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追求个人身心的完整和进化型的生命目标,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巧合让我来到了荷兰比尔特霍芬的Keen学校开始当一名英语教师。
Keen学校很小,有一种家庭般的氛围,学费适中,采用民主的方式管理。同时,Keen学校也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青色型组织,成立才刚刚两年。这里有32名学生,年龄跨度从3岁到18岁,他们接受的是一种整全而综合的自主教育。学校位于乌得勒支市附近的一片繁茂的林地,这片区域一直就是各种社会实验和教育实验发生的地方。这所学校的设计受到进化和整合的理念启发,并遵循这些理念来实施。它成立的部分原因是回应荷兰现在主流学校体系的缺陷。
Keen学校(Keen在英语中有“敏锐的、强烈的”等意思。下文作为学校名称时直接使用英文原文。——译者注)的成立是一方面为了回应荷兰机械的教育体系中那些明显的缺陷,同时也是在改变荷兰那些自由主义教育机构(也即采用“绿色组织”的原则运作的那些教育机构。关于不同颜色的组织的分类详见《重塑组织》一书,而基于不同颜色运作的教育机构有怎样的特点,可参见本译文集中的另一篇文章《包罗万象的青色教育》。——译者注)所采用的一些很有问题的教育方式。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很多 “绿色的” 教育机构会对儿童灵性发展的神圣性和自主性有一种近乎教条式的强调。这种教条坚信孩子天然就是纯洁的、整全的,有佛性的,它假定了孩子们有一种内在的能力,会被他们自身的灵性之光所指引。于是,那些处在挣扎中的学生们会被置之不理,哪怕他们已经处于极度的困境之中。这种教条不鼓励想要承担责任的成年人去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并将之视作是一种 “干涉” 行为。这种成年人在孩子的长期发展、职业生涯和成年后生活上的不作为,带来的后果可能比主流学校教育所带给孩子们的影响更具严重,更具创伤性。
Keen学校的创立和理念
Keen学校的两位创始人 Gerdt 和 Janneke 都曾是一所民主学校的校董,他们的孩子上的是体制内的学校。他们成立Keen学校是为了尝试设计出一种更具整合性的、进化型的教育模式。因为两人都非常欣赏整合理论和螺旋动力学的进化型的方法,所以他们在建校的时候很自然地遵循了莱卢在《重塑组织》一书中提到的进化型组织的三大突破,努力地使这所学校成为一个自我管理的青色组织。
这所学校的理念是自主教育,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借鉴了成人发展中常用的导师制、个人领导力培养,以及教练术。学校希望可以释放每一个学生的热情,唤起他们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蕴藏于天性中的对于学习的渴望。
学校期望学生们去引领自己的学习,不受学科和专业的限制。这一点和《重塑组织》中提到的德国的ESBZ学校非常类似。然而,和那些更富自由主义色彩的学校所采用的完全无结构的教学不同,Keen学校的学生仍然需要学习像荷兰语、数学、英语这样的必修学科,因为这些学科被视作对学生在未来获得相对成功和有成效的生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Keen学院 和Keen村落的成功
Keen村落主要为4-12岁的孩子创造了一个适合养育的、家庭式的环境,来同时满足幼儿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房间里有很多的玩具、图片、各种学习资源,还有学生作品的展示,精心的环境设置是为了满足每一个孩子整全的发展需求,确保当这些孩子们准备好离开了,他们会感到自己充满了活力,并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和成长而倍感兴奋。
Keen学院里的是另一个学生群体,他们年纪在16-18岁。这群孩子可能是你在这个年龄段里能遇到的最热切、最有意愿、最聪明的学生。
这些学生大多曾在各种民主学校里上过学,在共同的成长经历中成为了好朋友。尽管如此,今年的这批学生还是在他们的学校导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决定参加荷兰统一的考试以获得高中毕业文凭,这样他们才能进入大学,去进一步地追求他们的梦想。
这些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自主性堪称楷模。他们在学习上并不总是最勤奋和最有条不紊的,但是他们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所表现出来的热切才是最让人惊讶的。这些学生可能缺少一些关键的正式的学术写作技能,但是在口头表达和智力上,他们却完全不输于其他同龄人。这些年轻人也不是极客,他们中有人是本地的篮球冠军和运动健将,有人是钢琴教师,几乎所有人都具有某种音乐天分。在很多方面,他们都堪称另类教育的好榜样。
适合我们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有一个学生是一个小提琴神童,他可以和世界级的小提琴大师同台演出。还有一个学生是电子方面的奇才,他上学这一年主要忙的事情就是创办了一家手机维修公司。这个学生后来又自己选择回到了主流的教育中,去大学学习科学,他认为这会让他在未来取得成功。
新的 “Keen探寻” 小组:混乱和逃避产生的巨大摩擦
在成功地运作了一年以后,两位创始人决定扩大招生数,使学生人数达到了32人。这就意味着学校有了一个由年龄段在11-15岁的孩子组成的全新的学生小组。这支小组被称作 “Keen探寻” 小组。
在头两个学期里,这个小组在很多方面都挑战了学校之前所基于的发展/教学模式。由此带来的种种困难时不时地就让老师们和学校领导者们想要退回到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去。
这个年龄段居中的学习小组一直以来都非常混乱,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自控力,因而无法保持专注,无法勤奋地有章法地学习,也难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自主学习者。事实上,不少学生根本就搞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找不到热情所在,甚至连短期目标都不知道是什么,更遑论去实现目标了。
