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在教育基金会工作的项目人员, 也是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
和平时妈妈群里很多自嘲为 “操心老母亲” 的女性一样,女儿出生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突然摆在了眼前。
从吃喝拉撒到教育道路的选择,一路升级打怪,我也跟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学习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爱与自由、静待花开,到叨叨魏的脑科学与认知发展,也在工作中研究不同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学校和全球的教育创新趋势,逐步开始构建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认同的培养方式。
当女儿日渐长大,终于也要面临魔都幼升小的洗礼时,当现实中的 “鸡血” 与自己秉持的“自由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日渐冲突之时,我也开始不断问自己:“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她所处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有一天真的 ‘要跟机器人抢饭碗’ ,她得具备什么能力更能好好生活、好好发展呢?”
世界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颠覆式创新正在加速,标普500的在榜企业中预计一半会在未来10年内被后来者取代,大企业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进入一个行业干到退休、掌握一门技能就能一生无忧的日子一去不返,每个人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恐怕都会经历跨2-3个行业,从头开始的日子。二十年后,当我女儿走出校园,步入职场的时候,她会面对什么样的职业机会现在甚至无从想象,因为65%现在还没有出现,一如二十年前的我也一定无法想象现在“打游戏真的可以当饭吃”,而且还过得相当滋润。
在工作中,我和同事们常常讨论的是:“面对未来,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那必将是一个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错综复杂时代。”
那么,“ 学会拥抱变化,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学会面对未知的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尝试,学会不断跨界,具备从头开始的开放心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些恐怕都是在快速变化、高度不确定的未来社会中生活需要具备的能力。
而这些,正是我希望我的女儿去不断学习,并真正理解和掌握的、面向未来的能力。
1
那该如何帮助孩子们预备这些面向未来的能力呢?妈妈群的好朋友也在向我咨询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体制内学校。
一来体制内的学校各有不同,要进入好的体制内学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这个 “好” 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至少从大部分情况看,现有的主流学校教育体系依然在沿用100多年前培养产业工人的方式来训练面向未来的学生。简而言之就是:从幼儿园开始,培养的核心是 “服从和执行” ,而考试则是不断强化学生们寻找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 所谓的 “好” ,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把这一套做得更高效更有序。
还记得前一段时间的杭州天眼中学吗?
据说:这套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课堂管理系统”,通过摄像头来即时采集学生的行为状态信息,并借此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认真听课为A,趴下睡觉是B,起立回答问题为C等,结合学生们的面部表情是高兴、伤心,还是愤怒、反感等,将这些前端的数据,汇总到终端,就可以分析出这个学生在课堂上是认真还是不认真。……
当校长得意于学校的 "先进" 之时,学生都在自嘲未来这里将成为戏精学校,琢磨着如何在天眼之下 "得高分" 。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耶鲁等美国一流大学的教授们决定减少甚至不再录取中国留学生,而华裔员工比起印度裔员工也更容易在西方企业里遭遇职业天花板。中国留学生往往只会考高分、鲜有懂得面对开放问题建立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框架的,更难以提出具有新意的学术见解,而华裔员工则习惯于服从和执行,很少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发展,亦或是思考了也不愿意表达,自然难以逆袭成为企业的高层。
2
主流学校是这般,那么市场上那么多素质教育机构,有没有一些能培养孩子与之相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呢?
