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在“高考新政下的高中教育”高峰论坛上,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就浙江高考改革试点一年多来的实践方法,以及他对于本次高考改革的看法做了阐述。
浙江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基础
2014年,浙江和上海被定为高考改革试点省市,同年9月,同步发布了高考招生改革制度方案。
“为什么国家把高考改革的工作放在浙江和上海?”韩平表示,因为浙江在试点以前已经实施了多元化的高考招生改革,具备了高考改革的基础。
从2008年开始,浙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已经开始尝试给学生两次考试机会。2009年,浙江开始尝试实行分类考试,学生可以选者本科一类、本科二类考试,给学生选择考试类别的机会。
“但是这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做法,其实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落实,千校一面的现象依然存在。”韩平介绍, 2011年,浙江省开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尝试用选择性教育,实现在共同教育基础下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011年,浙江省尝试了三位一体的招生模式,高校录取标准包括高考的分数(不低于50%),学考的成绩,综合素质的评价,按不同的比例让高校自主择优录取,并首先在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进行试点。2015年,三位一体范围逐渐扩大,一些985学校和211学校都加入了进来。2016年,包含清华、北大、复旦都会加入到浙江的三位一体模式中。
浙江新高考实现了几个突破
浙江作为本次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目前,已经在全省范围内所有的普通高中学校全面推进了选课走班制教学,韩平介绍,这是在浙江之前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核心是选择性教育。
韩平称,这次“新高考”,扩大了选择权,包含学生和高校的选择权都扩大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科目、老师;高校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比如不同的专业可以要求不同的选考科目,“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改革,这对我们人才的提升以及高校的专业建设都有促进作用”。
新的高考政策的实施,也打破了传统的唯分数论以及一考定终身,浙江省的高考考试招生制度,分为四类:统一高考,高考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制度等,这些保障了优秀学子,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走进大学。
“这一次’新高考’对基础教育具有颠覆性意义。”韩平指出,本次高考改革强化了学生的选择性,强化了教育目标,同时也要求学校从补短的教育向扬长教育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校园管理模式等也都要发生变化。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的文理科,学生在选择完之后,需要对自己的弱势学科进行补短,而现在学生只需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学科专业进行学习,把优势学科扬长。
浙江高考改革实践方法
在实际的改革尝试中,浙江省教育厅给各高中学校下发了一系列改革指导意见,例如普通高中教学安排指导意见、关于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意见等。此外,在实践的基础上,浙江省教育厅总结出本次改革中各中学普遍面临的9大问题,并选择了99所中学,分成9组,专门研究这9个问题。
1.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2.学校的课程安排的问题;
3.如何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学校(行政班、教学班)管理制度;
5.如何进行学生过程性评价;
6.如何统筹安排学科教师;
7.如何教师评价,调动老师教育教学积极性;
8.教育质量监控问题;
9.教育资源的保障问题。
“在改革中遇到问题,再通过改革解决。”韩平表示,接下来,浙江省教育厅将会根据上述99所学校的改革实践经验,提出破解问题的指导办法,并统一下发到浙江所有的高中学校。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