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指责东京医科大学(下称“东京医大”)在招生考试中给女性考生“一律减分”的报道,将这所知名私立大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日本社会的大地震。
目前,东京医大已经受到了无数游行示威与抗议,政府也下令要全面排查日本全国各高校医学部的入学考试,杜绝性别歧视现象。
迫于压力,东京医大只能正式道歉,而且可能还将面临天价赔偿。
其实,不仅是这所大学,也不仅是性别歧视,给有关系的人“开绿灯”,经由暗箱操作“刷下”不想要的新生,似乎已成为日本高校的“潜规则”。
只不过,东京医大成了最先“倒霉”的那一个,而且,“倒霉”的过程还颇有戏剧性。
群众抗议(来源:雅虎新闻)
01导火索:日本版“坑爹”
整件事还得从2017年12月28日的一桩儿子坑老子的“坑爹”事件说起。
那时,离日本“中心考试”(全称“大学入学中心考试”,是日本各个大学独立行政法人与“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联合举行的考试,类似于我国统一高考——编者注)只剩16天了,但就在这样一个临考关键时刻,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学术政策局原局长佐野太的儿子佐野贵德却发了这样一条推特:
明明离中心考试只剩16天,到底要来宿务岛(菲律宾旅游胜地——编者注)做什么呢?
(来源:http://netgeek.biz/archives/121922)
一个学生即将参加能深刻影响大多数考生人生轨迹的考试了,却在社交媒体上得意洋洋地晒私生活,怎能不引人注意。
他在推特中的发问后来有了答案。相关人士对NHK(日本放送协会)透露,佐野贵德前往菲律宾宿务岛的理由是为了“练习英语”。
今年3月,考完东京医大的二次考试(大学组织的校考——编者注)后,佐野贵德又发了一条推特:
考试结束了!!(一大堆表情)春季学期多半可以去东京医大了(满分)
(此为第三方推特应用,来源:http://netgeek.biz/archives/121922)
缤纷满目的表情,仿佛堆砌出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姿态。
那么,东京医大真是这么一所容易到考前旅游都能考上的学校吗?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东京医大是一所只设立医学院的知名私立大学,竞争激烈程度有目共睹。
2018年,通过一般入学考试报考东京医大的考生达2614人,然而经过2轮考试的筛选,最终仅有171人被录取,报录比达15:1。
背景资料:东京医大的招生方式和日本其他私立大学大致相当,分为推荐入学考试和一般入学考试两种。
其中,参加一般入学考试的考生需要先通过大学自己组织的“一次考试”(也可用国立大学入学考试的中心考试代替,但录取概率偏低),再进入大学组织的“二次考试”环节。“二次考试”包括面试、小论文等考查内容。
鉴于其父亲佐野太的特殊身份,佐野贵德对考试结果的信心程度如此之高,不得不叫人怀疑。
今年7月,日本东京地方检察院特搜部拘留了佐野太,揭发其在日本政府对私立大学的援助项目上为东京医大提供便利,以换取儿子加分进入该校就读的事实。
随后,随着特搜队对东京医大的系列调查逐渐深入,另一个之后震惊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丑恶事实也浮出水面。
02肆无忌惮的性别、“浪人”歧视
8月2日,《读卖新闻》刊载了一篇报道《东京医大对女性考生一律减分,抑制合格人数》。
文章透露,自2011年起,东京医大一直都在一般考试中刻意压低女性考生的分数,以将录取考生中的女生比例控制在30%以下。
《读卖新闻》8月2日头版(来源:雅虎新闻)
如校方所期待的,东京医大一般考试的女生录取比例从2010年起就不断下滑,并在今年降至历史低谷。
东京医大医学科一般入学考试男女录取率(来源:读卖新闻)
此后,《读卖新闻》又修正了原先的说法,表示原先的“减分”说法不正确,应该是“加分”。
然而,这个“加分”,与女性考生和“4浪”及以上考生基本无缘。
日文中,未能考取理想大学而选择在补习班重新学习一年的学生被称为“浪人生”,与中国的复读生有些相似。“1浪”、“2浪”、“多浪”中的数字就是指他们在补习班内重新学习的年数。
至于“加分”的具体措施,据大学内部调查委员会出具的调查报告显示,东京医大会在一次考试中会给少数“关系户”学生加10~50分,让这些学生“赢在起跑线上”,然后在二次考试中,为所有考生的小论文成绩乘上0.8的系数,按照“‘1浪’、‘2浪’+20分,‘3浪’+10分,女生和‘4浪’以上不加分”的标准调整总分,以达到控制生源构成的目的。
今年的分数调整图解(数据来源:读卖新闻)
东京医大相关人士在接受收集时表示,这是一种“必要的恶”。
理由是,女性在毕业后会生育并抚养孩子,因此会逐渐离开医疗行业,而他们这种做法不过是为了缓解医生人数不足而采取的约定俗成的做法而已。
同时,歧视“浪人生”的理由则是“医师国家合格考试的合格率太低”、“浪人生容易留级、退学”等。
03信任危机
东京医大招生歧视的新闻一经公布,就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各大媒体纷纷发表社论予以谴责。
其中,《朝日新闻》在社论中毫不客气地表示“这种歧视竟然在当下发生,让人无法遏制惊愕”,同时指责前文的言论“放弃了一个教育机构的使命”,毫无道理可言。
《京都新闻》则指责东京医大“践踏了女性考生渴望救死扶伤的愿望”,是不可饶恕的女性歧视,同时再三强调入学考试应当公平公正,抛出其他问题来解释都是借口。
