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中文+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作者:萧奕 发布时间:

“中文+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作者:萧奕 发布时间:

摘要:带动经济增长的并不是语言,而是语言背后的基础教育与国际教育。

1629887459668490.jpeg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日前,由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已经发布。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支持职业学校到国(境)外办学,培育一批“鲁班工坊”,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助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等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方面的施政方针。

与此同时,教育部下属的“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也开始在各地与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中文+职业教育”似乎在一夜间火力全开,势头凶猛。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中文+职业教育”能否成为新的蓝海?

文 | 萧奕,编 | Chris_guo

表面繁荣的汉语国际教育市场,一直在亏钱

2004年,我国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开启了汉语国际教育的新时期。

随后,在2004-2019年的15年中,中国在世界上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所孔子课堂。

这一成绩固然喜人,也确确实实在世界上达到了推广中国优秀文化的作用,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中国进修,HSK考试也在这些年发展迅速,许多国家的留学生为了中国的国家奖学金四处“寻医问药”,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语科目,看得到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市场也似乎越来越大,在国内催生出了许许多多盈利性质的汉语培训机构。

但这繁荣,在2019年却好像一夜间按下了暂停键。

4d02efaa1b3ce4044b55405e9b4e5158.jpg

我们把时光倒回2019年,中美贸易战逐渐升级,美国开始在经济上制裁中国,政治上也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而这诸多手段中很不起眼的一条,就是关闭孔子学院。

一时间,我们的孔子学院开始被美方污名为间谍机构,大批常驻教师被遣返,汉语志愿者在国内培训了一轮又一轮,却因孔子学院关闭而无法赴任,许多欧洲国家也开始跟随美国减少汉语课程,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这些年一直以来延续的模式,却发现了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

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一直在亏钱!

在不断建立的孔子学院之下,是国家不断在向国外的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并且以极低的价格,为国门之外的汉语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汉语教师与经过专业培训的汉语志愿者,又在以极高的国家奖学金、高校奖学金、地方政府奖学金,吸引国外学生来国内学习汉语。

在国内不断建立的汉语培训机构,教师待遇低,并且机构生存环境很差,一茬一茬建立,却又一茬一茬倒下,能一直生存下去的汉语教学机构很少,加上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国内许多高校的留学生无法入境,原本的暑期汉语教学项目与短期交流项目也接近于无,这样的现状更让生存不大容易的汉语教学机构雪上加霜。

于是我们开始反思,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语言传播机构,如德国的歌德学院,日本的紫式部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为什么这些机构没有受到明显冲击?

如果我们再来看一看英语国家,甚至会发现,英国每年甚至能从英语教学与测试中获取约100亿英镑的收入,英国的国际教育,更能为英国每年带来约260亿英镑的收入。

为什么在别人那里盈利空间很大的行业,到了我们这里,却成了赔本赚吆喝?如何扭转这种不良局面呢?

汉语国际教育市场发生转向

2020年6月,“国家汉办”改名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首先在名称上开始逐渐淡化国家色彩,并开始整合更多的企业进入汉语国际教育市场。

顺应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新方式,科大讯飞公司研发了“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唐风汉语研发了汉语国际教育云平台,全球说、赛酷雅等专注于汉语教学的公司也开始在各个国家推广课程,逐渐扩张盈利渠道。

但在这一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只关注了“教汉语”这一个问题,整合了汉语教学资源,培养了汉语教师,汉语教学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但我们也应该去思考一个问题,能盈利的,或者说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真的只是汉语学习吗?

我们以澳大利亚为例,国际学生每年为澳大利亚贡献400亿澳元的收入,并能提供25万个工作岗位,留学生一半以上集中在商业领域。在赴美留学的国际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据了36%,热度最高的学科则是计算机、工程学、数学等专业。

反观我国来华留学的学生,过去的几十年间,专业为汉语的学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一方面,单纯学习语言的学生数量非常有限,并且学习动机大多为文化吸引,并非具有明确的就业目的。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在来中国之前,大多通过了HSK4级考试,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基础层次的汉语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这部分学生,而他们所需要的师资,在高校中又完全可以得到满足。

也正因为如此,汉语教学的市场始终无法扩大,教学机构生存非常艰难。

a3b70ab95d86833ef4c31b5e54684ab2.jpg

但这些年,也有些东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是来华留学生的地区构成。在2003至2013年,亚洲、欧洲、美洲的学生占据了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前三位;而在2013年之后,非洲国家异军突起,在各大洲来华学生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超过了美洲和欧洲,占据了第二的位置。

其次是留学生专业热度的变化。医学、工学开始逐渐超过文学、艺术,占据了第二的位置,驱动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因素不再只是“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更变成了许多学生的就业需要。而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的医学专业更加热门,教育部在2021年专门下发了招收临床医学留学生的通知,并开始开放英语授课课程。留学生来中国不再只是为了学习语言,而是分散在了不同的专业领域内,语言传播的属性开始淡化,教育国际化的属性开始慢慢提升。

而在这一背景下,“中文+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开始逐渐出现。

2019年,孙春兰副总理首次在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中文+职业教育”的概念。2020年11月,语合中心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全国首个“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

2021年9月的服贸会论坛上,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中文+职业教育”挂牌成立。这一次的热度虽然没有当年“孔子学院”出海时那么轰轰烈烈,但是也实实在在戳到了国际化与汉语教学的痛点上,深度结合国家的开放战略,为来华留学市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文+职业教育”应时而生

前文中我们提到,2013年开始,非洲国家的留学生超过了美洲与欧洲,成为了来华留学人数第二多的大洲。也是在这一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式被提出。在国家的投资与利好政策之下,中国企业大量投身于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基础建设、工业制造当中。

而这批企业,缺少的不止是中文与当地语言的翻译,更缺少当地的技术人才。

6c5458437467dc41614200eb6ab6bf53.jpg

“中文+职业教育”这一模式,迎合了企业最实际的需求,在最短的周期内,培养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能够切实缓解企业用工压力,同时为所在地的公民提供就业岗位,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样是对国家形象最好的宣传,相比过去用中文告诉世界“中国很美”的方式,这一模式显然更加契合当地普罗大众的需求,也更能为国家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具体到汉语国际教育市场上来说,这部分学习者的数量是最庞大的,带动经济增长的并不是语言,而是语言背后的基础教育与国际教育。语言是工具,并且也只是工具,在我们购买工具的时候,很少会有人想到工具本身的美感,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工具本身的用途,就如螺丝刀可以拧螺丝,瓶起子可以开瓶子。

语言教育市场也同样如此。只有让学习者看到语言学习背后实实在在的就业市场,预期到自己的人力资本能够得到提升,购买工具的市场才会越来越大。

因此,如果说“中文+职业教育”是下一个蓝海,那么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才是蓝海背后实实在在的宝藏。关注整体的教育市场,汉语国际教育这块蛋糕才能做得更大,既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又能更好地传播中国国际形象,为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贡献力量。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顶思”(ID:xiaozhangbang),作者萧奕。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顶思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顶思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相关专辑:
  • “中文+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