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国际学校与国际化人才
该不该继续走国际化路线,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情况。但对于走国际学校这条路,必需设定合理的期望值,有些期望未必现实。比如做上国际学校,做国际化人才。如果纯粹从基础教育来讲,中国一线城市的基础教育其实水平非常高的,而所谓国际学校一般来讲在学术上是拼不过各种外国语学校的。杭州外国语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都是一些牛的一塌糊涂的学校。这些学校算是国际学校么?严格来讲不能算吧。这些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人才非常非常多的。你可以看看这几年藤校录取学生分布,就能发现很多情况,所以没有必要太纠结国际学校这种形式。
2017年录取藤校数最多的中学,2018年录取形式不太好
中国只收非中国国籍学生的国际学校
中国国际学校的数量非常多,形式也非常非常多样,学费从最便宜的5万/年到40万/年的都有,有只收非中国护照的,到什么人都收的国际班。有英国,法国,美国,新加坡,德国的各种国际学校,总有一款满足你。而且很多国际学校的师资标准非常吓人,比如有些国际学校的小学老师,招聘要求必需是博士学历。
小学老师招聘条件
然而是无论走哪一条路,先把基础给打扎实了,这是关键。
另外对走国际化有必要的认识,就算你送出去留学了,不代表就能国际化。有人把孩子从初中就送出去了,读完经济类的硕士。发现尴尬了,一方面因为不是STEM专业很难拿到工作签证留下来(父母没有给他办理移民)。另外一方面,因为长期在外,跟父母感情疏离,而且几乎在美国长大的,跟ABC区别不大。一旦回去之后,各种水土不服。一方面很难适应中国的各种玩法。而且在能力上也饱受质疑,哪怕给领导搞个英翻中都搞不定,因为他的中文水平一直停在初中水平。另外一方面,孩子也非常苦恼,他的高中同学圈,大学同学圈,几乎全部在海外,在国内非常非常孤独。如果是工薪家庭出来的孩子,还要面对一个投资收益比的问题。非常尴尬。
上国际学校其实是一种高消费
至于走不走国际化,完全取决于你家庭的实力。其实你研究一下那些上国际学校的家庭真的是高消费,很多家庭非富即贵。
北京国际小学
上海国际小学
而且这个仅仅是学费,还有很多其他的隐形费用在背后。比如上海美国学校毛估估一年硬支出在30万以上。这还不算,什么旅游,捐款,各种活动的费用。很多中产阶级,伸伸手,也能够得着。然而这些仅仅是门票,入场券而已。
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很多国际学校的孩子:
进,基本上能进名校,大概率能拿到工作签证或者家人早就办好了绿卡。
退,如果不出去或者回国之后,根本不用担心就业问题。要么子承父业,要么家人神通广大。
这些是顶级国际学校的生源和家庭背景,他们将来的出路完全不需要市场来解决。
还有一批国际学校是,是为了解决一批孩子的出路问题:去欧美留学,不管好差,有学上。比如在长三角,很多孩子在中考的时候就要对孩子分流。
上海高考录取率高是因为中考提前分流了
如果你家里好几千万,父母都是985/211高材生,你能接受你孩子上技校么?
当然不接受。
所以这些人的出路就是分流去了各种国际学校/国际班。只要你愿意出钱,为你提供一条非传统路线的教育方案。三年后,上语言学校,然后哪怕上个社区大学也好啊。如果有本事,还可以再转州立大学。无论怎么样都比技校好啊。 当然也有少数孩子,大了点就开始开窍了,也有很不错的结果。 在欧美很多声明狼藉的小留很多都是这个路子出来的。
其实最尴尬是中间这种,有点钱,但是60万美元也不是一笔小钱,出路方面还是寄希望于孩子能够通过市场解决就业的。这就非常尴尬。
站在朋友的角度,我不建议这种家长把孩子放到国际学校这条路上面。最合适的路径是国内985/211,然后出去留学。这是性价比最高,也最安全的方案。
政治大环境,不要考虑太多。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一堆国家可以选择。
国内优质公立学校为什么竞争那么激烈?
其实很多人对国内的公立学校抱有偏见。小升初,中考各种变态补习。其实很多人没有明白背后的逻辑。在国内的情况下,竞争激烈那是自然的,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非常稀少,所有人都要去抢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普通人应该感谢这种激烈的竞争。考这个考那个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大家都知道小学奥数没啥卵用,但是能人为设置一些门槛筛选一批人。这里面有个假设是,天份好的孩子只要努力,就能鹤立鸡群。无论是数学竞赛,还是各种能力竞赛。优秀的人才+努力就能脱颖而出。 普通中产阶层的孩子能够花少量的钱通过努力挤进这个大门。
如果将来很多优质的学校完全不看这些,只看家长给学校的捐款,以及通过高额学费设置门槛,比如收个50万/年,照样不愁生源。如果仅仅比钱,普通人根本比不过第一梯队的家庭。比如深圳湾的那些家庭,只要你敢开价,他就敢交。
现在因为这些学校好歹设置了一些学术的门槛,甭管你家里多有钱,也得给我去学奥数去。这对普通家庭是一种公平。现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奥数,你以为真的是有钱有权阶层发善心,给大家减负?!
结语
有一位朋友的留言基本上跟我了解的情况类似:
别的国家不熟,美本我们每年大概有2000+学生,可追溯数据也在1500人左右,大部分家庭可以做到把教育当消费,400万人民币起板,PS不卖房子,并且读100名以后的学校也不会心痛学费。能做到这个在考虑出国读本科这种奢侈品吧,否则教育支出占比太大,心态容易崩掉的。最近早申放榜,已经有普通中产朋友家里有娃读美高的心态崩掉了,导致孩子压力太大最后一学期成绩下滑,defer的学校更加没希望了。说起来也是有点残酷啊。
对于普通家庭,甚至是上中产而言,上不上国际学校是需要非常慎重考虑的。另外还是要听听孩子的意见,毕竟人生的路是人家自己的路,你不能替他做所有的决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雅图雷尼尔”。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