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戊戌2018,基础教育热点备忘录,学校还会变好吗?

作者:隐蔽的历史 发布时间:

戊戌2018,基础教育热点备忘录,学校还会变好吗?

作者:隐蔽的历史 发布时间:

摘要:减负和治理培训机构是治标还是治本?

9.jpg

回首2018,中国教育还好吗?展望2019,中国学校会好吗?

(一)减负和治理培训机构是治标还是治本?

事件:

2月26日,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活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在谈到2018年教育工作时,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几乎与总理讲话同时,一篇《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一文在全网刷屏,足以见证应试教育的厚重民意基础。

2018年可能是历史上高喊对学生“减负”调门最高的一年,也是“减负”争议最大的一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存在着以下四大转移趋势:

*从校内学习压力向校外培训压力转移;

*从工作日负担过重向假期负担过重转移;

*从学生个人负担转为全家的共同负担;

*从单一课业竞争转移为分数、特长、素养的全方位竞争。

640-18.jpeg

上图:培训机构盛况。

问题的焦点不在要不要减负,而是该如何科学减负。此次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主要着眼点是:

*提高培训机构准入门槛(包括场地、人员、师资、办学时间等);

*限定培训机构教学内容(不得提前教学、超纲教学);

*禁止培训机构组织各类学科考试和竞赛;

*切断机构竞赛和公立学校招生的联系。

距离四部委治理培训机构快一年了,效果如何呢?目前看主要成果就是各地摸排了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公布了培训机构的“白名单”“黑名单”,其实就是提高了准入门槛。

然后呢?门槛提高了,大机构生意更好了,趁机提高收费,小机构化整为零,家长的经济负担更高了,好处是降低了选择成本;禁止提前授课和超纲教学,基本无法落地,顶多是倒逼机构准备两套教材备查而已;禁止培训机构组织学科竞赛,只能在一段时间减少了大型联考,只会催生出更多小型内部测试。

总结:

只要升学竞争依然激烈,校外培训就是刚需;只要校内教学不解决个性化、分层化需求,校外培训就是刚需;只要就业市场的学历崇拜愈演愈烈,基础教育军备竞赛就是刚需;只要国民待遇存在“三轨制”(公务员、体制内、体制外),激烈应试竞赛就是刚需;只要生存焦虑依然存在,教育比拼就无处不在。

目前来看,没有社会整体的系统改革,针对教育“减负”的所有措施都只是扬汤止沸的治标之策,距离釜底抽薪的治本方案相去甚远。

(二)高考答题卡乌龙事件的价值何在?

事件:2018年高考出分后,河南四位考生家长称自己孩子平时模拟考试600多分,高考成绩才200-300分,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四位家长要求省招办复核;省招办、教育厅多次复核后确认答题卡系考生本人书写;考生家长坚持认为其中存在黑幕,并在自媒体上发文广泛传播,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在考生坚持下,最终考生、家长、纪委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在省招办办公室启封了答题卡原件,经比对,考生和家长确认答题卡确系考生本人书写;8月11日,省纪委监察委公布了最终调查结论,答题卡系考生本人书写并自行涂改。真相不言而喻:就是几个熊孩子自编自导自演的“坑爹”闹剧。

640.jpg

上图:考生自己手写作文和考场作文比对。

评点:

第一、高考制度仍是经得起考验的公平选拔制度。经过多年实践,人防与技防结合,身份证和指纹识别、全电子扫描、网上阅卷、全程视频监考、多人监考等制度设计下,现行高考制度的考纪是可以信任的。

第二、高考制度的多个环节仍有完善空间。如:

*考生条码能否与试卷整合,以防止考生和监考老师私自调换;

*网上评卷能否实现全部主观题的背靠背“双评”或“多评”;

*成绩发布能否进一步细化,如细化到考生各个试题的小题分(至少客观题总分和主观题总分应反馈在成绩单上。),以提升高考阅卷的信度;