尤其我所生活的魔都,至少能够算是一个大而全的样本市场了吧。于是,作为一个以“教育创新和社会影响力投资” 为主要领域的工作者,我拿出工作中做尽职调查的习惯和方法,在整个教育服务机构中做了一个扫描,希望能帮小朋友选到理想的课后学习选择。
(来源:睿艺《2017中国家庭素质教育消费报告》)
对照睿艺对素质教育的赛道划分,沿着创新工场、蓝象资本和真格基金等资本在素质教育领域的投资标的,我选取了各赛道的头部企业进行分析,研读网站和相关新闻、试用各类产品、给家里的娃预约各类体验课、询问身边朋友的用户体验和反馈,进行全流程的观察和体验。
经过一番调研,以我的浅见,粗粗将市场上主流的素质教育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知识补充类】
“科学队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孩子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课堂里没有的知识,专家学者们弥补了家长老师们在专业性上的不足,拓宽了知识的疆域,增长了见识。
【第二类,专业技能提升类】
以提升孩子在某个专业领域的技能为主,不少编程训练、艺术训练、体育运动类都可归属于此,为了让家长们切实感受到孩子的进步,通常以比赛或者考级为闭环。
【第三类,以产品或服务为主,课程与教育功能为配套】
这其中的佼佼者当属乐高,各种高大上的机器人教育、无人机教育、创客教育等均以“产品+课程+赛事”的模式来形成闭环。此外,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游学也当属此列,以旅游服务为主,辅以教育类活动和体验,瞄准的是消费升级的诉求。
【第四类,能力培养类】
其中尤以思维训练最为家长和资本所青睐,“成长保” 便是其中发展势头最迅猛的企业之一。通过对孩子专注力和记忆力的训练,辅以数理逻辑训练,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K12阶段的课堂学习,有助于考出好成绩。
所有的教培企业都有两个天然的诉求,素质教育企业相信也不例外:
1. 教学成效能在较短时期内呈现,且易于感知。无论是惊叹于一期课程之后,自家孩子“居然连这都知道”,还是看到孩子在比赛和考级中的成绩,或是通过思维训练所转化而来的分数提高,家长只有看到孩子的进步,才会愿意继续支付下一期的不菲学费。
2. 教育内容标准化,规模化是所有企业的发展目标,而标准化、课程化、产品化,是规模化的前提,这一点无可厚非。
然而,对于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无论是科学精神、探究精神、拆分问题的能力,还是艺术修养、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需要慢工出细活、并不能在短期内快速见效,而且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并不那么容易用显性的标准来衡量和呈现。
同时,不同于知识点的获取,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方式。
老师根据孩子的现有能力水平、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去提出问题、设置挑战、引导孩子思考,从而协助孩子逐步构建起各种能力,再逐步内化为习惯和素养。这样高质量、基于学生个体情况而时时调整的师生互动方式恐怕极难被标准化,从而大规模地推向市场。即使以VIPKID这样严格的老师录取标准、6%的录取比例,外加录用后的各种师资培训和课程本身的互动性设计,在我接触过的不下10位外教老师中,师生互动状况也相当参差,这其中除了老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还涉及到老师的投入程度和在当下的状态。
正是这些客观的因素,尤其是优质师资资源的稀缺,使得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机构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规模化,难以成为被资本追逐的 “独角兽” 。
我也确实在现有的教培市场上找到一些小而美的素质教育企业,其中既有存续六十年以上的老牌素质教育机构,也有创立不到两年的年轻团队,他们的用户数量有限,吸引的通常是理念高度契合的家长群体,通过高客单价、高投入的方式,精耕细作地培养孩子们在专业方向上的通识能力和更为通用的软技能。
只是,我依然没有找到能够帮助孩子“预备面向未来的能力”的教育机构。
3
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是我更欣赏和认同的呢?
现有主流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在进行,信息、知识、技能由老师单向输出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即教育的1.0模式。
个性化教育等少数教育创新模式开启了教育2.0时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基于学生的反馈和掌握程度,老师会调整下一步的反馈和教学设计。这一模式显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只是从图中也不难发现,2.0模式依然以老师为核心,学生一路遵循老师设计的学习路线和引导来前进。
那如果老师也不知道路在何方,前方会面临什么,怎么办呢?
正如本文最开头所陈述的,未来恐怕我们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 “历史上没有发生过” 的情况,面对全新的行业和开放的领域,面对常常发生的 “黑天鹅事件” 和 “拐点” ,极有可能没有人知道最终的答案是什么,只是从各自的视角和特长出发,携手探索一条路径。
教育3.0 模式即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中心的模式,老师是探索过程中的协作者和信息来源之一,在过程中跟学生一起摸索、一起讨论、一起反思、一起制定下一步的计划。而在探索的过程中,还会有其他人的加入和参与。他们可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可能是利益相关方、可能仅仅是对这个议题同样感兴趣的人。在这样的协作下,大家共同对一个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判断、寻找相对适合的方案,这也更近似于真实世界中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养成的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快速调整和对外协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逐步适应开放性的探索,而不再仅仅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这不仅仅是能力,更是开放的心态。
我相信这是每一个面向未来的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事实上也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现在的用人单位所看重。
然而,目前的现实是:能够真正培养这些能力、提供面向未来教育的创业机构总体数量还不多,往往正处在初创或者初步发展状态,而且在创业过程中所获得的支持还极其有限;带来的效应就是,市面上家长们的可见选择太少,理念也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被大众所接受,无论是商业资本还是社会资本都不愿意介入。
那么,如果作为一家“致力于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的创新基金会,我们何不采取些行动呢? 让教育3.0能够成为更多像我一样 “操心老母亲” 的可见选择?
其实,作为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看到的未来和致力于推动的教育变革。同时,作为一个操心的老母亲,这也是我希望我的女儿能接受的教育方式。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Aha社会创新学院”,作者陈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