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第一次见努尔艾力这个新疆小孩的时候,他正好刚放学,抱着一颗球就往训练场地跑。
他住在塔克拉玛干旁边,所以他跟小伙伴踢球的地方,就是沙漠。
夏天沙漠的气温高达50℃,这帮小孩子连水都不喝,就这么踢2个小时。
就算现在是冬天,沙漠干燥的风沙还是剜得我鼻腔一阵刺痛。但是孩子们还是玩命地在沙地里铲球,把自己弄得跟个泥娃娃一样。
走在沙丘上的孩子,像正要出征绿茵场的球队般骄傲。可是他们,没有掌声。
如果不是因为比利亚尔 · 阿木提开始记录这些孩子的故事,身为非球迷的我,很难知道,原来在新疆除了胖迪、哈密瓜、切糕之外,还可以有足球这个标签。
2
比利是个90后的维吾尔族草根导演,初中辍学后玩过音乐、做过服装设计,最后成了哈密当地一个摄影工作室的负责人。
之所以选择开始拍这么一部纪录片,是因为他想告诉所有人关于新疆孩子踢球的故事。
这是比利,一个想成为中国首个拍院线电影的少数民族导演
包括很多球迷在内,提起这一块占了全中国1/8的土地,很少会联想到足球,甚至很多还是地域黑的印象,比如说切糕、比如说小偷。
事实上,在新疆很多地方,尤其是乡村,足球基本是全民运动的存在。连一场孩子们间的比赛,可以吸引全村人去看。
小孩大多是五六岁就开始踢球。就连他自己,以前还曾短暂地走过职业化的球员道路。
房前屋后、街道巷口,只要是空地,几乎就是所有乡村小孩踢球的地方。
孩子们踢着没有规则和战术的野球,摔倒了在土里滚一圈又爬起来,嘻嘻哈哈又追着球跑。偏偏有着城市里装备好、训练好的孩子们所没有的灵气和血性。
比利说:“我感到很难过,他们踢得这么好,可是没有人知道。有些孩子练了四五年,都不会踢到一场正式的比赛。”
不少人说新疆可能是中国足球的希望所在,因为这里的孩子体型更像欧洲人,踢法也充满韧劲。
但是比利说,因为基础教练的缺乏,这些孩子往往得不到专业的训练。由于球商得不到培养提高,成年后,孩子们基本都会被内地孩子超越,泯然众人。
事实上,中联赛的新疆籍球员,只有4名。
我问这些孩子的梦想是什么
他们都说想成为国足的一员,为国出征
小小的足球,也藏着他们质朴而宏大的情怀
3
可是这部纪录片,从最开始,就是个特别难的故事啊。
一开始,比利想拍的是一部足球电影。当时他写了好多相关策划邮件,每天就给电影公司、还有投资人发。从去年一月份写到五月份,发了上万多个邮件,就是没有一个回复。
他想要的预算真不算多,才六七十万,还不如鲜肉小花的一集片酬高,就是没人愿意投。
到七月份的时候,比利忍不住了,跟团队的人拍桌说:“纪录片便宜点,不然我们就自己拍一个!倾家荡产我也拍!”
我问:“没人劝你吗?团队的人就没告诉你这会是个坑?”
但是他一心想拍,说:“我知道是个坑。可是我们团队的人都说了,我们的孩子踢球永远没人看,只有我们有相机,只有我们会搞传播。这个事我们不做,谁来做?”
比利的团队
可是,光是有雄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世界会不会变得太简单了点?
这部还要一段时间才能拍完素材的纪录片,从去年7月份开拍至今,光是喀什到哈密这段直线距离3000公里的路,他们就走了6次。
为了保证足够的素材,他们一直奔波在路上,走遍了散布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各处乡村,累积路程近十万公里。堪比西天取经路,走了个来回吧。
这看不到尽头的公路,他们走了十万公里
4
比利说,我想变成一双眼睛,你看到的每一个镜头,就是我们这些生活在这里,平时就看到的那些东西。
所以他选择的拍摄方式,是突击偷拍。每一天都不知道自己会拍到什么,没有任何脚本和计划。
每一天需要拍摄的时候,他就跟着摄影师雇一辆车,先绕着镇上逛一圈。
因为在新疆的乡下,大街小巷都是踢足球的孩子。比利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踢球的孩子都看上一遍,直到找到自己想拍的那个孩子。
然后,他就会悄悄跟摄影师说:“偷偷拍这一个,不要让他看到。”
但是新疆真的太大了,相邻的几个乡,中间开车就得花上大半天。团队提着大包小包的,只能去租车。
结果去哪儿都是,司机一看,立刻坐地起价。二十块钱的车费,每次都要收你两百块。
没办法,只能咬咬牙,给了。
比利团队的美女摄影师正在收集
说真的,投入足球的女孩子本来就不多
她还肯吃这么多苦,也是牛
拍的顺利的话,两三天就能拍好。但是不定因素太多了,他们也试过连续半个月也没拍到想要的素材。
比如说,头天遇到特别合适的孩子,结果原地蹲了五天都没等到,第六天出现了,才发现人家上学去了,只有周末才出门踢球。
比利他们正在蹲守孩子
我问了句:“那你这样拍,就没人阻止你吗?”
