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exels
日本职业生涯教育与中小学、职业学校、普通高校教育紧密衔接,多元化的招生方式保证了中职学校与普通高校入学制度的衔接,中职学校与普通高校课程设置达到了横向与纵向衔接。虽然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不等于学历文凭,但资格与学历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在日本即使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如果要上岗工作也要进行资格考试取得上岗资格。普通高校在认为对教学有益的前提下,承认学生在其他大学或专科学校取得的学分,但明确互相承认的学分最多不能超过30学分。我国可发展双证融合教学模式、重视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突出职业课程的实践性。
国务院2014年2月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2014年开始进行中职学校直通应用型本科的试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实践的发展急需理论的指导。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中职与应用本科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中国目前对于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衔接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还刚刚起步,而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校本科入学制度的衔接
日本高等专科学校是普通高校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连接桥梁,形成了培养初、中、高级专门职业人才的完整体系。为了避免课程重复学习,依据标准、统一的教学大纲设置课程。如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长冈技术科学大学都设立了大学院(即研究生院),其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与普通本科、中职衔接通畅,探索出了中职学校与普通高校衔接的新路径。向日本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与就业选择的渠道。
中职学生可以通过转入学制度实现在不同类型学校与不同阶段之间的自由流动。中职毕业生能够通过免修部分课程从中途转入希望入学的其他层次与类型的学校。日本的这种转入学制度贯穿于初中到中职,中职到高等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到普通本科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覆盖所有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同时,各个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牵头联合相关学校组成协商会,主要负责学生的转校等事宜,形成了由若干初中、高中、中职、高等专门学校与普通高校组成的对话平台和运行机制,促进中职学校与普通高校开展课程衔接、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合作。1990年,日本政府创立了职业高中毕业生直接插班进入高等专门学校四年级学习的制度。在每年1万名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中,插班进入长冈、丰桥两所技术科学大学学习的学生有700多名,插班进入其他普通高校的1900名,升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5%左右。
近年来,日本政府倡导专门学科的高中生多样化发展,给予中职学生很多进入普通高校特别是短期大学深造的机会,让他们自由选择加强实践性技术教育类型的课程,报名参加的学习者不受性别与年龄的限制,学生本人申请并通过选拔委员会的考核鉴定便可进入专修学校、短期大学或专科大学对口专业深造。日本的职业高中实施推荐与选拔优秀毕业生直接进入普通高校深造的制度,职业高中拥有大量的实践科目与课程,能够与高职院校、短期大学、职业类的技术大学等相互衔接。
日本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和普通高校的关系紧密,专门学科的学生60%以上都选择继续深造,中职学校承担的职责是提高推荐职业高中学生的入学人数,加强补习辅导,重视职业资格考试,改革职业科目考试的试题,加强和普通高校的联系,增加专攻科目。为了配合职业教育特色化、个性化的改革运动,需要采取多样化的选拔方式使中职学校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对中职学生的多元化选拔方式包括推荐入学制度、多层次考试选拔制度。此外,学生的社会奉献活动、文体和相关成绩可以在升学权衡上予以倾斜。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校本科课程设置的衔接
日本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具有纵横衔接贯通的特色,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衔接;二是其课程内部的纵向衔接。
(一)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衔接
日本政府打通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通道,学生只要通过相关考试就可以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选择。职业学校毕业生既可以继续深造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等选择进入普通大学学习。普通大学与职业教育靠课程设置来进行衔接。例如,高等专门学校的五年制一贯式教育,其一至三年级虽含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实验课程,但课程安排总体倾向于基础专业课与一般教养课,基础专业课与一般教养课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相互衔接。这样设计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便于高年级阶段专业课的深入学习。
(二)课程内部的纵向衔接
日本职业学校不仅将课程分为专业课、基础课,还将课程分为若干大类,规定每类课程的学习、教育目标,以培养实践能力与岗位操作能力为核心,逐步深化课程难度。例如,久留米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的信息控制工程专业依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分为实践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工程学基础知识和运用、工程学专业知识和运用、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广阔视野和正确伦理观六大类,各类课程形成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
(三)公开讲座课程
公开讲座课程包括举办职业学生参加的公开讲座和研究会、接受课程选修生以及巡回指导等。据文部科学省的统计,2003年有261所职业高中对其学生在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大学及通过公开讲座课程方式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定。2006年,有991所普通高中参与了普通高校的课程选修、旁听生及公开讲座制度,占当年普通高中的18.4%。
日本职业资格与专业学位的衔接
日本约有1/3的职业需要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其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侧重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令、知识、专业技术等,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不等于学历文凭,但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学历相互依赖。持普通高校学历者只有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并持证上岗。
