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芥末堆 9蛋 8月27日
“看到(论文造假事件)曝光,第一反应就是难受和担心,因为我之前的确在这方面有投机取巧行为,这是诚信问题,担心留下污点。”
——某“造假”学生
“事情闹得这么大,再由机构老师主导论文写作已经不太可能了。”
——某培训机构
“学校每年都会收到大概六七千份申请材料,往往没有精力仔细盘查。不过,自主招生报名中,含金量最高的五大竞赛类证书,学校会一一查证。”
——某高校招办
“一经查实存在材料弄虚作假的考生,在报名阶段查实的,取消其自主招生报考资格,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资格。在入学前查实的,取消其入学资格。入学后查实的,取消其录取资格或者学籍。”
——教育部
九省市高中名校学生论文涉嫌造假事件仍在发酵。
芥末堆梳理了事态发展路线:首先,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涉事考生苏同学通过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初审的论文被发现涉嫌抄袭,对此,苏同学父亲表示:“大家发表的论文都是抄的,天下论文一大抄。”
随后,其所在郑州一中还有另外四位同学的论文也存在同样问题。再之后,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查阅了高考自主招生录取名额较多的九省市高中名校学生发表的论文,发现了更多涉嫌抄袭的自主招生论文,其中一些学生已经借助涉嫌抄袭的论文走进高校大门。
高中生为何不惜巨资,雇人代笔?
芥末堆梳理发现,在全国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公布的2018招生简章中,有39所高校将发表论文、著作列为申请条件之一。尤其是面向文科生招收的专业,几乎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作为标配。
自主招生制度用论文选拔具备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的学生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由于高中生学业负担重,论文价值主观判断空间较大、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等原因,自主招生论文造假现象屡屡出现,背后甚至延伸出各方心照不宣的买卖市场和产业链。
作为高考选拔的补充,自主招生制度不仅承担选拔偏才怪才的职责,更肩负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的使命。有学者担心,如果再不正视自招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类似丑闻恐怕仍会出现。而这无疑对这个时代培养人才、维护教育公平的能力提出责问。
学生:半推半就的造假之路
如果不是在虎扑看到“自主招生初审论文被指抄袭”的消息,张林或许很难有机会意识到,自己曾认为“很普遍,没什么大不了”的论文造假究竟意味着什么。
张林是985高校中南大学的准大学生,此前就读的高中在长沙是名校,一本率常年维持在百分之九十左右。而他本人成绩不错,“头脑也比较灵活,不死读书”,全年级理科一千多人,他排两三百名,差不多是985二档三档学校之间的水平。
2018年上半年,高三开学前后,张林的父母接到某自主招生培训机构的推销电话,对方表示,自己在发论文、参加比赛方面颇有人脉,可以代写并确保刊发获奖。学生只需缴纳几万元,就能通过211甚至985院校的自主招生初审,之后,机构还将为学生提供自主招生笔试面试培训。
张林的父母虽是工薪阶层,但对几万元的费用“完全可以负担”。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张林来到位于某连锁酒店的自主招生机构,并在缴纳三万元后,同机构签订保过协议。随后,机构为他准备了一篇关于名著研究的论文、一篇作文大赛参赛作文,并经由一定运作发表、获奖。
图为17、18年自主招生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从报名到入选的距离不谓为不远
2018年4月,机构表示初审已经通过,可以开始面试培训。张林介绍,机构提供的面试培训包括站姿、坐姿等礼仪教学、普通话教学等,“基本没什么用”,只有机构从外面聘请的模拟训练老师有点帮助。
至于机构准备的论文,张林拿到后只读了一遍,认为“写得很空泛,而且东拼西凑的痕迹很明显,说实话,抄袭意味很浓”,他曾问过父母论文具体是怎么来的,有没有抄袭,父母也并不了解。
幸运的是,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老师的提问只围绕张林所报专业,并没有涉及论文内容。张林凭借不错的成绩和口才,顺利获得降分录取,并得到“专业随便挑”的承诺。
背景:自招更受重视,乱象亟待规范
回顾自己半推半就的“造假之路”,张林告诉芥末堆,高三学生学业繁重,很少有时间发展特长,加上自主招生领域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很多比赛连老师都不知道,如果单凭自己准备,费时费力不说,还很难达标,只能靠机构帮忙。
在他看来,找机构代办初审材料可以说是准备自主招生时的“常规操作”,身边的同学、亲戚都是如此,加上“论文只能说是敲门砖,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最终能否通过,还要看个人”,因此他此前也“没当回事”。
