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文科就业难,文科女生就业更难。
近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调研显示,文史类专业中,超七成都是女生,社科类近六成学生也是女性,而在理工类,女生比例不到三分之一。可以说,比追梦更难的,是文科生追梦;而比文科生更难的,是文科女生。
事实上,在高考-大学毕业-找工作中,女生想要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更要“层层闯关”。
在男生更多的专业里,女生少被视为理所当然;但在女生较多的专业,为了“争取”到男生来就读,一些慷慨的校方会为他们设置更低的录取线。
如果说,这还能靠考高分来解决,到了找工作时,人文社科艺术类专业本科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落到文科女生身上,就更深了一层,各行各业多多少少都对女性有显性或是隐性的限制。
文科女生找工作难,反映出的是女性整体的困境。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在职场上,同等条件下女性要取得和男性一样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多数情况下要付出更多。
在此情况下,社会中依旧有不少人拿“性别”作为一个人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标准,这里面有传统文化带来的刻板印象,也有先入为主的性别标签,女性恰恰被这种“标准”所规训了。
比如,“女孩就适合学文科,男孩就适合学理科”,“女生就该找一份清闲的工作”等,看似是日常交流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但这种对于女生学文科的“认可”和对于女性做复杂工作的“不认同”折射出来的正是社会对女性的规训。
需要看到的是,由于男女的生理上的不同,一些需要力气的工作可能男性优势更大,但这也仅仅只局限于少部分特定工作,绝大多数工作不需要拿“性别”来做筛选标准。
而现实里,女性常常会不自觉地被社会的这种刻板印象规训到文科里去,找工作时被规训到某些行业中去,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念可能就是“女性适合做XX工作”“女性不适合做XX工作”“女性适合找份离家近的工作”。
事实上不少女生的成绩并不比男生的成绩差,这从每年的考高成绩中可以看出来。在理科成绩优异的同学里不乏女生,而在已经取得成就的工作者中,也不乏女性。
判断是否能做一份工作的标准更应该是“我有XX能力,所以适合这份工作”而不是“我是女性,所以不适合这份工作”。
这不仅是对女性群体的提醒,同样地,也是对用人单位的提醒,性别不应该成为衡量人的标准。社会刻板印象对于个体的规训看似无伤大雅,但却极有可能导致忽略个体的独特性,难以发现自身的优势,从而限制个体的发展。而在这种对于女性不平等的情况下,男性也同样被额外要求。
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上,主持建立“北京时间”的著名天文学家、我国第一位女天文台长、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院士以全英文进行演讲,她现场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
这一演讲一经传播就上了热搜,叶叔华院士作为一位优秀的女性科研工作人员,她在公开场合上的呼吁,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女性来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鼓舞性。叶叔华院士以亲身经历,鼓励年轻女性去正确认识自己,去争取,去拼搏,去打破“玻璃天花板”,也是在提醒她们警惕社会规训对于女性个体发展的限制。
这也是对社会的提醒,对于人的判断,更应该回归到人的本身来看,“男女平等”才是应该有的社会氛围。家长培养孩子上,可以看兴趣、看天赋、看性格而独独不是看性别。让孩子在兴趣、天赋的驱使下自由生长。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更应该看能力、看性格而不是看性别……柔性的、有更多组合可能性的世界,一定更美好。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ID:gmrb1949),作者丁慧。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