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中国代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
各省高考分数陆陆续续都公布了。作为应届生,你拿到了理想中的分数了吗?作为往届生,你当年考了多少分?
每年高考,有人得意,也有人失意。虽然大学扩招以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考上大学了,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只能选择去专科院校或职业技校。
他们的大学生活,可能从入学第一天就在担心“毕业后能干什么”。
义乌工商学院,义乌唯一的高等院校。作为这个县级市职大的副院长,贾少华除了在招生时感到苦恼,学生的就业也不能让他宽心。
“我们的学生,都是以失败者的身份走进学校的。家长认为他们将来不会有出息,老师也认为他们最差,全社会都看不起高职院校。”
和所有高职院校学生一样,义乌工商学院的同学们也不知道毕业后能干什么。十多年前,贾少华和学生们一起走上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李志有一首歌唱到了“美丽的义乌”,这个小城真的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美丽的想象吗?
文凭是有用的,但上课到底有用没用?
2007年9月,已经进入大二的国贸系学生杨伟国已经从大一的兴奋中走出来,“我每天晚上睡觉时都在想以后干吗去。”
杨伟国在中学时成绩一直在前十名,但高考没发挥好,只考了四百多分。这个分数其实可以到杭州上学了,但杨伟国不喜欢那些带有“职业技术”几个字的学校,于是他填了义乌工商学院。后来老师告诉他,义乌工商学院原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老师还说,当地的有钱人一般出国读书,考到这所学校的多是贫困生。杨伟国就是这样一个学生。
据说,这里的大一学生没有不出去打工的:发传单、做市场调查、销售员、服务员……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城,每个月的博览会产生着各种兼职岗位。旅游系的一个女生说,因为义乌只有一所大学,所以很多单位都从这里找服务员。
义乌小商品批发城
大一第一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杨伟国在淘宝网注册了一个店。2008年上半年,杨伟国所在的国贸系物流专业已经出现最早的一批做淘宝网店的。到去年他们班主任往学校报数时,班里三钻以上的就有十一个,到今年这些人里已经有四个皇冠卖家,其中包括杨伟国和这所学校“劳模”式的人物杨甫刚。
网店做大的学生越来越多,杨伟国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网店上,接单、进货、打包、发货……夜里忙到一两点那是正常的。和班上所有做网店的同学一样,逃课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到后来杨伟国的库存越做越大,宿舍已经放不下这么多的纸箱时,他不得不搬到学校外租房子住。
网商“侵入”义乌工商学院以后,学生开始大规模的逃课和外住,让老师们很不满意:学生都不来听课了,这个学校怎么办?义务工商学院要彻底沦为“淘宝大学”了吗?
在某些重点本科院校,逃课是平常事,但在一个职业大学,这很难想像。当创业和上课在时间上产生冲突时,一些人选择了淘宝,一些人选择了上课。前者有一些成为后来的成功者,后者基本上成为所谓的创业失败者——文凭是有用的,但上课到底有用没用,成为这个学校被争论的焦点。
电子商务成为了一些职业院校招揽生源的“救命稻草”
大学生都当了老板,然后呢?
在义乌,开网店、搞微商是门槛最低的创业项目,也是最适合在全校大范围推广的项目。
根据一项统计,2017年,浙江的淘宝村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有淘宝村779个,占全国37%,其中义乌就有110多个淘宝村,是全国最大的淘宝村集群。淘宝在这里已经占领了大部分村落以及职业学院。
金益智是接受媒体收集最多的创业学生之一,他经常讲这样一个故事:大一时他和杨甫刚都是学生会外联部的,当时杨甫刚选择了做网店,而他选择了做学生会。两年后,杨甫刚成名,金益智从学生会退下来网店。创业园里两千多名淘宝卖家除了把校外的外卖炒火了,也把义乌货的价格炒低了。后来金益智成立了一个批发公司,成为同学们的批发平台。
“我们的业务,30%来自本校,70%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全国大学生很多摆地摊、创意格子铺、精品店,都从我们这边拿货。”
英国摄影师Richard John Seymour镜头下的义乌批发市场
在这个创业园里,做得比较大的是国贸系和工商管理系。国贸系的供货平台已有两个,除了货源,快递系统也是淘宝创业的关键——这掌握在工商管理系手中。工商系的大三学生贾晓龙引入了两个快递公司,现在已经占据学校快递份额的90%。
“不远处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也有做淘宝的,一个快递要8块钱,我们只需要3.5元。每个人一两个包,一百个人就一两百个包了,我可以拿到很低的价格。”在最火的时候,这两个快递平台可以让贾晓龙每个月挣一万多块钱。
贾晓龙没有留恋这几千的收入。他现在热衷于网络热销产品的开发,最近他看上了一款韩国的手提袋,打算把式样拿到加工厂里生产,再往外批发。“有一次光光一个袋子的单子就三十万,我们都不敢接。”
他说他正在给一个艺术系大二的老妹办复学手续。这个“老妹”比传说中的杨甫刚还要牛,已经要冲四皇冠了,积分也比杨高两万多。“每天单单批发,她就可以做七八千,去年做了一百万。以前老师都看她不顺眼,要现在肯定把她当个宝。”
很多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来到了义乌。图/Richard John Seymour
创业是不是一种教育?
“创业是不是教育的一种”与“职业学院是不是大学”,有着相同的内在逻辑。贾少华不喜欢别人认为“教学型的才是正统,实用型的东西不登大雅之堂”。
把职业教育直接变成用创业来进行教育,这是贾少华面对的最大的质疑。这个质疑集中在贾少华一个“学分替代”的政策上。
有一些课程你不用上课就能拿到学分。比如说市场营销这一门课,还有实习课,你选上之后不用上课不用考试,只要网店做到三个钻就能及格,四个钻良好,五个钻优秀。
这个政策的实质就是,有些课程不必上课,创业就行。贾少华认为,很多学生的实习过程没法监控,结果也是没法考核的。
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逃掉了大部分的课程
贾少华已经站到应试教育的对立面了:“分数无所谓,对我来讲,这根本不是我的追求。370跟350有什么两样?好大学的标准,是让学生忙起来,而不是在宿舍里打游戏或者睡觉。我们接触的创业学生,很阳光,很充实,至少他很忙碌。”
跟网店的价值取向一样,同学们越来越喜欢用多少钻、月入多少金来判断价值。在这样的学校里,贾少华很容易就把学生的价值按月收入重新定义一次。
这也是顾明远最担心的:“高等学校是一种教育机构,它不是职业机构,也不是职业介绍所。不可忘记高等学校的使命。”
职业院校逃掉的课,很多都是未来工作的实训课
“对于我们整个创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而言,我认为学校拥有充分的权力,没有一个组织没有一个人,认为我这样做会引来不好的后果,到今天为止没有。”贾少华说,如果因为社会影响大了,将来受到不好的待遇,“做自己能做的事,如果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机会,失去了也不值得留恋。”
谈到学生的未来,贾少华用一声呼喊结束了收集:“我就问你,毕业后能干什么?!”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作者邝新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