他说有啊,前几天就差点跟人家教练打起来了,后面就没拍成。
比利说:“见一个人就要解释一次,嘴皮子都要说破了。都会被教练或者父母拦着盘问一遍。在他们的概念里,只有电视台跟报纸,其他的就不让拍。”
他拍了快1000个孩子,然而每一次的对象,都不一定是球技最好的那个。
有的是千年倒数第一的球队,有的是维族人领养的汉族小孩。每一个背后,都折射足球里独特的新疆故事。
我觉得,嘿,怎么跟我们有点像,一定要最别样的故事。
5
比路途跋涉还有拍摄过程更辛苦的,是生活的落差。
以前比利的团队,是当地有名的摄影工作室,别人都上门来求给活儿做。一边开车旅拍一边玩,过得特别风光。
结果现在为了拍这个纪录片,不仅赚不到钱,还得往里贴钱,众筹回来的经费又不够,为了省住宿费,整个团队还在公园露过宿。
其实,我跟比利联系的时候,他还正在乌鲁木齐到处借钱、筹钱,我问他筹了多少。他说距离这阶段所要的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说的时候,语气有点低落。
每到这个时候,比利就很不想再做了。把一切都投进去了,就为了拍一群完全跟你没关系的人,要是你,肯定也会跟比利一样骂上一句:“我他妈凭啥这样啊?!”
我说:“然后呢?”
“然后抱怨完了就想,干都干这么多了,继续干呗。”
只要看到孩子们踢球时候的眼神
比利就知道自己不可以放弃,他觉得
世界上任何一个孩子的梦想都应该被尊重或发现
就算资金短缺、路途奔波、大量体力消耗,连被帮助的人都对你充满警惕和疑惑。但是内心还是有强烈的信号告诉他,他想做的事,是正确的选择。
没有不经历挣扎和自我挣扎的梦想,可对自己梦想的感知依旧会充满力量,连负面情绪,都是让自己更强大的试炼。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还是最初的六个人,没有一个人走。
6
开拍后,不是没有商家或者爱心人士,联系他们说要给孩子送球送鞋子,但是都被比利拒绝了。
他解释道,新疆并不贫穷,孩子们不会没有鞋穿,不会没有球踢。他们不惨,踢球是件特别快乐的事。
虽然球和鞋差了点,但是不等于缺啊。拿着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然后还要落下个贫穷的标签,这是在磨灭孩子最纯真的热情。
“如果我拍了这个东西,你们看到的唯一想法就是孩子需要一个球,我拍这个就没有了意义。”
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平台。他们现在正处在最遥远的孤岛上,等待一座连接中国足球核心地带的桥。
比利做的,只是把自己变成第一道沉进海里的桥基。
虽然很难,但是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声音在说,就算这一路风雨荆棘,爬着也要走完。
我想,这种从本能到自然出发的光,再微弱也不会熄灭。
7
我问他:“孩子们知道你在干什么嘛?”
比利苦笑了一下,说:“没有,他们不明白。甚至连新疆的足球大佬都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拍这个片子。只会问我,拍一部纪录片就能拯救新疆足球吗?那电视台早拍了!”
可是他们吵了几年都没拍,比利一年就已经快做完了。
比利的逻辑特别简单,足球离不开媒体,如果没有曝光,没人会知道英超、世界杯。而新疆足球,少的就是曝光。
他说:“如果我能让人们每天都看到,就算不一定会爱上,也会知道。说不定机会、奇迹就来了呢。”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做一件事不会有回报,你是否还会继续选择坚持?
哈维尔说,我们坚持一件事,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有效果,而是坚信,这么做是对的。
搏力试过了,伤疤也好,勋章也好,都能让自己的内心,无论是在每个清晨里醒来前,还是每个黑夜入睡后,一片安宁。
其实这不就是足球,最需要的血性吗?
如果你也曾在无数个夜晚里为英超、世界杯而爆肝呐喊,或者也一次次对中国足球恨铁不成钢。
那么也请你把关注的目光,送一些给中国最遥远的足球吧。(点击链接,可直接向《中国最遥远的足球》捐款。)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别样”,作者吴基友。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