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在刚刚落幕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代表再次与冠军失之交臂,这已经是中国第四年无缘冠军。
9月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对中小学生竞赛活动进行了具体的管理规定,要求竞赛结果不做招生依据。
凭借这两件事,我们似乎能摸到一些中国式奥数的线索。
1998年,择校的口子被彻底撕开
如果要给奥数竞赛划一个节点,1998年显然是具有历史性的一刻。
此前,北京市小升初实行统一升学考试,择优录取比例不超过5%。1998年后,北京市取消统一小升初考试,开始施行电脑摊派,全部免试就近升入中学。随后各省市纷纷跟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普及开来。
择校这一口子被彻底撕开了。
在中小学阶段,如果升学恰当,真的可以赢在起跑线。2018年清北保送生当中,人大附中一家就占据了74名个名额,远超黑龙江整个省的保送人数。但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优质高中也是稀缺的资源。以 2015 年北京重点高中的数量为例,北京共有 148 所高中,其中 A 级高中占比仅为14.19%,B 类高中占比仅为 17.57% 。
就近入学,意味着听天由命。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分配到资源薄弱的学校,而名校也不愿意依靠电脑摊派筛选生源。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供给。2000年的北京一度出现了占坑班、推优、特长生、共建生等多个择校通道。
一些奥数培训班由此承担起筛选优质生源的任务。以北京为例,人大附中最先突围,与民办仁华学校也就是前华罗庚数学学院合力,以培训为由招收尖子生。为了提前占到位子,孩子们往往要在三年级就开始接受奥数等培训,期间无数次考核筛选。而因为竞争激烈、费用高昂、升学压力巨大,北京的小升初一度被媒体以惨烈形容。
奥数,也因此由少部分孩子的智力游戏,变成了全民热捧的升学敲门砖。
这样的择校热迅速催生了培训机构的崛起。2003 年,北航南门的一间不到20平米的办公室成立了一家奥数培训机构。15年后的今天,这间培训机构已经迅速成长为市值一度超150亿的教育巨头。
奥数这块敲门砖与超级中学崛起之路
与择校热随之并行的则是超级中学的崛起。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政府部门重点扶持一批中小学。随着改革开放,教育部在全国确立了4000多所重点中学。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倾斜到城镇,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逐步被拉大。
1986年,中国第二次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湖北中学,将两枚奖牌收入囊中。自此,黄冈中学一炮打响。随后几年,黄冈中学学生又获得三枚奖牌,出尽了风头。
凭借着奥赛优势,黄冈中学迅速借力。优质生源和师资也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黄冈。2001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更是将黄冈中学推向神坛。
而在黄冈800公里外,衡水中学学房屋破旧,还有被洪水淹过的痕迹。但随后不久,黄冈模式在中原大地传播开来,各省市纷纷举全省之力建立自己的“黄冈中学”。衡水中学也一举接下黄冈中学接力棒,成为了下一个“创造奇迹”的中学。
这些超级中学,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站起一个,倒下一片”。它们依靠其他地方望尘莫及的清北率,在全省范围内抢占生源,将优秀生源、优秀师资层层掐尖。违规招生办学屡见不鲜,比如,衡水一中是衡水中学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的民办中学。二者资源共享。衡水一中以民办学校为名跨区域招生,而衡水中学则代替其管理,二者甚至向外输出模式。
在超级中学的崛起之路中,奥数显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2005年前后,衡水中学专门成立了奥赛管理办公室,专攻奥数保送模式。而人大附中则依靠旗下仁华学校选拔奥数人才,清北升学率,再以此为噱头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
赛事火热与禁赛令此消彼长
矛盾激化的顶峰,是在2012年。
2012年,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领衔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北京小升初报告》,剑指北京的小升初市场。与此同时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盘点超级中学生长路径:优秀生源是造“神”关键》,起底超级中学的升学秘辛。
巨大的舆论之下,人大附中和其他“超级中学”做出奥赛与小升初脱钩的承诺。“仁华学校”也在历史中消失。
此后针对奥数的条令,屡屡出现在教育部的公文里。
2005年为了遏制疯狂奥数所带来的教育不公问题,北京明确禁止公办学校自主举办奥数竞赛和培训,曾出现四万人报名参赛的“迎春杯”一度沉寂。
然而,这也为民间奥数竞赛带来了机遇。曾一度,民间奥数竞赛疯长。
事实上,有媒体历数过,教育部针对奥数比赛已经发布了将近17个相关禁令。
2018年则堪称对奥赛监管最为严格的一年。今年年初,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通知中声明:“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2月22日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受此影响,全国范围内最重要的四大奥数赛事皆停办。
3月21日,教育部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全面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掐断奥数比赛的利益链条。
然而短期采取诸如限制“奥数班”等措施,并未打消众人对于奥数的热爱。
更为重要的是,高校的自主招生再一次凸显了奥赛的升学功效。随着改革的步伐,自主招生的开放程度将加大。以清北为例,每年仅有20%的学生凭借裸分考进清北。而在各大名校公布的2018年自主招生简章中,几乎不见文科类竞赛,但对五大学科竞赛提出明确要求。因而,尽管在中小学阶段取消奥数加分,但有高考的指挥棒在,奥数的含金量不降反增。
变与不变
当然,时代在进步,奥数在20年的发展中,也在与时俱进。
这么多年来,奥数的卡位战悄悄下沉到幼升小市场。STEAM教育开始兴起,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也开始狂飙突进,在一众竞赛中迅速崛起。随着多片区划校政策的实施,学区房取代奥数比赛成为升学第一梯队队员。与此同时民办学校逐渐崛起。
但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稀缺,要想敲开优质学校的大门,奥数依旧是不可或缺的敲门砖。
2018年再回头看的时候,发现二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变了,也有很多事情没变。
2017年北京市的高考文科状元似乎看得很清楚:“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本文转自蓝鲸教育,作者周继凤。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