2000年,日本大学审议会提出的报告书《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明确提出设立与职业资格衔接的新型研究生院,至2009年与职业资格考试明确衔接的专业有法律、会计、知识产权3类。未获得此3类专业学位的人不能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如果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则必须先进行预备考试证明其具有同等学力。也有专业学位为职业资格考试的优先条件,即拥有专业学位的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时可以免考某些科目。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具体关系见表1。
学分互换
日本各级各类学校均实行学年学分制,重视外语课程教学,基础课通常情况下为必修,专业课可以选修,学生没有提前毕业的可能。日本学年学分制的特点是规定多且细,管理严格,缺乏灵活性。经过改革后的学年学分制分为选修课、辅导课和主修课。由日本大学成立的基准协会制定的《大学设置基准》第26条明确指出,1个学分的修读时间是45个小时。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操作课程时间比例为1∶2,演习课和公共外语课比例为1∶l。学生听课率达到课程规定学时的2/3以上且所有课程考试均合格才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大学设置基准》第28条第2款指出,各大学的学习者要想顺利毕业,必须在4年本科学习期间获得至少124个学分。日本大学1学期的授课时间为15周,1年两个学期的授课时间为30周,4年8个学期的授课总时间共120周。
日本学分互换是指学习者除了学习本学校的课程之外,还可以选修其他学校的相关课程,在其他学校所修学分可以依据相关规定转换为一定数量的本校学分;同时,本校学分也能够为其他学校所承认。《大学设置基准》第31条第2款规定,日本各普通高校在认为方便学生继续求学而不损害学校声誉的前提下,承认学习者在其他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获得的学分,但强调相互承认的学分总量最多不能超过30学分;同时指出,在外国的专科学校或普通高校留学的学习者可以参照以上办法执行。28所短期大学与私立大学于1994年3月在日本京都签署了“学分互换一揽子协定”,决定实行学校之间共同授课、校际学分互认制度,签订协议学校的学生可免费到另一签订协议学校研读可学分互换的特定课程。签订协议学校将51个学科认定为共同授课、学分可以互换的课程。这些可以互换的课程均属各校优势学科并由各校知名教师主讲。日本大学委员会于1998年10月发布了题为《21世纪转型期的大学》的文件,明确指出要彻底改革学分转换体制,为学习者转到其他普通高校学习或选修其他大学的课程提供便利,并提出各校互认学分总量从之前的最多不能超过30学分提高到最多不能超过60学分。
借鉴与启示
(一)双证融通教学模式
日本资格证书与职业教育互相沟通,职业教育依据企业的职业岗位分类来设置学科和专业,如专门学校中营养系与营养师资格对应、服装设计系与服装设计师资格对应、建筑系与建筑师资格对应等。职业资格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的取得,加强了工作岗位实践与理论教育的结合,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使日本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具优势。
日本的这种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值得中国借鉴。中国的职业教育要依据职业与工作岗位分类来设置并随时调整学科、专业,依据某种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要求调整专业的课程结构,依据资格准则、职业与工作岗位要求设置并调整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技能与知识纳入课程教学大纲,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纳入本校教学计划。
(二)重视校企合作
日本非常重视校企合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推进产教结合,明确规定学校、企业及行业协会各方的责权利,政府设立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为学校与企业合作服务,并且通过财政支持手段提高校企双方的合作积极性。例如,经济产业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助以激励普通高校与地方企业实现联合研究;为鼓励普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日本文部科学省设置了专项经费等。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文部科学省向专门学校毕业生授予准学士学位,与普通高校同等待遇。职业学校经过厚生劳动省批准和授权可以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行业协会与知名国际公司也积极与学校合作,共同管理资格证书。2004年,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55.1%,而同年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7.1%。日本各个行业、企业均非常重视与各级各类学校合作,企业向职业学校捐助资金,政府也积极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且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基地与场所,企业也得到了能够维持长期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日本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双赢、互惠的做法,使各级职业学校得到企业的捐助资金,同时又为行业、企业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
中国可以借鉴日本校企合作的经验,政府进一步出台针对校企合作的经济政策,如对接受实习生与培训任务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创新组建适合中国的校企合作中介机构,为校企合作双方提供互惠互利的激励机制与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为校企合作提供监督和保障。
(三)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日本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学科专业特色集中,初、中、高层次递进分明,办学方式灵活、取长补短,办学机构多样、以私立合作为主并与普通教育体系互相沟通、协调发展。例如,日本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为高中毕业后确定专业方向做准备;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选择上岗就业也可以继续求学深造;学习者在各级各类本国职业学校所修的课程学分能够互相承认并且作为进入高一层次学校或者专业学习的依据;一直以来,日本普通高校本科承担着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职能,而研究生院则被视作培养专业研究人才的场所。研究生院设有应用研究类的各个专业的系统课程供在职人员学习,相关人员顺利毕业后可取得修士学位;短期职业大学毕业生可随时进入普通高校本科三年级继续深造;日本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授课方式有部分时间制、广播电视授课、全日制、函授等方式;办学机构有公共教育、厂校合作、企业内部培训等;办学类别有大学与研究生院的职业教育、高中的职业教育、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等。这种灵活、多样的对口衔接模式推动了日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衔接,完善了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世界教育信息”,作者李强。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