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桃早教App
“你的宝宝已经5岁10月4周大了……
现在,没有必要给宝宝做智力测试,因为不稳定,现在宝宝的智力还是变动成长的。
科学研究智商也不是只由妈妈决定的,这个是误传。
此外,女孩没有男孩聪明是瞎说……”
如何向农村家长传递正确的早教育儿理念?
小核桃早教App创始人兰毅和他的团队发现,比起复杂的课程,每日的语音提醒服务更加奏效。小核桃早教App由此而生,0-6岁的养育知识被浓缩成每天的一分钟语音提醒,直接告诉家长,你每天需要做什么。
现在,小核桃早教App上有一万多条语音,包括普通话、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粤语、山东话和四川话等7个方言版本。兰毅尤其希望把早教知识传播到西部的偏远地区。
推广过程发生不少“趣事”。曾有NGO(非政府组织)想了解家长使用App的情况,结果他们的咨询电话被误会成是诈骗电话甚至是传销组织。这一番调研下来,小核桃App还“掉粉”了。
“当地家长很难信任陌生人 ,跟他们建立起互动是很难的。”为了让更多家长“放心”地把App用起来,小核桃采取的推广方式是到线下找到一些家长中的KOC,与他们熟悉起来,再由这些家长口碑相传、自建线上社群扩散;同时也请北京专家到当地办讲座,为小核桃“背书”。
目前小核桃App不向家长收费,靠基金会和社区组织采购,免费给家长使用。小核桃早教App属于社会创新项目,不以盈利为导向,而以解决公共问题为目的。“无障碍”是兰毅常挂在嘴边的词,他希望无论收入、学历高低,更多家长都能无障碍地接受优质的早教讯息。
核桃是家长心中的“IP”
小核桃项目筹备于2017年,今年正式上线。最初,小核桃App起名“为爱生”,寓意为爱而生。后来兰毅发现,这个名字“太文艺”,农村家长抓不到内涵。倒不如叫“小核桃”,因为核桃是家长心中的“IP”,吃了核桃能变聪明,跟早教挂上了钩。
0-6岁是孩子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城乡之间的差距之大,让兰毅决心做一款面向农村家长的早教App。
问题在于,农村家长关于早教了解多少?他们需要哪些知识?怎样的传授方式能让他们接受?
为更准确地把握家长需求,小核桃团队做过很多调研测试,测试群体既包括农村家长、也有乡村志愿者和城市家长。他们发现,农村家长的关注点明显不同。
比如,同样是语言学习,城市家长可能认为孩子3岁要学说英语了。但在小核桃的知识图谱里,对2-3岁孩子的要求是能说简单的句子。同样是身体健康,农村家长可能更关注肢体力量,城市家长更关注肢体平衡性等等。
在内容取舍上,小核桃整体上遵循这些原则: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从家长的角度考虑,有针对性地增加农村家长较薄弱、需要加强认知的部分,比如性别教育。小核桃App上关于喂养护理、早教内容、心理习惯的内容各自占30%,以直白易懂的语言讲述。
小核桃的专家资源库
在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上,小核桃也下足了功夫。兰毅曾经是教育智库中华教育改进社的理事,链接了许多教育专家资源。幼儿教育家柯小卫等人被邀请为内容顾问,从接近一千本书籍以及600场专家讲座精华中,做内容筛选和凝练;此外,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也参与了联合审核。内容研发前后历时一年多,经历6次易稿。小核桃早教的知识图谱已申请了知识版权。
“简单才能用起来”
比起其他的早教类App,小核桃最大的特点是简单。
小核桃的界面很简洁,总共三个栏目。首屏是日历界面,包括新历和旧历,方便惯用旧历的祖父母使用,点击日期就可以收听当天的养育音频。在专家严选界面,养育知识以年龄为梯度,划分为孕期到1岁、1-2岁、2-3岁、3-6岁共4个阶段,包括宝宝护理、亲子游戏、行为心理、早教误区等知识板块,全部以音频的方式呈现。第三栏可以查看收藏的音频、提交建议等。
小核桃早教App界面
小核桃曾经也想过添加一些个性化设计,包括语音问答、搜索引擎等。测试时发现,用过搜索功能的人只有5%,而且常常出现搜索词有错字、口语化或者无法准确定义问题的情况,于是搜索的入口被砍掉。
联合创始人于波把小核桃比喻为“分发式的自助餐”,不能“点菜”。原因在于,农村家长在知识的接收上比较被动,更偏向于“有什么就听什么”。兰毅说,根据反馈,目前小核桃App的知识密度是家长能够接受的。还有家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认为,内容有点简单;甚至有家长打电话给兰毅说,想学英语,能不能开发英语课。
