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据清华大学官网
*来源:今西安(ID:jinxa2018),作者:三无青年
“世界一流大学”听起来似乎很轻描淡写,但是查一查标准,发现着实不一般:“世界一流大学指主要学科有一批大师级人才,能够批量培养出产生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人才的顶尖创新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和一套支持教授队伍培养人才、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体制及政策,拥有极大的世界声誉,是高等教育的旗帜。”大家耳熟能详的诸如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等,都是“世一大”的典型代表。
捷报传来,广大国民奔走相告、弹冠相庆,兴奋之余,冷静下来了也还是要多问一句:评价“世一大”的指标是什么?清华是否真的达到这些指标了?清华评上“世一大”,是哪个权威部门评判并认定的?
把新闻往下拉,赫然看到一句话:“2020年9月21日,清华新闻网发布了《双一流专家评议会:清华大学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文。该文中提到:清华大学等多位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实施过程与建设方案高度符合。”
清华大学官网上的消息
......原来是清华自己“评估”的结果。
高校真能评为“世界一流大学”固然是一件很风光的事,但如果“世一大”可以自己认定的话,这个名号,似乎就不那么高大上了。
01
除了清华大学外,还有不少高校也在近期抱团发声,主要内容都和“世界一流大学”有关。如北京大学声称“全面实现了双一流近期建设目标”;中国人民大学称“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称“具备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简直是高歌猛进,群雄并起,给人一种我国高等教育已全面实现伟大复兴的强烈既视感。
部分985高校的专家评议结果
不过,大部分学校还是比较害羞,普遍都打着“实现了目标”“具备了特征”“进入了行列”这类擦边球,都是小心翼翼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边缘试探。只有清华敢为天下先,直接喊出了“已全面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嘹亮口号。
理论上说,清华荣登“世一大”宝座,能在哈佛剑桥斯坦福麻省理工等西方列强的地盘上分一杯羹,就好比姚明在美欧统治的NBA入选全明星、刘翔在黑人称霸的田径场破纪录夺金一样,怎么都是值得国人扬眉吐气的大好事。只是当吃瓜群众发现清华的“世一大”并非来自什么权威机构的认定,而是“自认为”,那就不是自豪和骄傲,而是质疑甚至带有嘲讽意味了。
既然叫“世界一流大学”,那么能不能一流当然得让世界评判,不能自己说一流就是一流。否则,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说自己是“世界一流”,哪怕是我们村口只有五张课桌两个老师八个学生的学校,也可以宣布自己“已达到世界一流”,因为“专家评议组”是这么说的。
清华这样的顶级名校,自己究竟几斤几两,心里绝对应该有数才对。
02
关于“一所高校究竟达到怎样的水平才有资格成为世界一流”,其实是有明确的指标的。重要的一项就是“学术大师”的数量,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高被引科学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主编等等。
大师是大学的灵魂。1931年梅贻琦先生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就多次声明“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并在1936年的《致全体校友书》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北归途中,梅贻琦再次阐述“勿徒注视大树又高几许,大楼又添几座,应致其仰慕于吾校大师更名几人。此大学之以为大学,而吾清华所最应致力者也”。强调师资对于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
梅贻琦先生
国际上的很多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一大”,主要靠的就是一批成就卓著的大师作为强力后盾。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例,根据该校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该校的近千名教师和研究人员中,诺贝尔奖得主就多达73人;哈佛大学的诺奖得主有158人之多,且多数为化学、物理学、生理或医学这样的自然奖项;而剑桥大学则拥有118名诺奖得主,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剑桥自己培养的。
按美国科学界的统计,平均每2000位科学家中,就能出现一位“大师”。中国高校想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世一大”,大师自然要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些世界知名大学的诺奖获得者数量
那么按此标准,清华大学出了多少位“大师”呢?