事实是新招进来的这批学生中有许多根本就没有从原来的学校毕业,他们是异类,完全无法融入主流的学校。如果孩子换个方式仍然能继续学习,那么他们是不是能融入主流学校倒不是什么问题。然而,这群孩子却已经变得完全逃避学习。
2016-2017年秋季学期里,这些新生所有的挣扎都首先归结于如何去适应Keen学校里新的教育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摆脱主流教育体系中那些刻板的高度规范性的种种约束。因此,教师们原本期待的是学生们入学一两个月后就能安定下来,开始学习。但是,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因为出现的问题太多,学校不得不安排了更多的必修课程,让学习更结构化,边界更清晰。很快,教职员工们就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又回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而违背了学校成立的初衷。
2017年的2月的那个学期,情况出现了变化。教师们决定围绕能源这个大的主题尝试使用项目教制学法(PBL)。因此,这个组的学生必须在这学期的前三周里参加所有的课程。每堂课不管教的是什么学科,内容总体上都是围绕能源这个主题的。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知道,在学期末他们每个人都要围绕能源这个大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主题,在家长、老师,以及其他同学面前做陈述。当初设定这个任务的时候,教师们的假定是学生们的陈述应该会用到至少一部分这学期里他们所学到的内容。
这一尝试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效果。在这个春季学期末的一个傍晚,有80%的学生参加了展示。面向一群家长、老师和同学,他们自信地使用PowerPoint完成了自己的陈述。
在这个摩擦过程中的发现
对于Keen学院的那批高年级学生,他们成功的因素主要是心智更成熟、紧密的同辈关系、学生已经培养出了某些才能并取得了很好的表现,再加上他们尚未被主流教育以及/或者民主教育完全抑制的学习热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个性发展的早起阶段的心理成长意味着如果他们在上一个年龄段接受教育时就经历了创新教育方法的改变,那么到了现在这个年龄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容易接纳个人领导力培养、教练术,以及导师制。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 “Keen探寻” 这个小组里的那些孩子——他们大多以前不是Keen学校的学生,已经形成了非常厌学的行为,这些行为被他们的焦虑感强化,然后转化成了同辈群体之间紧张的互动关系。
这些学生对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有一种深度内化的负面自我形象,害怕失败,害怕被羞辱。他们非常在意在同辈群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有一些学生在长达一个半学期的时间里,主要关注的就是这个问题,而学习则是一个次要得多的目标。
影响这个小组学生表现的因素还有很多:家长和学生当初选择学校的动机是很多样的;有些家长不完全认同学校的理念;有些学生已经在主流学校里养成了深度的厌学行为,他们完全不认为教育有什么用处,把教育当成一种强迫。
对这一小组种种挑战的回应过程,全面地展示了在开发基于青色理念的教育模式时所遇到的一种典型张力。从主流教育体系的高度结构化的传统教育模式和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系统,转变为尚在摸索中的民主式的、整合式的教育模式,这种转变还很少有经验可循。
在儿童还处在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很混乱的发展阶段就在他们的教育中嵌入大量的个人自由和个人选择,这种行为是需要非常仔细地监督的。太多结构化的东西会窒息学校的精神,但是太少了就不能提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发展时所必需的一致性、可预期性,和安全感。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的结论
Keen学校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很少有学校有成熟的、整体性的教学方法,而构建了整合性的、进化型的教育模式的学校更是少而又少,所以我们这一小群人——创始人、教职员工、家长、学生,都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现在首批 “Keen学院” 小组里的学生所经历成功的学习转变意义深远。虽然在一些具体技能上还有所欠缺,但他们已经通过这个体系建立了非常成熟的自我学习方法。
而(新的) “Keen探寻” 组的学生即将或者刚开始步入青春期,进入到了他们一生中最混乱的时期之一。他们还需要更多地发现和了解自己,才能逐渐适应 “Keen学院” 学生所采用的那种更面向成人的教学模式。
学生和老师们一直都在探索最合适的结构来为 “Keen探寻” 阶段的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逐渐走向更加自主性的学习,享受个性化学习带来的种种好处,而Keen学校的气质也正在于此。
为了帮助这个新小组的学生在新的学年更好地学习,学校将会调整自己的招生流程,更加严格地评估学生和家长的准备度和适合度,询问更多问题来判断家长是否真的接纳学校的理念,同时也会继续调整改进项目制教学的方法。
有必要指出的是,本文尚未提及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团队在变革中所走过的路,没有提到我们做过的培训,没有提到工作中保持人的身心完整的重要性,也没有提到每一个成员所愿意承担的个人的进化型的发展以及在这段旅程中所发生的改变。这些内容我们以后再专门写一篇文章详述。
由此可见,成为一个整合的、进化型的青色学校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是学校的生态系统对青色理念的不懈追求。
这个过程是与一个非青色世界的直接对撞,产生出的创造性摩擦需要快速的学习和相应过程来设计出一个优化的环境,在此环境下,教职员工和学生们才能持久发展。
本文转自Aha社会创新学院,作者Dave Pendle。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