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玩”与“学”,到底能否统一?

作者:skye的天空 发布时间:

“玩”与“学”,到底能否统一?

作者:skye的天空 发布时间:

摘要:“玩”与“学”两者本身就是存在排他性。

玩与学_meitu_7.jpg

“玩中学,学中玩”的概念一直以来收到大众的推崇,加之互联网+ 的浪潮之下,这样的理念更是拿来被众多的互联网教育公司作为自己的宗旨和理念。然而考究中国当前的教育背景,“玩”与“学”到底互溶性多大,也许从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与讨论。

互联网提供的是用玩儿的方式去学习

互联网的工具性一直是它的特性之一,然而在与互联网结合之时,到底如何发挥它的工具性,或许是很多的创业者尚未深思的事宜。从搜题到作业帮手,很多的互联网教育公司期许用“玩儿”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实现“学”的长进,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写作业为了攒金豆,以这种刺激方式换来的学习,就真的会事半功倍?

在与一位家长同时也是教育从业者交流时,他说:首先我就非常反对孩子没事儿就看电脑、玩pad这个行为,做作业的行为和通关PK结合,本就不伦不类,课堂本身的创新实施不下去,搬到网上就能实现真正的“快乐学”吗?如果我希望孩子接触更多其他知识,或者是是以一种更加轻松的方式获取知识,那我为什么不带她去博物馆,为什么不和她一起安静地看一本童话书?

 社交化学习,是否真的可取?

 其实上文所说就是现在日渐成熟以及被人称颂的【社交化】学习的一种,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互动式课堂等等方式。不难看出,如今的课堂通过多样的社交学习活动,史无前例地推崇外向的行为模式。然而最近有研究表明:就算是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实在不需要过度的社交和刺激。可见如果学习被冠以过多的对外社交的因素,也不一定是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理,如果我们在论及教育之时,想到的仅仅是方式上的创新,仅仅是通过外部其他的刺激而促使良好的学习效果,那就是真正忽视了学习的内在自驱性。

 刺激学习兴趣方是上策?

在当今互联网+教育的项目中,我们看到很多是提倡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然后便可以很好的学习,但在最近杜昶旭的一篇文章中,他指出:“兴趣并不是什么最好的老师,它压根儿就不是“老师”。我们去做某件事,或者不做某件事,也绝不是因为有兴趣,顶多也就是因为自己的好奇心而已。其余的大多数时候,人们是因为需求而去做事情的。“

可见学习本身就是逆荷尔蒙的行为,所谓的用“玩儿”的方式刺激和促进的想法还真是有待商榷。

 学习本身的内在驱动性一是来自目的性学习行为后对于结果的要求,二是非目的性自然学习的长期习惯性。“玩”与“学”两者本身就是存在排他性,以这样的理念为初衷的教育公司,或也该认真思考一下。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玩”与“学”,到底能否统一?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