*考生查分的流程能否进一步规范完善。

总之,让“阳光高考”进一步落到实处,不只是堵上“考生违纪”“监考舞弊”的漏洞,也是公共权力跳出“塔西佗陷阱”,提升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第三、中学阶段教学秩序和考试质量堪忧。此次四位考生的平时成绩都很“优秀”,高考成绩却让家长大跌眼镜。所以家长才不依不饶的认为答题卡被掉包。既然省纪委已确认高考成绩为真,那肯定考生平时“水分”不小。

不少现代“福尔摩斯”发挥互联网的威力,扒出来相关考生平时高中模拟考试成绩和考试试卷,不难发现:几位考生的平时成绩问题不小,可能存在运用多种手段(如买答案、网络互助、手机搜题、抄袭)等作弊的可能。如作弊属实,那无疑揭开了另一个潘多拉魔盒:国人引以为傲的所谓扎实的“应试教育”,不仅牺牲了学生应试以外的综合素养,可能连“应试教育”本身也千疮百孔。一个鲜明的证据:2015年中国学生在国际PISA测试中成绩急剧下滑,已反映出中国学生的真实考试能力并没有媒体吹嘘的那么霸气。

第四、自主招生是否已沦为自主腐败。这次答题卡事件在深挖过程中,网友顺藤摸瓜曝出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的大量灰色套路,如虚假论文、虚假专利、虚假奖项等。苏姓考生所在的某名牌中学批量制造了大量教授级、博士级论文成果,引起网络大量围观,一时传为笑谈。该校毕业生为捍卫母校“尊严”,发扬“五十步笑百步”的精神,检举出同城、同省、省外其他名牌中学的论文同样涉嫌作弊抄袭。“既然大家都在作弊,为何揪着俺们不放?”

0.jpg

上图:某名校部分学生自招涉嫌作弊。

相对于统一、规范、公开的高考选拔,自主招生的预审、笔试、面试等环节都掌握在高校手中,天然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高校、商家、名牌中学联合组队,合谋收割考生和考生家长的智商税。在招生寻租与资本牟利的组合下,自招已逐渐蜕变为利益巨大的灰色产业链。如果说高考还是一场相对公平的学习较量,那自主招生似乎正在沦陷为富贵阶层把经济优势转化为升学鸿沟的特权。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61.4%的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不公开,不透明”,56.7%的受访者认为自招已异化为“看钱看权”招生。早在2013年,人民大学招生处处长蔡某就通过在自招中为考生提供“照顾”,收受贿赂1000余万,蔡某因此获刑。

相对于高考,自招的问题无疑更严重,群众的信任度更低。高校自招向何处去,唯有期待顶层设计的突破。

(三)校园生活究竟有多危险?

事件:

成绩好是危险的,2018年6月4日,山东淄博某学校,排名第二的学生残忍杀害了排名第一的同学;成绩差也是危险的,10月15日,湖南衡阳某中学三名初三学生相约服药品自杀,最终一死二伤,起因是“学习压力太大”,其中一名同学是因成绩下降,被要求“写一份检讨”,自杀前一位同学QQ空间的留言是“好冷”;理发是有危险的,10月22日,山西西安初三学生小李(化名)因被班主任带去理发(家长说是光头,学校说是寸头),该同学由此拒绝上学,10天后,小李坠楼自杀;做错事被老师批也是危险的,12月2日,江苏溧阳中学高二学生李某因考试作弊,被老师口头批评,要求第二天在班里向全班作检讨,次日早上,该同学在家里坠亡(据悉,这已是溧阳当地今年以来发生的第四起学生坠楼事件)。

活佛仓央嘉措: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jpg

上图:湖南衡阳某女生留下的遗书。

点评:

不用列举数字,仅凭感性印象就不难发现,现行教育模式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校园悲剧。管理监狱化、教育应试化、应试魔鬼化制造了大量伪装奋斗的精神病人。死板的量化管理、紧张的师生环境、低信任的家校关系生产着天量的人际冲突,无休止的累积伤害叠加任何青春期的微小冲动,就可能酿成“毁人不倦”的突发事件。当人生被过度监控,失去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普通场景下轻描淡写的普通一句话,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可能就是万念俱灰。

(四)新高考改革向何处去?  

