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校长邦(xiaozhangbang),作者:宗儒
近日,一条新闻引起了教培行业的关注和家长学生群体的愤怒。
——50余万条京沪两地中学生的个人信息被交换、倒卖,致使学生、家长的个人信息安全遭严重侵害,而这一切竟是教育培训机构人员所为!
此新闻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反响。编者在翻阅这条新闻的时候,看到其中一篇报道下的评论区中有人说:“唉,培训机构到底怎么使用学生信息才不算违法呢?”
看着这句话,编者心中不由得感到十分沉重。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着在民办教育机构学习的需求。这不仅代表着学生家长们对于教育机构所付出的信任,也是在表明教育机构在社会中所处在的重要位置,肩膀上所担负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然而,现如今,教培行业内的不正之风依旧大量存在,严重威胁着家长和学生的权益。本应是育人育才、受人尊敬的教培行业,却因为这些事件的发生而带上了令人鄙弃的污点。
事实上,教培机构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有很多,比如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风险、教育服务质量的风险、规章制度合法有效的风险、融资合作办学的风险、员工聘用风险等等。今天,在这众多风险之中,结合近日出现的一些新闻事件,编者就来相应的说一说,教培机构绝不能触碰的三大法律风险。
01、50万余条学生信息遭倒卖,教培机构信息隐私风险
2018年刘某通过微信认识了同样在北京从事教育培训的周某,用手里的上海学生信息与周某交换,换取了北京各区学生信息38万余条;2019年年初,刘某又将手中50万余条学生信息分别出售给两人,共获利1.6万元。
这些学生信息中包含了学生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学籍号、所在学校、年级、户籍地址、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家长电话……周某不仅同刘某交换学生信息,还通过网络从曾经的同事、上海某教育培训机构总经理李某处获取上海学生信息3万余条。
2019年底,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进行公民信息保护案件筛查时注意到这三人侵犯学生个人信息的案子:三名犯罪嫌疑人皆是教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且其中一人是名校硕士生,而被侵犯的学生信息涉及京沪两地,数量巨大。
最终,虹口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刘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2万元;周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万元;李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同时,依法判令要求三人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要求刘某按照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获利赔偿1.6万元。
这个案件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反响,教培机构之中学生家长信息遭泄漏流传的现象被再一次重视起来。不少家长都表示,在平日里的某次教培机构咨询之后,就会接到许多的陌生电话,其电话之中对方描述的意图都是询问是否有意向报名参加校外培训班,电话中的陈述内容都与自家孩子的情况完全吻合,甚至细致到学习成绩、学习进度、报名科目等。
接到这样的电话,家长的内心是充满了愤怒与焦虑的,一次咨询就暴露了孩子的隐私,非常担心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多少信息已经被暴露,家长不敢继续细想下去,担忧过度后,便去寻求法律援助。
这次案件的轰动,给教培行业敲响了一次震耳欲聋的警钟。
要知道,公民的个人信息属于隐私,不能随意泄露给他人,否则将构成犯罪,在法律上会受到定罪处罚。教培机构必须做好对本机构内学生家长的信息管控,同时也要合理管控获取学生家长的信息来源,进行合规的宣传活动和招生活动,万万不可越过法律红线。
02、某知名语文机构倒闭后困境仍不断,教培机构退费风险
疫情期间,教培行业刮起了一阵退费风潮,让很多教培机构都十分恐慌。这之中,某家知名语文教育机构在不幸倒闭后,便陷入了退费困境。
在该机构《致家长的一封信》中,负责人称公司投入成本大幅增加,且现阶段融资进展难以推进,因为近期受疫情影响,投资方放弃了继续投资,导致公司资金困难不得不停止运营。
在信中,该负责人并没有提及退款事宜,但表示已经联系VIPKID等10余所在线教育企业,为学员提供正价课程。自然,很多家长们对此方案都不满意,要求退款,有几位家长甚至已经向警方报案维权。
有关于教育培训机构与学员的退费纠纷一直是教培行业内热议的话题。很多机构存在的诱导消费、欺诈行为以及“霸王条款”等,都让家长学生群体的心中充满了不安。以至于现在如果哪一家机构出现了一点运营问题,家长们都会立刻紧张并开始询问退费事宜。这个现象需要整个教培行业进行自我反思。
编者查阅了多起教培机构退费纠纷的案件过后,发现其原因大致为四点。
首先,招生宣传不规范。现在有很多教育机构为了吸引生源而不择手段,一系列的招生宣传行为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但因缺乏法律意识,很多行为在不知不觉间都触碰到了法律红线。
其次,培训合同不规范。有些培训机构提供的合同内容不完整,对一些重要的培训细节没有明确规定。有些机构即使作出了约定,却没有对学员作出明确提示,导致学员不了解相关情况而产生纠纷。
其三,是售后服务不规范。大部分培训机构都把精力放在了销售环节,对售后服务却不予重视,导致出现问题时解决的渠道不通畅,时间一长自然容易将问题扩大,使得双方矛盾激化。
其四,是运营体系不规范。日常之中对于现金流的把控不严谨,使得机构财务帐本没有“底”,于是导致了家长寻求退费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办理,从而激化矛盾。
03、国内某知名在线教育公司教师涉嫌抄袭,教培机构知识产权风险
前段时间,国内某知名在线教育机构的老师课程内容涉抄袭引起了教培行业内很大的轰动。
据资料显示,该事件的受侵害者研究英语词源已近10年,陆续写了10多本关于英语词源、词根词缀的电子资料,并都登记了著作权,其中两本都已正式出版。然而却遭到知名在线教育公司的老师直接窃取,甚至受侵害者作为知识产权拥有者,却遭到了网友的质疑。迫不得已下,该受侵害者最终站出来发声。
据该受害者表示:“作为原创者,被侵权时,如果不主动站出来发声,那么对于那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说,黑白就会颠倒。抄袭者被看作原创者,而真正的原创者反而被看做是抄袭者了。如果抄袭者背景强大一点,粉丝再多一点,你就百口难辩了。”
然而,在此事件过去两个月后,该受侵害者又一次发现了自己的作品被抄袭,而抄袭者竟然依旧来自于那家知名在线教育机构。
这件事情的影响颇为严重,而在这件事的背后,其余的各类抄袭事件总是在教培行业内频频上演。有些教育培训机构在教学或宣传过程中,未经他人许可,将他人作品或其他机构、学校编制的教材、课件等擅自使用。请注意,这极有可能会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
教培机构老师在工作中完成的教案、作品、课件等智力成果,其著作权的归属、使用方式都需要事先做出明确的约定,否则事后极易形成纠纷。包括有些新生机构因其知名度不高,便可能存在模仿、仿造其他知名机构的商标、标识等的「搭便车」行为,这也有可能会构成对他人商标权的侵犯或不正当竞争。
对此,法律上有关信息指明,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增强知识产权意识,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先获得授权,通过合法形式获得商标、标识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与员工明确约定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同时,要积极开发自有知识产权产品并完善权利保护制度。
从政策上来看,《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都缺少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各个细节方面的具体详实的管理规定,这也导致了教育培训行业的门槛较低。在教培行业中,彼此面临更多的是市场竞争,而在法律风险方面,很多机构都掉以轻心。
但是,为了保持教培行业的纯净,编者在此呼吁每个教培机构都必须要注重法律,提高自我管控意识,除了机构自身要运营出自己的风格特色以外,必须具备良好的机构内部合规以及对外法律风险的抵御能力。携起手来共建良好的行业环境,做好的教育,保持彼此的初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校长邦”,作者宗儒。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校长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