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回望20年前: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经验与反思

作者:杜威 田园 发布时间:

回望20年前: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经验与反思

作者:杜威 田园 发布时间:

摘要:大型乡村教育改革实验项目

WechatIMG374.jpeg

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年会现场

芥末堆4月26日文,近日,在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年会上,参与1999年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国内外专家、校长和一线教师,以及当地教育官员坐在一起,回顾了这场始于20年前的大型乡村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探讨它的成就、经验和反思。

据悉,中英甘肃项目启动于1999年,由英国国际发展部捐赠1.5亿,投入到我国当时最贫困的地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四个少数民族县。项目共持续6年。

背景 | 极端贫困与巨大投入

据北大教育学院教授陈向明介绍,中英甘肃项目启动于1999年,项目由英国国际发展部捐赠1.5亿,投入到我国当时最贫困的地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四个少数民族县:东乡、和政、积石山、康乐。

 “项目县所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是我们中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贫困到了没有水喝的程度。”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康健回忆说,第一次下校时的小学,教室里所有的课桌椅都是用泥巴、砖头砌起来,门窗都不完整。当这所小学的校长被问到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时,那位校长居然说不出来,因为他缺的东西太多了。

“中英甘肃项目在四个贫困县的资金投入也是巨大的。加上后期追加的,换算成人民币有4个亿。我们所有人根本没见过那么多钱。”据参与项目的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郑新蓉回忆,“今天看来其实4个亿也就是一公里的地铁,但在当时看来真的是很大的数字。”

特点 | 学校发展计划和参与式教学

1》学校发展计划

陈向明介绍,中英甘肃项目最大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学校发展计划,另一个是参与式教学。

学校发展计划要求所有的学校进行自我规划,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要让不同身份的人来讨论本地教育需求,比如社区、家长,然后再由财政拨款。

“学校发展计划是给学校更多的参与自身发展的权利。”陈向明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社区的联系加强,学校和政府的关系也反过来了,以前是自上而下,现在是自下而上。

康健补充说,中英甘肃项目是以学校发展为基础,推动区域性均衡发展和整体发展,这个路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他举例,目前云南楚雄东华镇新农村的乡村教育改革,仍然沿用这个路线。

2》参与式教学

中英甘肃项目的第二个特点是参与式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项目执行。

陈向明介绍,项目县的大部分老师都接受了参与式教学培训,时间为20天,分布在四年的时间里。参与式教学中,所有的课堂都变成了活动式的,学生的座位不再是一排排坐,而是围成一个圈。

教育过程中也要特别关注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比如女童和少数民族孩子,保证他们的入学率。

此外,项目中外专家共二十几位,他们每年都要在项目县去待好几个月。

“中英项目的参与不是表面的,不是大家坐在一起那么简单,是让家长社区都坐在一起,讨论教育的需求,试问今天有多少地方能做到这一点?”张莉莉表示,参与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参与或者简单的方法论,而是赋权教育学。农村教育的变革,真的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

支持 | 完备设计与系统变革

“中英甘肃项目在当时可以说是中外专家集合起来,做的最成功最规范的一次。”康健介绍,中英甘肃项目的系统性、规范性可以用量化的指标去评估鉴定,但现在很多项目没有能力接受这样的评估,甚至有些项目是有伤害性的,“今天来了明天走”。

陈向明介绍,中英项目整个过程中都有监控和评估,有大样本的调研,也有学校的个案和跟踪调查,有非常完备的配套设计。

在项目目标上,中英项目强调的是系统变革。陈向明介绍,中英项目除了参与式教学,还有女童资助、危房改造、免费午餐、教材开发、督导教研,以及财政拨款。

谈到系统变革,甘肃临夏的校长何龙介绍,“中英项目在推进时,大量培训了政府官员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领导层的思路思想,改变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为项目地区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先决条件,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成果 | 理念改变、人的成长

英国剑桥咨询集团胡文斌介绍,2017年他们曾回到甘肃,去看11年后项目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从形式上看不到太多的可持续性,但在观念改变和人的发展上有一些成果。

来自甘肃临夏州康乐县的康兰兰是项目的受益者之一,她和很多女孩一样,原本小学毕业后就会辍学,但在中英项目的支持下,读完了初中、中专,实现了自己当老师的梦想。

同时在她的影响下,很多辍学的女童开始争取上学的权利。她笑着说,“家里不让女孩念书,我就教他们,对她们说,你在家里就去闹,你跟他们去争取。后来,很多孩子的观念转变了,家长的观念也转变了,现在我觉得中英心项目真的是渗到我的骨头里了。”

那么,项目为什么只持续了6年,中英项目能否复制?

“如果我们再回到四个项目县,可能看到的没那么理想,因为不可能再保持当时那么多的投入。”项目参与者赵静认为,一个项目的延续和规模化需要专门机构的建立,能够把项目的经验固化、机构化,然后更有规模地扩散。

 “我觉得中英项目不可复制,它只能走到那了,它不可能再走,因为中国发展太快。其次现在我们信息太多,选择方式太多,能够尽心地聚集一批人,踏踏实实地跟着实验走,中国目前已经没有这种发展方式了。”郑新蓉补充,但项目为国家快速发展起到了人才孵化和知识孵化的作用。”

启示 | 共同参与、时机、跨界合作、系统变革

论坛最后,陈向明做了总结发言。她认为,一个项目的成功有很多决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理念能否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同。

其次时机也很重要。1999年国家的教育投入非常少,这么多的经费投到甘肃临夏这四个县是非常有需要的,所以那时候大家觉得非常宝贵,而且四个县从来没有接受过培训,他们也非常的珍惜。如果在上海北京的学校,机会特别多,可能就不会这么珍惜。

另外是跨界合作,真正要把各界人才都聚集起来,大家跨界共同做事。

最后,项目设计一定要设计系统变革,“我们把甘肃省的领导全部带到英国去看了一遍,不是给他们培训,是带他们去看课堂,他自己就说,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他自己有了亲身的体会,所以就非常支持。”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回望20年前: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经验与反思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