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想单谈一谈教育行业的估值体系是不是错了。
市面上存活的第二代互联网教育工公司,是5年前开始出现的,约2010年左右…但整个在线教育与在线教育的投资是2013年开始热到现在,基本逻辑是美元基金上了人民币基金上,人民币基金上了A股公司上。到2015年,美元基金几乎很少出手,同时它们转到互联网+的在线医疗和其它高科技行业(可能连移动互联网都不看了),人民币基金普遍要慢一拍,A股公司普遍更慢。
终究是因为获利投资回报率以及生存风险的差异。与此对照,在线教育or教育科技的初创公司正以不可思议的估值速度往上走。
简单理解为在A轮阶段的谈B轮的价格。
正常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基本IPO的时间在5-7年,我相信这是普世真理,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在全球风投上看来,独角兽公司越来越密集(等等,超大部分是估值独角兽,哼)。而同时,中国有一个流行的词叫B轮死…
创业者增多、风投押注得更多,不意味着更多赚钱的公司会出来,牛逼的公司永远是小概率,更多人拿到钱,更多人给出钱,只意味着说:
我们都为市场接下来的繁荣做努力了,和为那些有可能最终成功的人做铺垫了…
回到教育行业,也正在此刻。
这是好事。
可怕的是,在泡沫里,你知道你是庄周还是蝶,或者是螳螂?
2014年的时候,教育公司估值高,我觉得也很好,教育永远是漫长而需要花钱的,陈小红投好未来新东方IPO等了多少年?而好未来和新东方即便到现在都还没到爆点,而好未来与新东方是中国市场内的教育公司最为成功的两家。
有天我回看了一个故事:江郎才尽。
有些小朋友,小时了了,大时未佳。
但仍不妨碍他小的时候获取赞誉以及期望。
长大了呢?
这也便是一个新兴行业面临的问题,我们只能感知未来在那里,但无法确认细节,最终会到个体去经验+理解去判断。
浪费是必须存在的。
我其实一点不担心教育的过高估值,能融到钱的总能融到,融不到的八仙过海,死了也没什么惋惜。
但是我担心,过于慢的行业,过于高的估值,在大市场买方卖方市场里,很可能就一损俱损。行业挫伤。
看看今年,没A股接盘,多少人会死?
这是基于不正常的估值体系而来的。
理性的市场,教育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行业特性的估值体系。
看看现在美国。
低谷、高点、略泡沫,然正在回归理性。
我们也该回到理性了。
依然想借用我堆和wise中西辩论一篇稿中作者的话:
风险投资人在做投资的决定时,往往会忽略最后的这个问题。他们考虑的并不是产品改善教学或学习手段的有效性,而是他们所认为的其他有利因素 - 比如注册用户数。这样思考导致的结果,就是成批量的风险投资人去追赶当下的热潮,比如编程学习、考试培训、学习分析等等。而尽管大多数的风险投资人都有在科技领域创业的背景,却很少人是教育者出身。这意味着,初创企业向风险投资人阐述自身理念时,很难进行教学和政策方面的深入讨论,而只能依赖一些看似高大上、却可能与教学研究与实践相违背的论调。
但是:对市场,对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依然无可苛求和责怪。
也许都多一点研究和耐心,会好很多。
但说了也然并卵。
但无论想与不想,愿不愿意,唯一改变不了的是时间和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
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