如今深陷舆论漩涡,看到网友对论文造假学生人品的质疑,张林的第一反应就是难受、担心,“因为之前的确在这方面有投机取巧的行为,也有诚信问题,很怕被发现。如果当时知道,这点方便是以日后背上造假污点为代价的话,我绝对不会这样选择。”
对于高校将论文发表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规定,张林认为,能在高中独立完成论文的学生的确非常优秀,通过自主招生选拔无可厚非,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不该成为普遍的硬性指标。
“现在有点演变成,如果我要通过自主招生,一定要有这个材料,如果学校问到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这样回答,像考纲一样,不就变味了吗,学生应该有更大的舞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怀抱类似想法的不只张林一人。
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自主招生报名人数高达83.7万人,但最终获得降分人数仅为2.83万人,竞争激烈程度堪比高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是新高考改革全面推进的一年。在先行一步的浙江和上海,为了减少学生“每分必争”的情况,选考科目采用等级制赋分,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区分度,增加了高校的录取难度,也让许多学生更注重自主招生。
以清北在浙江省的招生情况为例,2017年清北录取350余人,减去保送生、各种计划、三位一体、自主招生和特长生,裸分录取的人数大约27人,占比不足8%。
在此背景下,为通过自主招生初审,一些学生或被动、或主动地加入“造假大军”。他们不惜重金,请“枪手”代写论文、作文等文字作品;购买发明创造等专利的所有权;美化平时成绩。很多学校甚至推波助澜,为要参加自招的学生提供修改后的成绩证明。
而这反过来让不少考生及家长对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充满怀疑。此前有声音认为,对于自主招生这场战争而言,在笔试、面试之前,战争拼的是信息和资源。
2014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参与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4180位考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4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主招生“很不公平,令人不信任”,认为自主招生“不太公平,公信力明显缺乏”的超过38%。
机构:代写不现实了
而从培训机构视角来看,自主招生并非新赛道,置身其中的机构也不在少数。
自2003年发展至今,从政策讲解、背景提升(包括学科竞赛培训、科研作品、社会实践活动),到材料申报、笔试真题和面试技巧讲解,都有自主招生培训机构提供相应课程服务。
具体到论文辅导方面,8月18日,芥末堆致电教育培训机构秦学教育,工作人员表示,只要缴纳四万元学费,机构就能为考生提供自主招生考试一条龙服务。而在论文辅导方面,机构将提供12节一对一辅导课,授课老师多来自清华北大,目标是保证孩子过至少一所学校,不过退80%学费。目前,为避免学生没有足够时间独立完成论文,机构不招收高三学生。
“现阶段论文造假风险很大,一是查重技术进步了,二是很多高校看得越来越仔细了。其实只要稍微认真看,学生和成年人在题材选择、行文上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再说,就算初审时没被发现,面试时老师一旦发问,也容易露馅。”秦学教育工作人员这样表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同日,教育培训机构海风教育工作人员告诉芥末堆:“说实话,从前海风在论文写作这块,是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但这次的论文造假事件闹得这么大,我们内部已经开了两次大会,决定取消老师主导式写作,论文再像之前那样由机构包办已经不太可能了。”
不过,海风教育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论文一定要由学生自己写,但机构和许多期刊存在合作关系,可以预定位置,以免发表时“排不上号”。
不过,对于委托机构抄袭、代写论文这一行为,此前曾有业内人士分析,高校自主招生初审条件中,学生年级排名的重要程度远远大于论文和专利。
他表示,在高中阶段,年级排名仍然是一个相对客观,也更能反映学生综合实力的指标。因此,除了清北复交浙科,其余学校,都有为数不少凭借年级排名通过自主招生初审的学生。
“虽然在高校的招生简章中,往往也会写‘具备创新潜质、突出才能、学科特长’等模糊标准,但最后通过初审的,往往是年级排名和这所高校相匹配的学生”。
他指出,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三无学生”,于是造专利抄论文,委托机构参加一些根本不具备参考性的、交钱就得奖的赛事,以为这样就能低分进名校,“一个发展了十几年的政策,哪有那么多空子可钻?这种做法不仅不是捷径,还是歧途,会让造假行为跟随孩子一生”。
政策:论文因何成为自招评价指标?