有媒体还根据以往相关案例分析,因为这一负面事件,东京医大首先可能需要向政府返还57~184亿日元的辅助金,而且还可能将把2011年以来的考试费全部返还给考生,这可能会超过10亿日元。
最为可怕的是,基于这件事的恶劣性质,一旦遇上诉讼,东京医大就可能会向每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考生赔偿500~1000万日元。长年累月下来,赔偿总额将无法计数。
不过,也有社论表示,歧视问题的根源不在东京医大,而在于整个社会对女医生的不公。
数据:《福岛民友》社论用一组数据展现了日本医疗行业中女性的不利地位:日本医生中,女性只占20%左右,勉强达到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一半。
而日本医生协会对日本约1万名女医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5%的女医生一周工作长达60小时,和男医生的比例几乎相当。这其中,认为自己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得到子女抚养福利的医生就占90%。
此外,一项样本量为103位医生的在线调查显示,竟然有超过65%的调查对象表示可以理解东京医大的做法。该调查由一家刊行主打女医生职业生活的网络杂志的运营商mstage组织实施。
(来源:joy.net)
一位男性放射科医生在调查中写道:
我认同女性有自己的权利,也知道错的在于这个制度。男医生应该多做点家务,也没错。但是,一想到我们男医生总是得替那些女医生值班到晚上12点,多了很多现实的负担,我也就能认同东京医大所谓“必要的恶”的说法了。
04水面下的“潜规则”
事实上,不仅是东京医大,日本大学的医学专业、乃至整个理工科都存在为权贵子女“开后门”、歧视女性和“浪人生”的现象。
《读卖新闻》于8月初进行了一项调查,询问了全日本81所设立医学部大学的男女录取比,结果显示,在76所做出回答的大学中,有59所在今年春季的一般考试中录取了更多男生,而且,在男女录取比差距排行前10名的受访高校中,今年的录取差距均普遍比去年还大。
当然,所有学校(除东京医大),都否认自己存在操控分数的行为。
日本Business Journal收集了一位毕业于知名私立医科大学的在职医生,他揭露了一些日本医学专业招生的“潜规则”:
‘一次考试’由于是用电脑批改答题卡的,想调整分数非常困难。但是,‘二次考试’中的面试、小论文是主观评分,就可以暗箱操作了。……但是,像(佐野)这种事先用纳税人的钱给大学好处的事并不多,因为这样会引发骚乱。
据称,部分私立大学会暗地操作,让权势者、校友的子女入学,达成心照不宣的“君子协定”,暗示其向大学输送捐赠等利益。
不过,由于这些钱表面上还是合法的,所以长期以来并未掀起巨大波澜。
谈到性别歧视,上述在职医生称:
一律减分这种事没听说过,但是我曾经问某大学相关人士,为何将物理作为理科考试科目,他说是为了‘减少女生数量’,毕竟女生在考理科时会更多地选择生物和化学。
日本女医会会长前田佳子尖锐地指出,若除去搬不了太重的东西等体格差别与性别差别,其他认为女性做不了的想法均只能是偏见。
女生体力不行,做不了事;女生毕业后都要去生孩子当主妇……各种各样对女性的偏见在日本高校内仍然根深蒂固。
尤其是那些“多浪”复读的女性,因为一般都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在面试中更会经常被问到“是否结婚、生育”,而往往遭受双重歧视。
前田佳子接受收集(来源:AbemaTV)
05小结
在一读君看来,无论在哪个国家,严守高校招生公平红线,都是维系社会信任的重要基础。一旦高校招生公平被打破,整个社会的信任感便很可能会荡然无存。
在当今社会,大学所代表的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人生理想、追求奋斗目标、发挥自我价值的机会与渠道。
大多数学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还愿意相信奋斗,愿意对未来抱着美好的期望。在这个人生阶段斩断他们的梦想,结果将是伴随他们的一生的毁灭性打击。
正如日本抗议群众手里标语的控诉:“你们把为这1分哭泣的女生的人生当作什么了!”
更为严重的是,哪怕只有一所大学的招生出了问题,也会导致公众对整个高等教育的信任度出现下滑。长此以往,大学的“象牙塔”形象也许就不复存在。要想弥补,需要花上数百倍的精力。
(网络图片)
以我国近日的热点事件为例,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以及由此牵扯出的自主招生学生论文涉嫌抄袭,就是由于触及到社会信任的底线,才引起全国广泛讨论,并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
最终,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是不存在调包行为,守护了高考的公正性;然而学生申请高校自主招生时所提比较的论文涉嫌抄袭,却将怀疑和指责再次导向这种本应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弊病的科学试点改革上。
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我们更应保持警惕,也希望高校和有关部门能完善招生监督机制,彻底杜绝招生中的“走后门”、暗箱操作等违规违法行为,守护社会信任的底线。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一读EDU”,作者方略研究院。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