事件:

2018年 12月5日,浙江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11月24日发布的浙江高考英语成绩加权赋分是一起决策失误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责令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辞职,免去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职务。                            

点评: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从浙江、上海启动以来,连续曝出一系列问题。由于制度本身多次考试、等级赋分、多种组合三大设计相互叠加,产生了博弈投机的机会,导致新高考方案在运行中严重变形,最终是学生、家长、高中、大学“多输”的局面。物理选报人数锐减、高考区分度下降、逆向淘汰出现、教学组织困难、教学秩序混乱、备考负担倍增……可谓问题丛生。新高考陷入了“公平陷阱”和“效率难题”,高考选拔性考试的信度严重下降。由于新高考方案的漏洞太多,原定2018年启动新高考的多省表示暂缓启动改革,最近广东方面表示要对新高考方案做出较大幅度调整。

改革本来就是守成与创新结合,循序渐进正是中国改革成功的秘诀。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也并非步子迈的越大越好。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枢纽,也是关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素养的关键,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应慎之又慎。追求“帕累托最优”,防止过度博弈导致的“纳什均衡”,应是高考改革的题中之义。 

(五)基层教师有几种死法?

第一、自杀。

2018年的悲剧,不完全统计。1月份四川巴中某中学刘老师;3月3日安徽芜湖县一中张老师;3月3日浙江金华艾青中学黄老师;3月27日广东五华县城镇一小钟老师;4月份吉林省临江市立新小学某老师;9月份洛阳市十七中王老师;7月洛阳新安县二高张老师;6月5日江西赣州四中刘爱平校长(知名“网红”校长);11月武汉钢城二中张老师……。

有的是工作压力大,有的是业绩考核差,有的长期抑郁症,有的是职称晋级落选,有的是质疑考核不公……。

总结:

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已成为规模庞大的疯人院。根据国家中小学健康课题组抽样调查: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这是何等可怕的画面:有心理问题的教师遭遇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会发生些什么?

第二、累死。

2018年4月25日中午12点半,河南商城县观庙高中高三数学老师、班主任李老师在指导学生填写高考体检卡时,突发心梗倒在教室,生命定格在38岁,当天李老师既没吃午饭,也未曾吃早饭;9月15日,星期六下午,湖北孝昌县一中物理教师、班主任彭老师在连续上了四节课后,突然倒在讲台上,年仅44岁;10月15日,清晨5时45分,河北武安一中语文老师、高三班主任闫老师,在带领学生跑完操后,突然晕倒在操场,不幸病逝,年仅39岁;12月3日下午,信阳市平桥区胡店乡中心学校召开教学研讨会,数学老师余老师在发言过程中突发脑溢血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2岁;仅隔一天的12月4日,甘肃省永靖县塬中小学孔老师在上课时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年仅42岁。

原因:除工作时间过长,心理压力过大,非教学任务过多(扶贫、看池塘、创卫、迎检、维稳等。),也是诱发“过劳死”的重要原因。惨烈应试竞赛的最大受害者,可能正是基层教师们。

9.jpg


第三、打死。

老师过街,人人喊打。现在师生关系、家校冲突究竟有多激烈?高考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儿是什么?参考答案之一就是:打老师。

2018年6月8日晚,在高考刚刚结束后的当晚,四川资阳舒某纠集多人殴打自己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杜某,起因是舒某孩子多次带手机到校,被杜老师批评过。打老师需要什么理由呢?答案之一就是:一言不合就开打。6月11日,安徽五河县某女教师因未及时回复家长的微信消息,被该家长在群内辱骂,后又被该家长堵在校内殴打。11月22日,山东菏泽某小学老师检查学生作业,学生张某作业未带,老师让学生打电话通知家长送作业过来,该生家长认为老师故意刁难,冲进教室殴打老师。

