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疫情后,我从北京带孩子去“八线城市”上小学

作者:Ruby 发布时间:

疫情后,我从北京带孩子去“八线城市”上小学

作者:Ruby 发布时间:

摘要:“嬉戏地生活着的儿童,反而更能发现生活的规律和真正的关系,胜过了大人。”

*来源:菁kids北京,作者:Ruby

有人说,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装不下灵魂。

去年决定带娃从北京回老家小镇上学的时候,身边的朋友都来相劝:“那里的教育怎么能和北京比!“,”父母的圈子决定了高度!回去要谨慎“我只能笑而置之。

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早已混淆了他乡与故乡,决定让孩子离开北京读小学其实是我和孩子父亲很早之前的决定,结果碰上了疫情,我们的就读范围忽然就缩小到了国内,陪着孩子的回乡游学之旅自然成了首选。

对于刚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怎样的变动他都会欣然接受;我和孩子父亲在疫情里把工作都挪到了线上,这样说走就能走的回乡之旅,一拍即合。

慢下来拥抱自然

不知不觉回到家乡已经半年,流过家乡小镇的江水弯弯曲曲,成一个“几”字形,江上有很多座桥,开车横跨整个小镇不会超过二十分钟。

总有人说大城市与小地方的节奏不一样,小地方慢很多,而生活的节奏其实大都是自己过出来的,在大城市有无数可以自由安排时间看似悠闲的人,在小镇也有无数朝九晚五匆匆忙忙的身影。 

看着疫情里的流调,那是大城市的常态,城市赋予你的氛围,由不得你怠慢。那里有动力有拼搏有激情但也有抛不开的压力与焦虑,小城市赋予你更多的是一种云淡风轻的生活感,你依然还是可以选择匆忙,或者就地享受闲逸。

dc5e568275b5d9ac1087df1562694738.jpg

对于父母来说,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比小镇真是丰富太多。 

离开北京前,我是个爱带着孩子四处打卡的妈妈,只怕漏了哪个好玩的没体验到:去参加斯巴达小勇士赛;去使馆里当小小外交家;逛博物馆、体验各种各样的课程、听动漫视听会、看儿童舞台剧,就连各种好玩好吃的亲子餐厅、网红游乐场都不会放过打卡的机会,每个周末都在满城奔走。 

而现在带孩子去的多的就是爬山徒步,去江边看水玩沙,看沉甸甸的稻子压弯了腰,或是溯溪而上,在田里与鸭子嬉闹,去乡下人家蹭饭,触手可及的田园与山水是小镇孩子们的游乐场。 

孩子欣然接收了一切,十分钟就能走到桥下玩沙玩水的地方,对他来说已经十分的美好,虽然也会想念远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

从小镇经过一小时高速车程,就会到另一座城市,孩子说:“妈妈,这里也有地铁,和北京一样!”是的,那里也有各种玩乐的设施,孩子却很少主动要求去,我会留意一下博物馆和音乐厅的演出,安排出时间带他去走一走。

其实,城市有城市的热闹,小镇有小镇的风光,孩子的眼里,这些都是值得去探索的世界。梭罗曾说:“嬉戏地生活着的儿童,反而更能发现生活的规律和真正的关系,胜过了大人。”而学着去拥抱自然,学着放下焦虑,是我回到家乡第一时间需要去直面的课程。 

误打误撞进一所推崇幸福教育的学校

确定孩子的学校只用了三天,因为这是老家一所新建的校园,硬件条件优越,有泳池、音乐厅、钢琴室,整个园林式的校园由风雨连廊连接,孩子们不用担心南方的多雨。

新学校的师资力量,我并没有特别的去关注,具体好与不好,是需要以后慢慢在孩子的学习中才能了解与体会到的,我们也做好了随时全身而退的准备。

还好,一学期过去,感觉孩子每一天都是开心快乐的。学校对习惯与纪律要求高,但校长推崇的主要是幸福教育,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课,三天两头的主题活动,孩子隔三岔五拿回来各种奖状,集满了三张还可以换小礼品。

班主任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许其它家长们比较忌讳的年轻与没有经验,我却很是喜欢,年轻人有活力和孩子们相处更有同理心,少了很多圆润世故的东西。

最主要的是孩子还小,开心排在第一。对我来说,只要他每天能期盼着上学,这就足够。是金子哪里都能发光,是学渣那也做一个快乐的学渣。

844a32ef5cf7d54e86f66ba1f2f36cbd.jpg

感受时光的变化 

十几岁离开家乡后,只有逢年过节我才会回到小镇看看,有时候甚至隔上好几年。而北京是孩子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你要问他是哪里人,他不会说美国人(爸爸是美国人)也不会说中国人,他说他是北京人,对于妈妈出生的南方小镇,他是没有太多印象的。

北方的春天和秋天总是美好而短暂,南方的小镇四季分明,虽然有时候淅淅沥沥连绵不绝的雨让我无限怀念北京的阳光,但如若冬日有暖阳高照,不用隔着玻璃也能晒得全身发热的久违感,会让人心生欢喜,孩子的户外时间因此多了很多。 

此次回到小镇,也终于让我有时间静下来,带着他慢慢寻找小时候的那些旧时光,经过自己小学的校门口,我会蹲下来告诉他:“妈妈以前就是在这儿上的学,和你现在一样,是个小学生!”

那条街的树真的是高了很多,拉着孩子的小手,看着这条三十多年前每日要走的路,感叹时光飞逝里生命的成长与轮回。而初高中六年的时光,每天清晨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发,经过一座老大桥,半个小时后就会到达几公里外的学校,晚上放学再骑着车从桥上飞奔回家。 

即便高楼平地起,那些挥霍的懵懂与青春,都藏在了街角巷尾、江边寺庙、浮桥单车里。与其说陪着孩子回乡,不如说是孩子陪着我做了一次时光的追溯。

a0b6a4071b5ac49e3f3f8db58661f816.jpg

从家门口走上几分钟路,就会到达一片寺庙,寺庙依山而建,山下连绵的江水缓缓流淌,这是我爱带着孩子来攀爬晨练的地方,像极了四页先生的那句话:“没有奶酪也没有渡世迷津,你只是挑着半生欢喜涉过世俗的桥,听一个头有戒疤的老和尚敲了一大清早的晨钟,活得有声有色。”

出去兜兜转转了二十多年,不过是走了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路,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虽然不知道此刻归乡长短,能在嘈杂的世界里暂时抛开生活的焦虑与压力,回到家乡生活一段时间,于我是一件既幸运又开心的事情。 

而孩子的成长经历里又多了许多的蓝天白云和小桥流水,把自己儿时的记忆慢慢复制粘贴一点到孩子的小脑瓜里,我想他会刷成自己的格式存储在脑海,因为这里的桥与水将会是他带着温暖记忆的人生底色。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菁kids北京(ID:Jing-kids)”,作者Ruby。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菁kids北京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菁kids北京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疫情后,我从北京带孩子去“八线城市”上小学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