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第一家24小时书店要倒闭了

作者:看理想 发布时间:

第一家24小时书店要倒闭了

作者:看理想 发布时间:

摘要:第一家24小时书店要倒闭了,2020以后还会有书店吗?

640.webp.jpg

去年的今天,也就是2017年7月18日晚,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病逝,享年67岁。这位文化“布道者”猝然离世,留给世人无尽唏嘘。

过去30年,他打造了华人世界的书店传奇——他创办的诚品书店已经超越了一家书店的范畴,成为了台北的文化地标,也成为了许多人的朝圣之地。

1989年,第一家诚品书店由台北仁爱路开始,本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理念,定位为人文艺术小型专业书店。

640.webp (1).jpg

仁爱路圆环的第一家诚品书店

1995年,诚品敦南店搬迁至现在的国泰敦南大楼内。

640.webp (2).jpg

1999 年,诚品敦南店开始以 24 小时不打烊创新模式经营。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诚品敦南店

2004年,诚品敦南店获《时代》杂志亚洲版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并且在 2015 年被 CNN 评选为「全球最酷书店」全球入选的 17 间书店之一。

640.webp (5).jpg

而由于租约到期,敦南诚品即将在2020年关店。

虽然诚品书店承诺还会有新的24小时书店,但是这个从1999年至今未曾关过灯的书店,也终于到了打烊的这一天,感觉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就像是我们几天前推送的「实体书店还有意义吗」这期八分,道长提到了现代人「先去实体书店逛一逛,看到喜欢的书就拍下来,回家网购」的模式,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省钱套路。

虽然这可能会让更多实体书店走向末路,但也实在无可奈何。

“不过算了,时代大概就是这样子。”道长如是说。

“不会总有那么多人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这个时代不讲情怀,也不能怪普通百姓。”这是评论里许多人的心声。

而龙应台却这样评价诚品书店:书店可以只是卖书卖纸卖文具的商店,他(吴清友)却把它做成生活的美学、文化的指标,和对心灵境界的坚持。

诚品的英文名称「eslite」是由法文古字引用而来,是“菁英”意思,指“努力活出自己生命中精彩的每一个人”。这么多年来,诚品书店也确实在不分时段地面向所有想要变得更好的人。

1.这个时代,卖书是没办法赚钱的

作为一个一天到晚泡在书店里的人,道长曾很多次讲过实体书店的生存难题。

640.webp (6).jpg

我住在香港,就喜欢逛二楼书店,但是因为店面租金太贵,所以书店都往楼上搬,有很多书店都到了7楼、8楼、11楼。我现在去的少了,以前每个星期有空的时候,都会去书店。

我觉得这就有点悲惨,本来这个社会就不是那么多的人看书,但是租金又是那么的高,他们怎么生存,怎么经营呢?

书店最大的敌人第一人是租金,或者是商业。纽约以前有一家很好的书店叫叫Gotham Book Mart,那个书店本来就在沃尔玛旁边,旁边都是开的珠宝店,犹太人卖珠宝的,租金本来就高,后来就结束了,很可惜。

现在有很多人逛完书店之后会在网上买书,这很常见,很多人在商店看完衣服也会去网上买,这把商店当成了一个样品,我觉得这也无可厚非,我见过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我当然不赞成。

便宜的东西我们大家都想要,但是便宜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如果这样买书的话,你在剥削那些实体书店。

今天网上的那些书店,之所以价格压得这么低,是因为他们有定价权,他们的量太大,他们向采购方要定价权,跟着就去要求所有供货方或者给它一个很低的成本价,网络书店卖得多不代表出版社和作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利益。

而且坦白讲,我觉得这些书够便宜了,比起别的国家的图书定价来说,(中国的书)便宜得不像话。

我常常用麦当劳的巨无霸指数来看,你在日本、德国、英国买一本书,那本书可能都是巨无霸的好几倍,你在中国买一本书可能就是两个巨无霸,甚至是一个巨无霸的价格。

话是这样说,但是依然没办法阻挡大家去买更便宜的书。毕竟,支持正版书已经不易,网上买书,合理合法,方便快捷,剩下的“书店生态”和“文艺情怀”,注定只能说给少部分人听。

说一句放在全世界皆准的话,这个时代,实体书店光是卖书注定是挣不到什么钱的。就算是诚品书店,也是赔了15年的钱,直到2006年才终于扭亏为盈。

吴清友说过,诚品书店不是商学院的好案例,但是他不仅把诚品书店开到全台湾40多家分店,还开到香港、大陆,年营收超40亿人民币,成为了亚洲最大的书店。

这时候,书店的收入主要在三部分:卖书、商场、餐饮,而商场才是营利的主要来源,卖书金额仅占三成。

吴清友还摸索出了一套聪明的做法:让诚品当“二房东”,除了书店本身的一万平方米之外,三万平方米作为商场,全都租出去给其他品牌。由于诚品是人潮的代名词,时尚精品店和高端餐厅都乐于与诚品作伴。

640.webp (7).jpg

2012年,诚品在香港铜锣湾的希慎广场成立分店,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英尺,成为了当时香港最大、书种最齐全的书店。

640.webp (8).jpg

诚品铜锣湾店

2015年,大陆首家旗舰店在苏州开业。

640.webp (9).jpg

诚品苏州店

有人曾问台湾作家杨照,诚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杨照回答说,“诚品的成功,就是从未想过成功。”

2.不应该存在的诚品书店

作为一个常在诚品书店开课的作者,杨照自然对诚品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他还专门写文章讲过诚品的运营模式:

