香港幼稚园每周都有阅读功课,使用的是青田出版社的《我自己会读》系列读物,这个系列读物从最简单的句式开始,难度会逐渐增加。孩子很容易就学会其中的句式,而且故事书情节虽然极其简单却诙谐有趣,这是中文的分级阅读。
后来增加了英语读物,在他3-5岁的年龄里,我和孩子曾一起阅读过Oxford Reading Tree,以及I can read,The Magic Box等许多系列的分级读物。这些书,因为句式和词汇的难度设计都是循序渐进的,他读起来也会特别有成就感。
过去的语文教育者会建议孩子先从看图识字开始,认识每个字、词语、句子,然后全篇。现在这种学习方法早已被颠覆,大家都开始更聪明地采用“倒过来”的方式,先故事全篇,给孩子完全语言的沉浸,以引起兴趣,然后才分解到字词。
孩子小时候总是一口气读完一本书,先感受情节的跌宕带来的乐趣,然后才在之后的重复阅读中深入学习。分级读物中大多数较低阶的书中,句式很多是重复的,故事结构也差不多。
我认为这种设计与现在这种“倒过来”的语言学习趋势相当配合。当然也有从字母和单词开始的分级读物,甚至Oxford Reading Tree系列中还有无字书。
孩子在香港上小学以后,除了Scholastic出版社每年直接送到学校的分级书单之外,学校主要使用的是Raz-Kids Reading这种线上分级读物。根据分级,老师给每个人指定的阅读作业都不同。
当时我的孩子阅读Raz-Kids的积极性特别高,每次看和听读完一本书,他都认真地按照系统要求录音,认真地做之后的阅读理解题目,老师会在系统里输入评阅,奖励他虚拟的星星。这些星星积累起来可以换取系统里虚拟人物的衣物行头和一些虚拟体验等。
我一开始以为他就是为了赚取那些星星。但是他完成这项阅读作业的时候,常常去查看这个级别他还有多少本书没有完成,不断地检视自己多久能够升级。这是一个自己和自己比的方式,能令孩子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小学低年级时,曾在美国短暂地上过学,当时是在一间很普通的公立小学就学。一入学,孩子就要完成一个阅读测试,来决定他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借哪些书。
我记得当时学校图书馆每一本书的书脊上都被贴上了一小块儿颜色贴纸。当时孩子借回家的书都贴着浅绿色的贴纸,他说,他很想升级,然后就可以看“绿色”和“深绿色”的那些书了。
那段时间,他对于阅读热情高涨,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求到附近的公共图书馆去看书,每天睡前,也都主动要求我给他读书。
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时候,他忽然就对Raz-Kids这种分级读物彻底丧失兴趣,也不再care升级打怪式的分级体系。在书店里,他也都是自己选书。我买的书,我推荐的书,他基本上是一眼都不看。在图书馆,他也开始学会有目的地去找书,使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比我还熟练。
这时候,我知道,“分级阅读”的魅力到此为止了,他开始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阅读者。
我现在去回看这个过程发现,虽然“分级阅读”在孩子成为独立的阅读者的路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阅读主要只是聚焦在让孩子“学会阅读”这件事上。
美国教育学家Chall曾将阅读分为六个阶段,(可参看1983她在纽约出版的《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一书)。
第一第二阶段,孩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声音和文字的解码上,是一种“学以读”(learning to read)的阶段。
从第三阶段开始,文本之中的深意和背景知识开始成为他们阅读追求的主要目标,于是进入一种“读以学”(reading to learn)的状态。
“分级阅读”解决的是“学以读”这个阶段的问题,而在孩子开始进入“读以学”这个阶段的时候,就开始魅力消退。我曾经在我写过的一篇名为《如何带孩子走向“深阅读”》的文中说过,
让孩子们学会阅读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乃是希望借着阅读,能让孩子学到知识,感受他人的视角,最终认识和理解我们这缤纷的大千世界。
“分级阅读”的工具性本质
“分级阅读”,主要是通过使用不同的评估体系来检测孩子的阅读能力,以匹配能够给孩子带来合适挑战的图书,从而促使孩子在阅读上进步。“分级阅读”要求首先把儿童图书依据难度来分类,然后基于孩子的能力来做一个完美匹配。
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合适的书给孩子,通过这种与能力相配的阅读来促使孩子变成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它的工具性的本质。从这个角度去看,“分级阅读”也是无法代替“阅读”的。
北美常用的分级阅读体系主要有Guided Reading Level(GRL), 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DRA), Lexile等。有的学校图书馆也有自己设计的一套分级阅读体系。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分级体系,“分级阅读”的工具性本质不变。
常常有家长问,怎样给年幼的孩子选购合适的书?这时候,“分级阅读”的指标或许能派上用场。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出版商都大量出版一些分级读物,例如Scholastic的 "Hello Reader,"系列,Random House的 "Step Into Reading " 系列,Harper Trophy的 "I Can Read"系列等等。这些都能快速地帮助孩子进入阅读世界。等到孩子小学毕业,他们就有很强的自主性去选择自己要读的书,而不再依赖分级体系。
