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开出义务教育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涉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六门学科,明确禁止在寒暑假培训下学期教科书知识内容。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禁止使用繁、难、偏、怪的练习题。
总体看来,学生家长对于这一负面清单,反应比较冷淡,并不认为这是给学生减负的好消息,反而有家长担心,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会变为进行超标超前教育的“指南”。
这几乎已经成为每次减负令发布后的舆论常态。也带来一个尴尬的结果: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减负令被禁止的,被一些地方作为“典型经验”。分析这种状态,对有效减负至关重要。
概括而言,当前减负的困境是缺乏一致行动,各地“各行其是”选择性落实减负令,减负令被升学博弈淹没。
不妨预测一下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的执行前景。
这一负面清单主要是针对培训机构的,那么,体制内的学校教育执行吗?要禁止超前教学、超纲教学,需要校内外一致行动,只治理校外培训,不治理学校内的超标超前教学,谁会把治理当一回事?
对于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超前超标教学,地方教育部门的态度很重要。教育部制订负面清单,其目的就是给各地统一治理超前超标教学,提供具体的标准,不仅有“原则要求”,还指出“典型问题”,负面清单可谓一目了然。如果各地教育部门一致行动,那超前超标教学问题的治理,不是什么难题。问题在于,各地教育部门在执行时,却有博弈心态,希望其他地方教育执行,而自己不执行,从不执行中收获中高考利益。
不执行政策规定,属于违规行为,可在中高考政绩面前,违规不值一提,还可能会被赞美为大胆敢作敢为。当升学政绩是地方发展教育的最大政绩时,地方教育部门宁可违规,也愿意获得这一政绩。现实正是如此,一些地方明显违规违法,诸如纵容学校违规提前招生、超大规模招生,然而这种违规做法,“带来”了辖区内升学业绩突出的“名校”,违规也就被赞誉为超常规。
家长们不追究不执行减负令的地区的责任,反而质疑本地严格减负,这也成为当前减负的“一道风景”。减负无疑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不执行减负令是违规办学,当严厉追责,但是,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升学竞争,别人不减负,自己减负,不就影响竞争实力,“坑”了孩子吗?
当没有一致行动时,在现实的中高考竞争语境下,减负就让学校和学生、家长陷入“囚徒困境”,在不知道对方是否减负的情况下,博弈选择的结果是大家都不减负。甚至和减负禁令反着干,像此次发布的负面清单,就可能成为学校、培训机构和家长的超标超前教育指南,只有这样教,才能超过别人,或者至少不落后。把监督学校、培训机构不能超前超标教学的政策规定,变为了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行动纲领。
要让减负令有效,这就需要有一致行动。而实施一致行动,并不复杂,就是依法治教,不能选择性执法。只要有选择性执法存在,全省之内一个县不落实减负令,其他的县也会跟着不落实,因为竞争高考政绩就是县市之间的竞争。
超标超纲培训负面清单的命运也取决于有无一致行动,只要有地方教育部门不严格落实,对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的超标超前教学区别对待,选择性执法,那么,教育部组织专家精心编制的负面清单,会加剧超前超标教学——提醒部分学校、培训机构,原来超标超前是这样!
近年来,我国舆论场一直在讨论教育“剧场效应”,认为剧场效应,让很多规范治理学校办学的措施得不到实施。而其实,产生剧场效应的根本原因,正是没有依法规范学校、教育机构办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剧场中,有本来有座位,但大家都站起来才能看到戏的剧场吗?这样的剧场必然没有保安维护秩序。在有保安维持秩序的剧场中,不可能出现第一排观众站起来看戏,却没有人管的局面。提前教学、超前教学之所以发生,是没有依法维持教学秩序,是负责监管的教育部门和学校成为超标超前教学的升学利益共同体,纵容违规办学。
因此,要给学生减负,必须强化依法治教,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加强对地方教育部门教育履责的督导、检查,严肃追究不履行教育职责的地方教育部门。同时,不再以升学政绩考核、评价地方教育发展教育的成就,而要重点考察一地的教育秩序是否规范和教育生态是否健康。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教育”,作者熊丙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