只要想打老师,打老师永远不会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学生报仇,二十年也不晚。

2018年7月,河南栾川常某殴打20年前教过自己的老师张某,并将录制的视频传至网上。

==.jpg


原因:

过度管控的教育体制积累了太多的师生矛盾和家校矛盾。家长对教育的过高期望值、管理层对业绩考核的单一和僵化、教师职业准入门槛不断走低、教师职业行为缺乏规范,都可能引发针对教师的人身伤害。提倡“尊师重教”像是个笑话,“依法治理”又隔靴搔痒。莫非以后教师也需要全副武装上课吗?

第四、逃离。

不想自杀,不想累死,也不想被打,怎么办?不能忍,只能滚。

事件:优秀教师用脚投票。2018年10月,河南南阳某小学教师金小贝的一篇推送《教学十九年,我终于辞职了!》在网上刷屏。辞职主因是:任教19年,月薪2600。

事件:基层学校招聘频频遇冷,教师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屡屡爆出考试不及格的考生成为人民教师的怪现状。

4月份,广西招教,白色市523个职位无人报考,柳州市912个职位无人报考。6月份,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全省744个职位无人报考,1643个岗位未达到开考比例,2228个岗位有人报名但无人缴费,3318个岗位竞争比小于3……。

8月份,湖南新化县招聘高中教师,其中面试入围的某应聘考生数学笔试成绩低至9分(另一名入围考生分数为57分)。经了解,一个重要原因是报名人数过少,如高中数学计划招聘6名,实际报名人数仅3人;高中物理计划招聘4人,实际报名仅2人,高中历史招聘计划6人,实际报名仅2人。报名人数过少,导致多学科无法开考,参加考试的考生其文化素质也不敢恭维,最终出现9分考生入围面试的笑话也不奇怪了。

87.jpg

上图:湖南新化招教,数学9分入围面试。

对比2018年国家公务员招考的火爆局面:同样以湖南省为例,2018年公务员职位报考竞争比为1:47,竞争最热岗位为1:1309,同为基层的道县税务局,两个岗位的竞争比约为1:800。从来常见教师辞职报考公务员,一贯少有公务员辞职应聘做教师;“学霸”组团挤入公务员行列,“学渣”集体进入人民教师队伍,这画面可以说是很惨烈了。

总结:

国人对教师这个职业相当双标,一方面高高举起,另一方面重重抛下。一边高呼“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边又说“臭老九教书匠”“家有隔夜粮,不做孩子王”。难怪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同时却越来越逃离教师。

看一个行业的前途如何,一个重要参照是:看资本是否大量涌入。从各路资本纷纷进入教育培训、在线教育野蛮生长、学区房一房难求看,无疑,教育行业仍是大有“钱途”的朝阳产业。

看一种职业的前途如何,一个重要参照是:年轻男性是否大量入行。从这一点看,教师职业无疑又是后继无男、阴盛阳衰的衰败职业。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讽刺。

结语:想起18年前李昌平给总理写的三句话: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现在这个三连句是不是也可以套用在当下的教育上:做学生是危险的;做家长是焦虑的;做老师是病态的。孩子真苦,家长真惨,老师真累!教育真危险!(不好意思,是“四连句”。)

教育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了,因为它的工作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了……,不能把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鲁迅先生:“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888.jpg

上图: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一百年前的1918年,鲁迅先生发表了成名作《狂人日记》,其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一百年过去了,历史远未走远。2019,基础教育改革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隐蔽的历史”,作者郭山。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隐蔽的历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隐蔽的历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戊戌2018,基础教育热点备忘录,学校还会变好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