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1月14日 阿飞酱报道
独自开发100多个科学小实验、自研电学实验硬件并且申请专利、还形成了一套针对幼儿园的科学课程体系。在幼儿园当科学老师的20多年里,邓小荣像一个默默发光发热的产品经理,希望能用自己一线的教学经历和学科背景,填充幼儿科学教育的课程和产品空白。
近日,芥末堆前往珠海市幼儿园进行了实地探访。通过邓小荣的科学课堂、100多个小实验产品,了解在一线幼师眼中,更落地可行的幼儿科学课程和产品会有哪些特点,以供业界参考。
“高大上”的科学课也能贴地飞行
科学课一般下午3点开始,但往往还不到点,孩子们就会提前溜进科学教室,叽叽喳喳的稚嫩童声此起彼伏,扑闪着大眼睛问道“邓老师,今天我们做什么呀?”
芥末堆探访的当天下午,邓小荣打算上飞行螺旋器的课程。“飞行螺旋器”听上去十分“高大上”,但环顾教室,芥末堆并没有发现任何高端的实验器材。眼之所及,只能看到吸管、纽扣、纸杯、橡皮筋等“接地气”的材料,这堂课看上去也更像一堂手工制造课。
邓小荣正在给中班孩子上科学课
只见邓小荣拿起一个杯身带有直径1cm小洞的纸杯,并在小洞处绕过一条橡皮筋。他把过程反复演练,不断提醒孩子们仔细观看。不一会儿,纸杯、吸管和橡皮筋便绕在一起,吸管横在纸杯底部。将橡皮筋绕到极限,纸杯就会随着快速旋转,成为“模拟飞行器”。
早在演示环节,许多孩子就忍不住动手开始制作。“邓老师,你看我这样对吗”“邓老师,我做好了”“邓老师,我出去玩了。”教室里叽叽喳喳的声音很快消散了,课堂转移到操场,只见一群孩子拿着各种“飞行器”跑得像脱缰的野马,嬉笑声此起彼伏。
这就是邓小荣的科学课——示范、动手制作和玩耍一个不落。
邓小荣指着吸管、橡皮筋和纸杯向芥末堆介绍道,这是他设计科学课的法宝“三剑客”。围绕“三剑客”,邓小荣已经开发了100多节适合幼儿的科学课,涉及水、声音、力、飞行等多项物理知识。
“玩得开心最重要”
100多节科学课来得并不容易,回忆起2004年那几年的研课时光,邓小荣形容“那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主要是面临幼儿园科学课上什么,以及怎么上的问题。
起初,邓小荣直接把初中物理实验搬到幼儿园,但幼儿园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难以集中,他们对“讲授型的知识”毫无兴趣。另一个问题是,当时市面上几乎没有适合幼儿科学的实验器材,想开展科学课,邓小荣必须解决实验材料的问题。
探索阶段,电工专用材料、PVC管、鞋盒、月饼盒,能用上的东西都成了邓小荣的实验原材料。可这些材料不标准统一,加工过程麻烦,难以适应大班课堂的需求,因此并不适合当教具。
直到偶然发现了纸杯、吸管和橡皮筋的好处,邓小荣突然觉得“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几种材料简单、容易获得,安全,日常生活中常见。根据大中小班孩子不同程度的动手能力,邓小荣只需要在上课前根据实验目的,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就能把课上起来。
邓小荣常用的实验材料
通过变化搭配“三剑客”,邓小荣此后开发了许多有意思的科学小产品——感受力学平衡的“功夫老鹰”、了解弹力变化和产生的“跳蚤”、认识飞行结构的飞机模型等等。
100多个小产品最终形成了邓小荣特有的幼儿园科学课体系,涵盖了物理领域的水、空气、力、声、飞行、平衡、惯性、光、电和热等10多个细分章节。例如,“水”的章节就讲解了虹吸现象,连通器、喷泉、表面张力和其他等实验。空气章节则包含了喷雾器、反重力球、马德堡半球等小实验。
“水”章节的小实验
不过,邓小荣强调,这些实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实验,而是基于幼儿园孩子的知识和动手能力,进行的幼儿科学启蒙活动。“我基本不讲原理,孩子们做完东西玩得开心就行。很多人老说要把原理讲清楚,那不是现在做的事,揠苗助长。”邓小荣解释他的初衷。
