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创业者说】接触过上万家托管中心,少儿托管教育的未来在哪里?

作者:张洪伟 发布时间:

【创业者说】接触过上万家托管中心,少儿托管教育的未来在哪里?

作者:张洪伟 发布时间:

摘要:每天放学后的三小时,孩子上哪儿去?

rabbit-1158594_960_720.jpg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拥挤的马路上,各种豪车和自行车,三轮车争先恐后;紧闭的大门外,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风韵犹存的中年妈妈,肚腩微鼓的拎包爸爸,西服笔挺的秘书司机…各色人等整齐划一的伸长脖子,翘脚企望,希望在人群中第一眼发现自己的“目标对象”。这就是每天在中国的城市小学校边重复上演的一幕“抢人闹剧”。

不知道从何时起,小学生上下学的接送工作成为了城市儿童家庭的必修课,家长们除了需要应付繁重的日常工作外,还必须抽出时间来应对孩子的“刚性需求”,于是遍布城市小学周边的“小饭桌”就应运而生了。

“小饭桌”的正式名称是:少儿学后托管中心。它是指双职工家庭或者单亲家庭的小学生在每天中午或者放学后,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其子女进行接、送、照顾餐饮、安全看护和辅导家庭作业的场所。

为什么会产生少儿学后托管教育?

笔者是70年代生人,依稀记得那时的小学生活里并没有什么“小饭桌”的概念,所有的同学都住在学校的周围。上学、放学的时候都是大的带着小的,或者相邻的同学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一路上,踢着小石子,推推搡搡,嬉戏打闹,倒也不亦乐乎。细细想来,“小饭桌”最初出现是在90年代初期,有其时代背景: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生活节奏加快,每个家庭能够照顾孩子的时间在不断减少;

  2.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的居住、工作以及孩子的学校在地理位置上很难集中在一处,造成距离上的“错位”;

  3. 随着人口自由化流动的加剧,“留守儿童”的增多,致使父母无法亲自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4. 随着80/90后父母自我意识的崛起,“隔代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教育理念的差异化带来育儿观念的不同,“新人类的父母”独立抚养孩子的意愿逐渐加强;

  5. 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法律制度的建设在向育儿父母倾斜上,还有很多的完善和提升空间;

亟待规范的托管教育行业

在国内城市小学的周边(500M半径内),遍布各种各样的儿童学后托管中心。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CASEA)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分布在我国各城市的少儿学后托管中心数量至少有30万家,这些机构大多数隐藏在小学周边的居民楼、写字间、商住房内,90%以上的机构面积在60-150平方米左右,80%以上每月收费在300-2000元之间,80%以上的机构学生数量在20-60人之间,80%以上的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每日孩子的接、送、午餐、午休、作业辅导,80%以上的机构服务人员在3-7人,95%以上的机构从业人员没有任何劳动保障。

笔者在2012年年末开始涉足少儿学后托管教育行业,数年间足迹遍布全国28个省,接触了超过上万家托管中心,这个行业可以用“无法、无序、无章”这六个字来高度概括。

1、无法:目前学后托管教育行业在中国处于“灰色地带”,国家没有在法律层面上对这个行业有任何管理和约束。事实上由于法律地位的缺失,各地的机构也无法获得当地工商、消防、卫生等部门的批准和监管,处于“野蛮生长”、“自生自灭”的状态。

2、无序:由于没有行业协会和行业标准,普遍存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接送服务等众多隐患,同时机构的分布杂乱无章。笔者曾经在湖南长沙的某重点小学周边看到有130多家机构同时并存的乱象,可见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之旺盛。

3、无章:学后托管教育行业进入门槛较低,近些年随着实体经济陷入困境,涉足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越来越多。由于没有规范的行业标准,选址、空间设计与布置、安排就餐、午休和作业辅导三者的关系、师资培训等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从业者面前。

国外怎么做学后托管教育?

少儿学后托管教育并不是“中国特色”的产物,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比如美国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推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明确托管教育服务是美国公共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邻国日本也在2007年进行立法,确定了托管教育服务的公共属性,由国家财政支持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另外,法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家也都先后对于学后托管教育行业进行立法规定,明确了其公共服务和教育属性。

纵观这些发达国家的立法过程和特点,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国内托管教育机构参考和借鉴。

  1. 社会定位明确,立法保障安全:美国和日本就明确规定,学后托管教育事业,隶属于国家财政计划的一部分,主要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来保障适龄儿童的托管教育需求。

  2. 师资培训体系、监督制度完善:日本在相应的法律中明确对学后托管机构的使用面积、空间设置、人员配备、监管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定。无论是行业的从业者还是机构的运营者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了一个健康的产业链条。

  3. 活动内容设置:学后托管教育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明确了托管服务的“教育”属性,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目标,设置了许多素质教育类项目,而非“应试教育”的额外补充。

中国少儿学后托管教育的未来

由于“隔代教育”的弊端,工作时间的无法协调,空间距离的客观存在等现实问题,短期内学后托管服务依然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国情特点,笔者建议从以下四点入手:

  1. 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可依导致无论是行业从业者还是服务对象都没有法律保障,导致大家都是一种短视行为,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也无法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法律层面上给予托管服务机构一个明确的界定就变得非常重要而紧急。

  2. 明确学后托管行业的教育定位:托管教育行业服务对象是适龄的少年儿童,无论是午休的接送,还是学后的看护,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是介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一个空间地带。同时它又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团队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学习场所,纳入到“教育”范畴管理应该是实至名归。

  3. 加强师资管理和培训: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应该对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资质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人员制定相应的准入门槛和标准,对托管教育机构内的从业人员组成结构等进行明确的界定,以此促进学后托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儿童服务,让家长放心。

  4. 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和活动内容:学后托管教育机构的活动内容应该丰富多彩,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做好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目前的实际现状是,绝大多数的托管教育机构成为了补习和课程培训的第二阵地。 

现阶段下,儿童托管服务是一种“刚性需求”,市场空间巨大,而少儿学后托管教育目前在国内尚属“新生行业”,从业机构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受制于资金、管理、经验等问题,随着社会需求的逐渐加大,该行业必将向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方面发展。这个过程中加强同国外的交流,组织行业机构进行抱团取暖,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的投融资业务等事宜,需要从业者们的共同努力。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张洪伟,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主席,欢迎与作者交流,微信/手机:13910307200。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创业者说】接触过上万家托管中心,少儿托管教育的未来在哪里?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