假如孩子在学校经过了阅读分级的测试,那么一般建议在家里给孩子读一些低于他所获测试水平一到两个级别的书,这是国外部分老师的观念。他们认为在学校的分级阅读,是有老师指导的,而在家则应该降低阅读难度的挑战,阅读的流畅性和因此而产生的乐趣更为重要。这说明他们十分清楚“分级阅读”的指标是什么意思,对这项指标的工具性也有深刻的认识。
当老师和家长都明白“分级阅读”的工具性的时候,相信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分级读物来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不是分级读物来替代所有的阅读。说到这里,我推荐一本书给大家,书名叫Leveled Books(K-8) : Matching Texts to Readers for Effective Teaching。这本书是Irene C. Fountas 和Gay Su Pinnell 所著在如何使用分级读物方面的专业和经典之作。
Irene C. Fountas 是马萨诸塞州剑桥莱斯利大学的教授。她曾在北美各地的学区担任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专家和顾问。她还曾是大波士顿议会和国际阅读协会庆祝识字奖(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s Celebrate Literacy Award)的获奖者。
Gay Su Pinnell则是俄亥俄州立大学教学与学习系名誉教授。她在课堂教学和实地研究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获得过国际阅读协会的Albert J.Harris阅读困难研究奖等。
她们联手设计了知名的Fountas & Pinnell 阅读分级方法,创造了在北美学校颇受欢迎的Guided Reading Levels阅读分级体系。然而她们有一句名言是,“ 分级是教师的工具,而不是孩子的标签。(a level is a teacher’s tool, not a child’s label.)”
她们特别强调要善用分级读物,因为她们认为“当鼓励学生通过提升阅读的级数来衡量自己的进步时,这对学生的自尊和培养对阅读的热爱是不利的。”
基本上在北美推广“分级阅读”的学者们都会注意到“分级阅读”可能带来的问题,虽然他们致力于推广“分级阅读”,却审慎地保持对任何事物的怀疑态度。
甚至有人主张,老师们不应该把孩子在学校里的“分级阅读”的级数告诉家长,既防止攀比引起焦虑,又有利于孩子在选书上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回归阅读的本质——那就是精神上的回馈。
莫用“分级阅读”替代“阅读”
“阅读”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对文本视觉效果的感受,以及读者与文本的互动等许多方面。而“分级阅读”就是用尽量细致的方式去分解这个复杂的过程。
但是我们同时需要考虑的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在学校,在教室,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最终是为了培养能够独立阅读的学生,“分级阅读”作为达到这一目的的工具来说,已经被证实是高效的。但是,假如我们希望培养阅读的终身爱好者,那么就要斟酌一下,是否能用“分级阅读”去代替“阅读”。
回忆我陪伴孩子早期阅读的那些经历,分级读物虽然不可忽视,但在我们的阅读总量中大概只占了十分之一不到,还有十分之九是其他各种各样的读物和绘本组成的。在早期阅读的阶段,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我认为是比“学会阅读”更应该注重的目标。
孩子们为什么会热爱阅读?曾经有一个国外的网站收集过1600个孩子的意见,高居第一位的意见是,读书可以令人“发现新世界”。孩子都有天然的好奇心,在阅读这件事上,我们需要小心保护他们的这份好奇心。从一点上来说,我们也不应该用“分级阅读”去代替“阅读”。
事实上,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的时候,会偶尔突破自己的级数,看一些较为艰深的书。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家里的藏书都不多,迄今我还记得我自己从高小的时候开始进入了一段阅读“饥渴期”,到亲戚朋友家首先是瞄人家的书架。
那时候在别人的书架上看到一本《人格心理学导论》(记忆中的书名不一定准确),心里在想,“哇!这是什么?从来没有听说过。”我在做客的两三个小时里主要就在读那本书,当然不可能读完,但是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弗洛伊德是谁,以及什么是“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等。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世界。我还曾经在外公家里拯救过一本破旧的气功书,就看那本书自行练气功,还好没有走火入魔。
当我们想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点燃他们对于阅读的热情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和自由阅读。当我们希望他们学会怎样去读的时候,我们不妨引入“分级阅读”。
《爱丽丝漫游仙境》是中外读者都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其中爱丽丝和猫的一段对话,颇有意思。我们在思考是否使用“分级阅读”和如何使用“分级阅读”的时候,不妨也想一想我们的目的。那么我就用这段对话来结束本文的絮叨吧。
爱丽丝问猫:“你能告诉我应该走哪条路吗?”
“你要去什么地方呢?”猫说。
“到哪里都可以。”爱丽丝说。
“那你走哪条路都行。”猫说。
“我能到达那个地方吗?”爱丽丝问道。
“你一定能到那个地方的,”猫说,“只要你走的路能通向那个地方。”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作者徐海娜,编辑黄晔。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