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一名小学生。你的老师已经在班级里告诉大家,为了一个班级活动项目,要大家观看几个在线视频。你可能想在家看这些视频,但你家没有网。
这只是教育技术不能为某些学生服务的一种情况。Mimi Ito是研究年轻人如何使用科技的人类学家。她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联网学习实验室(Connected Learning Lab)的主任。她说问题并不一定是教师或制造技术工具的人有其他意图,而是如果你没有类似的经历,就很难理解别人的处境。
Ito在最近召开的国际游戏峰会上接受了收集,她谈到了自己对教育科技公平、创造力,孩子们与科技的关系,以及这些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的看法。
Mimi Ito
Q:你认为孩子们与科技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有的话,这些年来你一直在研究它么?
Ito: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已经做了太久了。大约20年前,从我第一次开始研究儿童和科技,事情确实发生了变化。
总体而言,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越来越多的方面,不仅仅影响孩子们的生活,也影响所有人的生活。它也一直在稳步地年轻化。最初,很多新技术只提供给成年人,或用于工作中。
Q:你成长过程中,技术方面的经历是什么?
Ito:我有一个很喜欢科技的哥哥。他是一位早期的互联网企业家,现在是MIT媒体实验室的主任,从第二代苹果(Apple II)开始,他总是坚持使用最新的产品。我记得自己很早就用电话听筒来耦合调制解调器去连接互联网,还做过很多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事儿。这不一定是因为我感兴趣,或者多么出色,而是因为我有这样一个家庭背景。
当时虚拟现实刚刚起步,我完成了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学习,紧接着找到一位合作伙伴,他是第一代虚拟现实的原始设计师之一。我一直感觉自己是那种好奇的局外人,但与新兴技术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经常把自己作为一个有同情心,但又有点批判性地观察新兴技术趋势的人。
Q:我很想知道你对技术所做的那些重要观察。
Ito:作为一名人类学家,很多时候都是在提醒制造技术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因为专研技术的人,通常都处于一个比较狭窄的社交群体里。而我作为一个人类学家,会从社会科学和人文主义的视角来看待技术设计。
在教育技术领域,这将变得尤为重要,因为技术制造人员不是在理想的情况下为多样化的学生群体服务的,他们要考虑如何以公平的方式服务这些学生,还要跨越代沟的障碍。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都曾经是孩子,但是被压迫者很容易成为压迫者。认为不同的年龄就应该做不同的事儿,是我们文化中最理所当然的权力形式之一。特别是当你越关注青少年时,这种“关心”就越强烈。这正是我一直在研究的。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来说,他们认为成年人对他们有一种压迫性的影响,总是试图控制他们的生活,而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学校并不一定是年轻人觉得有很多所有权和自主权的地方。在很多方面,尽管我研究的是非传统的东西,但我确实采取了人类学家的传统立场,阐释那些社会边缘群体的观点、文化和利益,以便让拥有更多权力和影响力的人,了解和理解他们。
Q:你曾经写过关于技术如何服务特定人群的文章,但是由于差异,它并不总能达到最初设想的目标。你能否进一步阐述一下这些差异是什么,以及技术的制造商应该考虑什么?
Ito:至少在教育技术领域,我们看到的是,大多数人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初衷都很好,他们不仅试图提供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而且还试图提供公平的教育。通常问题不在于人们的意图,而在于如果你没有类似的经历,就不可能理解别人的观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依靠在线视频的教育技术似乎是个好主意。这能让新型的学习资源得以更广泛地使用,但它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即边缘化了那些无法接触到在线视频的学生。
Q:你已经让人们开始关注数字鸿沟和其他阻挠学生平等参与的障碍。你认为今天的年轻人,在使用技术或其他方面有什么不同?
Ito:非正规教育存在着差距。
当你特别地关注那些快节奏的、新的、有创造性的领域,比如编码技术、数字艺术和创新,就会发现现在大部分的学习都在非正式的,基于同龄人团体、基于社区的环境下进行。
实际上,正规教育系统即使起着均衡的作用,也不能完全给年轻人在这些新领域取得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正是这些社区、同龄人团体、家庭等非正式网络领域,才是让程序员、技术人员和那些知名人士大展才华的地方。我认为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技术制造商,往往不太关注那些非正式领域。在这一点上,不断扩大的公平差距正变得更加尖锐。
Q:你认为近年来学校与科技的关系有何变化?
Ito:学校正在使用的技术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某种形式的数字和互动技术,但这种关系的性质可能并未发生太大变化。这很有趣。我的一位同事Jim Gee说,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和世界上最差的学校。美国学校系统的一个特点就是巨大的多样性。
我们看到,只有少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进步的方式使用技术,而其他学校只是用新技术做着跟以前一样的旧事情。
我们很难控制这种方式的蔓延,这样使用新技术的效果可能与20年前没有太大的不同。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智能观”编译,原文来源EdSurge,原文作者Tina Nazerian,原文链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智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