专注启蒙,启发科学创意才是评判标准
诞生于一线教学实践、材料易获得,邓小荣的科学小实验也引起广州一家教育公司的注意。后来,这家公司将系列产品实现了量产,变成标准化的教学套件盒子,一个盒子就是一个主题的实验材料。如果投入教学,能节省老师课前的材料准备时间。
凭借在幼儿园20多年的教学经验,邓小荣比校外的教育产品公司更了解幼儿园的科学课。对各个学段的科学课开展什么、如何开展、目标是什么,他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近年来,STEAM、创客教育等概念逐渐普及,幼儿阶段的产品也逐渐被商家开发出来。邓小荣也曾收到不少公司的产品,但他把大部分产品都拒绝了。
在他看来,幼儿阶段的孩子在科学课主要是启蒙。但启蒙并不代表直接去用集成程度高、封装完备的器材,“一定要自己动手把半成品或者纯材料,变成一个科学小实验或者科学小玩具。这个过程才重要。”邓小荣说。
衡量动手结果的标准,是孩子们能否自己创造,表达创意。他回忆起几年前大班一个孩子,自己动手改造了一个关于能量守恒的实验。改造后,小物品的弹跳能力比老师做得还强。为此,邓小荣把学生的实验取名为“跳蚤”,并保留在课程当中,沿用至今。
让邓小荣印象深刻的“跳蚤”
持续开发产品设计课程,这和邓小荣本身的学科背景和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2001年来启雅幼儿园前,邓小荣曾是广东一所师范院校的物理老师。在幼儿园后,历任园长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邓小荣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室,在实验和课程上都有极大的自由。
对邓小荣来说,唯一的遗憾是这套已经落地可复制的课程,凭借他个人的力量影响范围有限。之所以和广州的公司合作,他也是希望这些套件能降低一线幼师的上手难度,让科学教育真正开展起在幼儿园开展起来。
给儿童从小埋下科学的种子
就算科学室已经成了许多幼儿园的标配,但幼儿园里的科学课却很难真正开展起来。
据邓小荣观察,很多幼儿园都配有科学活动室,但并没有科学教材。因此,这也导致老师不知道如何上好科学课,不同幼儿园的科学课也就参差不齐。
邓小荣回忆起以前参访过的幼儿园和小学,他表示不光是幼儿园,很多小学老师也不知道怎么上科学课,“很多小学喜欢做科学调查,这个形式可以培养科学思维。但项目很庞大,要老是带着孩子外出,不太切合实际。”
科学课难开展的另一个痛点是师资跟不上。邓小荣解释称,一方面是幼师队伍整体的科学素养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师资培训的缺失。“幼儿园里形体动作、音乐、蒙氏教育这样的师资培训很多,但科学课培训几乎没有。”对此,邓小荣表示很遗憾。
不过,他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许多幼儿园重育而不是教。有意在幼儿园上科学课的老师,往往不具备宽松的教学环境。“以前珠海有几所幼儿园的老师来我这学习,大多待个一天半天就会走,因为他们还要带班,没有时间。”邓小荣说。
大环境下的幼儿科学教育发展仍然是缓慢而滞后的。不过,细小的改变也在发生着。
邓小荣回忆起2015年在西安的一次教师培训,当时他给当地几所幼儿园的老师现场演示了20多个小实验,老师们学会后,后续还专门开展了主题科技节,“算是埋下了一个种子。”邓小荣对此有些欣慰。
除了幼儿园,邓小荣也希望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科学课也能更常规的开展起来,特别是小学。“小学的语文和英语是文科,数学是抽象思维,关于理工科的学习小学一点都没有。结果(理科)等到初中、高中一起压下来,这很不科学。”邓小荣说。
他希望科学素养能从小开始培养,就像培养英语语感一样,“小朋友小时候通过制作弓箭来了解力的作用,以后学胡克定律就是很简单的事情。”邓小荣坚信。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