一个比较遗憾的事实是:别说清华,整个中国拿得出来的诺奖得主都是屈指可数。算上获奖时尚未加入美国籍的杨振宁和李政道,诺奖一百多年历史,只出了6个中国籍得主,这其中真正被中国普遍承认的实际上只有莫言和屠呦呦,自然科学奖项的得主更是只有屠呦呦一人。并且他们两人和清华也都没有什么关系。
或者换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学生的选择。在国内,清华的地位自然无可争议,每年高考都有无数人削尖了脑袋拼命往里钻,这就足以证明清华是“中国一流大学”了。但问题在于,现在清华声称的可不是“中一大”,而是“世一大”。那就要求清华在世界范围内也要成为学生们的首选,但很明显,世界范围内,能去哈佛牛津剑桥普林斯顿斯坦福的学生,是不会考虑去清华的。这就是现状。
哪所大学好、想去哪所大学,学生们自然会用脚投票。再权威的专家的“评估”,也没什么用。
03
9月24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感慨“最新风波出在清华大学身上,这尤其让人遗憾”。外界对清华这样的中国顶级名校做出正面表率寄予了很高期望,但后者却没能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清华轻率发布“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刺激到了大众对于“浮夸”的痛点。
胡锡进的微博截图
不能怪大家太敏感太玻璃心。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浮夸风”曾经给国家、给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打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旗号,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当时洋务派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好歹确实热闹了一阵子。
成立于1888年的北洋水师,就是洋务运动中主张“现代化建设”的产物之一。当时的中国还造不出大型的铁甲舰,于是便大量从西方国家进口。起初清政府还舍得砸钱,一时间,北洋水师拥有的主要大小军舰达到25艘,另有50艘辅助军舰和30艘运输船,官兵达4000余人。规模在当时一度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北洋水师在威海卫的指挥基地
“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其实如果细究当时世界各国的海军规模,就会发现这还真不是乱放卫星。只是在1882年和1884年朝鲜发生的两次事变中,北洋水师开赴朝鲜,两度击败了日本舰队。这让作为当时清朝实际掌权者的慈禧太后产生了强烈的“无敌”幻觉,直接把北洋水师的经费从400万两白银克扣到100万两,同时也停止了军舰的进口。
后来李鸿章屡次向慈禧太后提出“北洋水师已经多年未更新换代,多数战舰已不适合作战需求”,要求扩充水师。慈禧太后都只是死抱着“远东第一”不肯放手。此消彼长,另一边连吃两场败仗的的日本大力发展海军。1894年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彻底宣告破产。
1958开始,中国又掀起了“大跃进”的浪潮。要求是“争取在15年或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由于各项主要指标制订得不切实际的高,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和好大喜功。“大跃进”活动成了“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的集大成。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至于“大跃进”最后造成了怎样的劳民伤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任何时候,靠浮夸都是拿不出真材实料的。
04
清华自称“世界一流大学”后不久,教育部就出来打脸。中国教育部发言人续梅在记者会上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经过5年的建设,相关建设学校不断汇集优质的资源、加强内涵建设,也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也应清楚的认知到,中国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在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到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品质上都要进入世界前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艰巨的任务要完成,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就在9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2020级新生大会上,有学生提到了“复旦能不能算一流的学校”?复旦大学教授、任重书院院长陈尚君对此作了回答:
“在中国,复旦大学算是好的学校,但我也可以告诉各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也是明显的。复旦的好处在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很清楚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所以我们都在努力地用国际的眼光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中文学科各方面的问题。”
陈尚君教授
这些评价都是非常理性和中肯的。以清华大学而论,不吹不黑地说,清华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2021年度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名列第20,为亚洲第一。而在与THE同样具有权威性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已经升到了中国大陆高校历史新高的第15。
而清华的建筑、土木工程、材料、物理等学科也相当具备竞争力,在全球学科排名中长期位居前列。
但是“世界一流”说到底并不是专家评选出来的,也不是各种排名决定的。而是学校本身不断进取、努力拼搏为自己赢来的声誉。与其浪费时间去追求“世一大”这种象征意义远高于实际意义的高帽子,倒不如脚踏实地修炼内功,拿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成果。
世界一流,需要用硬通货来证明。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智商人才的集散地,相信他们会明白这一点。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今西安”,作者三无青年。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