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创业者说】少年商学院张华:让常识之树常青

作者:壹品 发布时间:

【创业者说】少年商学院张华:让常识之树常青

作者:壹品 发布时间:

摘要:从重形式到重内容,回归教育的本源。

编者注:作为未来之星的中国教育代表团成员之一,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张华刚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全球教育科技峰会ASU—GSV之行,在比尔·盖茨、萨尔曼·可汗(可汗学院创始人)的分享,以及众多前沿教育项目展示中,他发现,尽管美国人也对在线教育等话题非常热衷,但相比中国教育公司,他们始终对一些教育常识心存敬畏并因为技术的发展而愈加重视。这背后或许有文化的不同,但值得我们深思。

“比尔·盖茨讲的没什么意思。”在圣地亚哥的2016GSV全球教育科技峰会现场,我听到了几位中国的小伙伴这样评价。他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盖茨似乎真的老了。他缺乏激情,也不逗逼,观众们爱他,但爱得有距离。

屏幕快照 2016-04-26 下午11.52.55.png

可是,“没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我们先看看盖茨在峰会上讲了什么。他说,过去大部分初创(教育)企业都还是在应试教育和补习上,但接下来重点应当是“如何应用技术帮助学校和老师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上。盖茨还说,到2025年,全美三分之二的职业要求有高等教育背景,可按照现在的供给,到时有超过1000万岗位找不到人……

你或许也不兴奋,但又无可辩驳。没错,有一种“没什么意思”叫做常识。

可是常识太重要了,重要到它如影随形,你懂得、你习惯,然后你淡然,最后你漠视。

在圣地亚哥三天,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观感的话,那便是“重申常识,重构常识”。

重申常识

我举两个例子。首先是炙手可热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创始人可汗的分享。他说的两句话我印象最为深刻。一是,他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他看电视,突然发现许多道貌岸然的银行家、经济学家或分析师说的话都是错的,于是他录制了一些短视频放到网上,结果他收到一个银行职员的来信,信中写道:看了你的视频课程,我终于知道这些年我这份工作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屏幕快照 2016-04-26 下午11.54.46_meitu_4.jpg

二是,可汗说,“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现在可汗学院六、七成以上的内容,还都是我亲自参与制作的。当然现在关注的多了,难免会有压力,但我面对屏幕的时候尽量不去想我将面对数百万计的用户,我只想着坐在我面前的是12岁的表妹Nadia,尽管Nadia今年已经24了”。 

你看,相比比尔·盖茨,可汗逗逼多了,经常惹得大家哄堂笑。可是你听完了,笑完了,你会发现他说的,其实也不过是“关于常识的常识”,他没有讲未来技术的发展会让教育发生怎样的变革,他也压根没聊可汗学院的全球化战略诸如此类。他说的只关乎“如果把一堂课讲明白”。而你翻翻知乎等互联网社区,关于“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可汗学院”的讨论还在继续,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个例子是称为“未来大学”的Minerva Schools创始校长Steiphen Kosslyn(史蒂芬·考斯林)的演讲。Minerva和AltSchool现在是明星学校,他们钻研如何借助互联网工具,让全世界变成学生的课堂。考斯林的分享分为两部分,我相信多数人记住的是他展示的Minerva学校那套在线直播学习系统——分在不同国家的几十个学生,如何四个人分为一个小组,随时在线辩论,等等。据说这套学习系统很多美国和中国企业都在打听:开不开源,卖不卖,租不租?但得到的回复都是No。

不过对考斯林教授来说,或许因为他是哈佛教授出身的缘故,他最想向全球展示的,其实是Minerva的课程体系和学生进阶体系。他不厌其烦,一页一页地向大家展示从批判性思维到创意思维,从多元交流到领导力和全球公民素养等,而且还一遍又一遍重申一些常识,譬如“有一些技能是没有办法直接教给学生的”,言外之意这是譬如你不可能开一门课,几次下来就让学生变勇敢了,变得有批判性思维了,这些品格应该是融入成体系化的、有主题的课程里,润物无声地,并水到渠成般让学生发生改变。

可汗与考斯林,我们可以称之为在线教育先锋的两所学校或两家企业的掌门人,在他们看来,技术或互联网的发展,只是让教和学的形态发生变化,尽管带来了新的挑战,譬如“如何让学生的体验个性化学习不打折扣”等等,但事物的内核永远是“课程体系和内容如何更适合学生需求”。

重构常识

关于“重构常识”,是我在GSV峰会的后面几场分享听下来,总结出来的一个命题,一些美国学科老师以及在线教育企业的负责人提到最多的是:我们需要重构评估体系,如何设计最具人性的游戏化的激励机制,但又让自己的产品保持教育而不是娱乐的第一属性?

放眼望去,现在国内非常多的旅游、娱乐、文化甚至游戏公司,都在假教育之名,开展一些活动,美其名曰“体验式学习”或新型素质教育等等,这本不是一件坏事,但问题就在于,多数企业或大多时候,只是一种营销包装罢了,而当把营销的东西当成产品,来打包卖给学生家长,能图一时之利,但其实很难持续长久的。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视野死角的原因,在GSV峰会三天,四层楼的会场上上下下我跑了那么多趟,我并没有看到像一些科技展上虚拟现实成为superstar并被围个水泄不通。我看到科技教育,或是编程,以及基于To B(学校)市场的在线教育应用等是非常热门的,但也没有热到“重形式轻内容”的地步。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是,少年商学院北美教研中心在此间成立了,我们的北美教研总监、毕业于全美第一教育学院的赵晴博士,代表少商和几家在线编程的美国公司探讨合作,其感受与我如出一辙,譬如她拉着我,手指向一个卷发的美国小哥:“你看那个MIT毕业并被《连线》等知名科技媒体报道过的天才,他总是不慌不忙,换了中国公司可能早被把自己的产品当成LV或Gucci想着如何占领全世界至少全中国了。”

或许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吧。创办少年商学院至今,我们遵照美国K12共同核心课程标准(CCSS),为7到16岁留学预备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国际课程与实践项目,内心最为坚守的一点就是“内容为王”。如果不是对内容的重视,坚持研发最好的课程,以及学生有好的体验与输出,我们不可能在过去两年获得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d.school)创办人和德国波茨坦大学d.school创办人等国际泰斗们的授权与认可,“线上互动直播+线下自主实践”模式的在线教育项目“趣课堂”也不可能有超过10000多位学生参与,更不可能获得中国教育部的认可承办第一届全国小学生创新项目设计挑战赛。 

好未来董事长兼CEO张邦鑫及“未来之星”领衔的26家中国教育企业代表(我也是“未来之星”在线教育CEO创业营第一期学员)在此次GSV峰会上大放异彩,吸引了颇多关注。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正从1.0向2.0迈进。一个最明显的外在变化是,欧美教育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教育公司的发展和模式,而一个不太明显的内在变化是,中国教育公司越来越从先前的“重市场”,回归到“重课程”和“重产品”的本原。 

“教育”从古至今的字面意思或含义都是“由内而外,自然发生的活动”,这更要求所有的教育企业家或创业者,不忘初心(包括我们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今天我们借助新技术或新工具,在做以“重申常识、重构常识”为使命且可以让更多人受益的创业和创新,这是一件非常幸运也非常令人振奋的事情。愿常识之树常青——谨以这句话总结GSV全球教育科技峰会,也用自我勉励与自我鞭策。

本文转载自壹品,作者为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张华。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壹品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壹品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创业者说】少年商学院张华:让常识之树常青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