事实上,自发表论文与自主招生挂钩之日起,围绕这一要求利弊得失的质疑便从未平息。
学者段伟文曾在接受媒体收集时表示,将发表论文作为自主招生评价指标本身不合常理,常识表明,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专业训练,学生很难熟练掌握研究方法,更难以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
那么,论文发表因何成为自主招生评价指标之一?
回到政策原点看,2003年,为避免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不足,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重点高校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各高校拿出5%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招生。
根据政策,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后,可以享受降低十分至几十分录取的优惠政策,部分高校还会给学生专业选择方面的优先权。
不过,随着自主招生试点院校范围不断扩大,背离制度初衷的情况也随之出现。2011年,清华等“五校联考”扩至七校,被称为“华约”;北大等“三校联考”扩至13校,被称为“北约”。而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九所工科高校也成立了“卓越联盟”。
当时,三大联盟在高考前组织大规模文化考试,被民众称为“小高考”,增加了考生负担,影响了中学正常教学秩序。
或许是为了减少与高考选拔的重复与交叉,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自主招生考核内容倾向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
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如何衡量?芥末堆梳理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简章发现,较为通用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三类:
一是竞赛奖项,包括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创新竞赛,作文、国学、演讲大赛等。
二是创新研究,包括公开发表论文、文学著作、发明专利等。
三是独特才能,如非常突出单科考试成绩或才能。
一般来说,竞赛奖项组织规范、易于量化,高校普遍认可,但能达到要求学生不多,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拿到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的不过8000人左右。
因此,在全国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公布的2018招生简章中,近半数高校将发表论文、著作列为申请条件之一。尤其是面向文科生招收的专业,几乎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作为标配,以考察学生的科研潜能。论文发表也就此成为争取自主招生降分优惠的“入场券”之一。
各方:正视问题,完善机制
政策制定的初衷虽然美好,然而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具体实施时,任何一点漏洞都有可能让最终结果谬以千里。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除学生、机构警醒自身,约束自己外,相对而言隐于幕后的监管部门、高校等相关方又该做些什么?
从监管部门角度来看,近年来,教育部门频出厉政,严打自主招生造假。2017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行为。并对每一阶段发现弄虚作假如何处置进行了规定。
具体来看:
在报名阶段查实的,取消其自主招生报考资格,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资格。
在入学前查实的,取消其入学资格。
入学后查实的,取消其录取资格或者学籍。
而从高校角度来看,高校招生部门兼有无奈之处与失职之处。
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高校的招生负责人曾坦言:学校每年都会收到大概六七千份申请材料,往往没有精力仔细盘查每一个考生提交的每一个证明。
不过,负责人表示,自主招生报名中,含金量最高的五大竞赛类证书,学校会一一查证。创新类人才拿到考试资格的人数相对较少,且获得考试资格的学生会公示,一旦有人被举报证书造假,查实后考生会进入诚信“黑名单”。
对此,有专家建议,高校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或在测试环节中考查学生与初审材料相关的问题。这样一来,即便一些考生通过证书造假拿到了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在笔试、面试中也很难过关。
自主招生论文造假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在文章《九省市高中名校学生论文涉嫌造假,或涉自主招生黑幕》的结尾,曝光者曾这样对读者说:
“我们不希望各位读者将关注点聚焦在某一个学生、或某一个单位身上。只希望为大家捅破这一层窗户纸,呼吁各方正视自主招生学术论文中存在的大量问题,纠正错误,完善机制。毕竟,对于这群大多数不满20岁,从未踏入社会的高中生而言,完成学术论文造假也许不是他们能够独立操作的。但是,如果我们再不正视自招中存在的问题,今后恐怕还会不断有如此塌方。 ”
愿更好的选拔、监管机制来得更快。
(应收集对象要求,张林为化名)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