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杨东平:欧美国家的“快乐教育”是骗局吗?

作者:LIFE教育创新 发布时间:

杨东平:欧美国家的“快乐教育”是骗局吗?

作者:LIFE教育创新 发布时间:

摘要:西方真的是“底层快乐教育,中层素质教育,高层应试教育”吗?

00.jpg

MOOCs、翻转课堂、可穿戴设备、3D打印机、乃至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新兴技术,不断刷新未来教育的图景。然而,一个使用电子白板甚至iPad的教室,与使用黑板的教室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看上去更加现代化了。

教育创新的衡量标准不是校园设施与建筑,也不是高科技和信息化,而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是价值观。

所以,今天我们谈教育创新、未来学校,主要判据显然不是更豪华的校园、更严密的监控;最简单最重要的判据是对应试教育的态度。一个未能从应试教育突围的学校,是与未来无缘的。

“减负”是近段时间大力推行的教育政策之一。但随着政府推行“减负”、治理课外培训机构持续发力,教育界内外的质疑之声不绝,为应试教育辩护的声音也迭出,如:“应试教育是一种政治正确”(江苏某地的教育局长陆建国)、“历史终将为应试教育平反”(北师大王策三教授)、“减负‘害了孩子, 肥了教辅, 误了国家’ ”(某网友评论)。

此外,反对者不断用国外的案例举证,西方的快乐教育“骗局”、日本宽松教育的“失败”等纷纷成为中国不能减负的“前车之鉴”。教育的真相与价值在自媒体的断章取义中被极大地混淆,并不断地给家长们制造焦虑。

那么,所谓的“快乐教育”和“宽松教育”到底是什么?真的如某些人所说只是一场处心积虑的骗局吗?

01 两个基本的区分

关于西方教育最为蛊惑人心的奇谈怪论,就是所谓“快乐教育”是西方国家愚弄底层人民的骗局,所谓“底层快乐教育,中层素质教育,高层应试教育”。声称底层民众的学校实行低质量的快乐教育,培养劳动者;中产阶级子女的学校实行素质教育,而上层社会子女的精英学校,实行严格的应试教育,刻苦训练,以培养社会的统治者。如按此说,中国的老百姓应当庆幸不已,我们都在享受最高端的教育了!

但是讨论学业负担和评价教育质量,要有两个基本的区分:

  • 首先,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育。

减负优先关注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生的生存状态。由于高中教育直接面对大学升学,教育竞争最为激烈,各国概莫能外。那些“美国家长狂推娃”的网文,用美国最顶尖私立高中“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咖啡,4.0的GPA成绩”,来反证中国的应试教育并不为过,是一种蓄意的误导,甚至贩卖焦虑。

即使在美国,非哈佛、耶鲁不上的也是一个很小的群体(其中华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并不能代表高中学生的基本面貌。许多公办州立大学的水平也很高,对本地居民收费优惠,通常是他们的首选。

  • 其次,是关于教育分层的问题。

在存在阶层差距的现实中,所有国家都存在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教育公共政策的目标,无不是致力于弥合和减少这种差距。在这方面,而不是制造或助长在学校中阶层的隔离。由于美国多种族和移民社会的特征,学校经费来自房地产税,使得不同社区的学校教育质量差异极大。 

许多城市中心以少数族裔学生为主的中小学,巩固率、毕业率很低,校园风气松弛,学业成就不达标。然而,这并非是针对特定人群、具有特定目标的教育模式,只是不合格学校和教育失败。2002年小布什总统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到奥巴马签署的《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法案》,就是要让更多的学校学业成就达标,而这个目标至今仍没有实现。 

与之相似的是,中国偏僻的西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许多基本不开音体美、不开英语,学业成就不达标的学校;同样,它并不是针对贫困地区的独立的教育模式。而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模式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由于资源和师资的差异,在实现的程度上不同,譬如前者可以开出100门选修课,后者只有30门;前者会组织学生去国外游学后者只是在国内,等等。

02 “快乐教育”不是只顾玩乐的放任教育

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无论欧美还是亚洲国家,主流的价值观和教学模式,都是以儿童为中心,重视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重视体育和生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社会适应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等。

这种教育,名之为“快乐教育”并不严谨,极易产生歧义,似乎是只顾玩乐的放任教育;名之为素质教育,则与中国的概念不好区分。为行文方便,在此还是暂且称之为“快乐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自由宽松、自然生长的教育,是一种低竞争、低压力、低管控、低评价的教育。与中国中小学生极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排名、激烈的竞争、众多的近视眼和睡眠不足等等,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m.jpg

中小学生近视比率增高

丹麦的教师告诉我们,在幼儿园和小学是没有竞争概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只是接纳、合作、感恩、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是读20分钟课外书。丹麦的中学校长告诉我们,初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学生在九年级之前没有考试。在英国小学从教的上海教师发现,他们并非每天布置作业,有时每周才做一次作业,而且学生似乎愿意交就交,没有交也没人催。参观过美国学校的老师发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显得不紧不慢,教学设计也比较传统和单一,以讨论、交流、书写等环节为主,没有想象中的高效和新潮。

一位美国老师介绍,美国的小学、初中其实没有真正开始学习,真正有挑战性和竞争性学习从高中开始。美国基础教育的精华是每天下午课后围绕体育、艺术、社会实践而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英国顶尖的私立学校伊顿公学,下午时间学生全部在在运动场上。对体育的高度重视和推崇是覆盖欧美各类学校的,有研究视为是反智的“蓝领文化”对学校文化的改造,但它似乎是更为符合儿童天性、因而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教育行为。

00.jpg

03 “快乐教育”并非小国寡民才能享受也不是阶级分层的骗局

有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升学和就业竞争激烈,因而难以实行“快乐教育”,只有小国寡民、高福利的北欧国家才能做到。其实,北欧五国总人口达2200多万,人口也不太少了。8300万人口的德国,中小学实行半天上课,下午组织学生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踢球、看电影,或者到野外散步。

可见,这种自由宽松的教育在绝大多数国家是基本现实,既非小国寡民才能够享受,也不是阶级分层的骗局。

它背后,是从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启动的一场整体的教育转型,从而告别19世纪形成的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科中心的教育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从国家主义到儿童中心,以人为本;从升学教育到培养公民;从学科中心、知识本位到生活教育;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课堂教学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刺激,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机器人的挑战,重视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改革正在加速,都是在继续解构课堂中心、考试和分数至上的传统模式。

东亚国家与中国相似,具有重视考试和分数、望子成龙的儒教文化传统。但是,对东亚国家教育的认知也需要“拨乱反正”。今非昔比,这一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文化传统正在发生巨变。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LIFE教育创新”,作者杨东平。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LIFE教育创新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LIFE教育创新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杨东平:欧美国家的“快乐教育”是骗局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