这让兰毅看到了更多可能。兰毅告诉芥末堆,在保证小核桃App易用性的基础之上,小核桃会不断丰富早教的内容品类,亦有可能从早教延伸出去,提供K12阶段的学习内容。
“免费的产品反而送不出去”
芥末堆了解到,小核桃早教App属于生命河项目,生命河是注册为工商性质的社会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小核桃最开始采取的是基金会买单、免费给农村家长使用的方式。当时宁夏基金会一次性购买了7000个小核桃早教会员,结果推出几个月后,安装量仍只有1000,剩下的服务“送不出去”。
原因来自多方面。兰毅团队复盘发现,首先是下载App、注册账号、授权绑定这些操作,对当地家长来说有一定门槛,需要一对一帮忙下载,但基金会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做这件事。其次,农村家长并不信赖免费产品,心里认为“便宜没好货”。再者,没有早教意识的家长仍是绝大多数。
事实上,这些家长已经有为教育付费的意愿,也有一定的付费能力,但缺乏为早教产品付费的动力。兰毅到当地家庭拜访时发现,家长在孩子2、3岁的时候就愿意花几百块买书桌。
公益方式难打通,兰毅团队决定增加市场销售的思路:和B端商户,如当地的母婴商店合作。这些店家更熟悉农村的消费心理,小核桃以批发价把产品卖给他们,由B端灵活定价和销售,小核桃只做价格把控,保证B端商户有盈利空间。小核桃也考虑和硬件结合,用收音机、音箱等取代手机作为收听载体,捆绑售卖,以消除家长使用App的顾虑。
没有早教意识的问题怎么解决呢?他们请了北京的专家到当地幼儿园开讲座,介绍早期养育的重要性并引流。同时因农村是熟人社会,依赖口碑,容易跟风购买,小核桃也在尝试请村里的KOC(意见领袖)带头来用。兰毅总结,面对下沉市场的家长,要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增加产品的权威性、告诉家长早教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让家长觉得产品买得值、买得划算。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下沉到农村还是很困难。兰毅表示,目前小核桃所辐射的人群集中在县城的小康家庭,初中学历的90后妈妈居多,她们曾到城里打工,因到了育儿的年龄返回家乡,对早教有一定认识。即便沉到农村,用户也是老师等公职人员群体。要把早教养育知识推广到更边缘的角落,仍然有不小距离。
尴尬的社会企业
与收费相伴的是争议:走收费路线是否意味着小核桃不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该不该盈利?
社会企业的一般定义为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兼顾商业性和公益性。商业性体现在企业要有自负盈亏、自我造血的持续运营能力;而公益性在于,以解决公共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公共需求为导向。
兰毅表示,因为是注册成工商性质的社会企业,他们的处境有些尴尬,这种尴尬源于筹款和盈利两方面的困难。
筹款上,生命河是初创企业,启动成本和运营成本都比较高,其团队自身难以承担所有成本,初期很需要外部资金帮助。
社会企业的筹款渠道主要包括公益基金和商业资本。公益基金方面,由于相关规定,基金会无法捐赠大笔资金给工商注册性质的企业。另外,国内许多公益机构尚不能接受社会企业做销售赚钱,因为很多人觉得公益应该是免费的,不能是交易。这为小核桃争取公益基金带来困难。因此,在吸收公益捐款之外,小核桃也在寻求商业融资。但融资要求短期回报,找到合适的资本并不容易。
盈利层面,小核桃尚未迈出向家长收费的实质性步伐,目前处于亏损运营的状态。关于收费后如何保持公益和商业的平衡,小核桃的计划是:30%的盈利分红捐赠出来做社区公益,30%拿出来做商业融资,剩余的留作运营支出。
兰毅表示,社会企业在国内还不多,项目之间差异也很大,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范例,只能不断探索,希望能走出一条可行的“自我造血”之路。
小核桃团队原来只有2名全职员工,现在增加到4人,有常备兼职志愿者十余人。创始人兰毅是警察出身,曾在农村支教3年,也开发过在线教育产品。当警察时,他面对的是犯罪少年,深刻地感觉到“再教育已经晚了”,于是从教育的后端走到前端,探索早教项目。今年8月,小核桃App获得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青年创客挑战赛三等奖。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