回到最根本的道理上,书店卖书有一项几乎无法改变的困窘──无法有效地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每一本书都有固定的价钱,更不可动摇的,是消费者认定既然买回家的是同一本书,在哪里买就应该都是付一样价钱的道理。

640.webp (10).jpg

从这个基本条件看,书店多增加服务,没有办法因此而提高书的售价;书店创造漂亮舒服的空间,多增加出来的租金和装修费用,也没办法从提高书的售价上回收。

这和一般餐饮或百货业多么不同!人们走进豪华餐厅就有心理准备必须付出比较昂贵的餐费,人们走进提供特殊贵宾服务的精品店,一定知道这里面的衣服和鞋子皮包会附加上你所享受的服务成本。

换句话说,没有道理去打造漂亮、舒服的书店,也没有道理让书店提供「额外」的服务。

640.webp (11).jpg

再换句话直接说,没有道理去创设像诚品这样的书店,从最根本的商业运作逻辑上,诚品书店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却会存在,最主要是源自吴先生想要从开书店得到的。

在一个庸俗的时代、一个犬儒的社会,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追究吴先生要什么;更少人愿意相信他真正要的。我相信,不只因为二十六年来,我听他说过太多次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拿掉了他的这份动机,就完全无法解释诚品书店为什么会存在。

吴清友曾说,诚品赔钱的15年,是自己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

640.webp (12).jpg

吴清友早年照片

“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我拥有的金钱超过生活所需之后,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即便是执迷不悟,不知变通。

其实,我不是一个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认为是有兴趣、有意义,或者做一些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做的事情”。

吴先生要的,是打造一个最公平的美好商业空间。书店最好的地方,就是不歧视。

买一本书的人,和买十本书的,得到同样的书店空间待遇;甚至不买书的人,也都得到同样的书店空间待遇。

640.webp (13).jpg

还不只如此,敞开大门的书店从来不会让任何人感觉到局促,觉得那样的空间不属于我。

多少人从精品店门口走过,很自然地觉得「那不是我们这种人可以进去的」,想要进去时还要看看自己今天的装扮。

相对的,不管是口袋里只有几十块钱的学生,或推着娃娃车走累了的妈妈,都不用担心自己不应该走进书店里。

3.书店是另一个版本的演唱会

诚品是家书店,但它不是一个单纯让人家买书的地方。

诚品的核心价值,很多想要模仿诚品的人都搞错了,不是书,不是书摆设的方式,不是书店的设计风格,不是书店裡有咖啡馆及其他空间的复合形式,而是诚品聚拢了的人。

诚品让一些特别的人在这里感受了特殊的亲和与安全与信任。

640.webp (14).jpg

书、书摆设的方式、书店的设计风格、书店的复合空间,是创造亲和、安全和信任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倒过来却不必然成立,并不是有了同样的这些因素,就一定能吸引到这些人来。

这些人的认同,这些人的进进出出,创造了诚品的特色.即使在诚品的空间中,他们都是少数,但却是他们给了诚品不一样的个性。

640.webp (15).jpg

进到诚品的人,绝大多数和进到新光三越百货的人重叠,但诚品就不是新光三越,因为那些少数不交集的人众,让即使是也会去新光三越百货的人,进到诚品就有了不同的心情,甚至不同的行为模式。

诚品的确成为了吴清友想要的那样一个场合。

几年前,有一个叫《一页台北》的电影,讲的就是在深夜的敦南诚品书店里相遇的男生女生之间的故事。

640.webp (16).jpg

故事从书店里开始,在书店里结束。影片最后在诚品书店里面跳的一段摇摆舞,那些群众演员也是诚品的工作人员。

仿佛这样一段文艺的、浪漫的、不合常理的故事发生在诚品书店里面,已经成为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640.webp (17).jpg

有人这样评价诚品书店:“‘诚品’是台湾20世纪90年代一个独特的奥秘。它是书店,但其实却又早已不再是书店,而成为台北文化地图上的一个地标,一枚记号。‘诚品’之于文化台北,就像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它们都带着城市走往想象和期待的方向。”

现在,大部分人买书都在网上买,或者直接买电子书了,实体书店也就只能变成这样一种场合:一种带有文化氛围的城市坐标,一种提供人与人相聚感觉的场合。

640.webp (18).jpg

而这从某种程度来说,又有点像如今音乐正面临的改变。

过去十年来,音乐行业最大的灾难可能就是没人买唱片了。唱片和CD机一起被时代淘汰,成为了一种小众爱好,就像现在的实体书一样。

现在全世界的音乐正在重新回到一个贩卖现场演唱的状态。

他们不再靠卖唱片赚钱,唱片对他们来讲是一个推销演唱会的工具。那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一大笔钱去听演唱会和音乐会呢?是为了感受现场气氛。

同样的,现在书店提供的也就变成一种现场气氛了,而不再是光是说买书找书这么简单了。

640.webp (19).jpg

吴清友在《我与诚品书店的25年》演讲中曾提到了一个细节,2011年他到北京和很多官员见面,“他们问我对北京的意见,我很坦率地讲,北京的读者值得书店的经营者给予更好的待遇,给他们更好的空间、更多元的选择、更亲切的服务,要让更有灵魂的活动注入书店的氛围”。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看理想,用文学与艺术,关怀时代的心智生活与公共价值。”作者看理想君。原标题《第一家24小时书店要倒闭了,2020以后还会有书店吗?》。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看理想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看理想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第一家24小时书店要倒闭了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