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5月14日是全球少儿创新编程日Scratch Day!各大洲657个城市/场所在这一天纷纷举 办少儿创新编程的学习展示活动。这是一个源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并得到哈佛 大学教育学院战略协作的创新素质教育活动。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参加了这里的 Scratch Day, 并和Scratch发明人Mitch Resnick教授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在此向国内关心少儿创新编程教育的朋友作一些分享。
这次活动的工具最容易直观了解,主要有Scratch 、Scratch& Makey Makey、 Scratch & LEGO(乐高)三组,分布在三个不同的区域。原来,Scratch 不仅是一个编程工具,更是一个创新学习的生态接口,因为 Scratch 虽然可以自成体系,但不想一家独大。它以开放的心态和 Makey Makey1、LEGO(乐高)等不同类型的软硬件平台实现通讯融合,大大拓展了创新学习的物理条件。
比使用新型工具更重要得是内容创新。和国内偏好“统一命题”不同,主办方对于内容并不 施加过多的干预,完全由参与者自行设计创作,因为孩子的创新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保护和引导就能得以发展。 这需要体会现场老师们的引导方式。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往往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以问题回答问题,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
现场参与者主要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共同学习。这和国内教学活动只有孩子参与,家长在场外 长时间等候也能形成鲜明对比。麻省理工是在践行 Family Learning (家庭学习)的重要理念, 即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创新学习往往需要家庭学习作为支撑,而且首先是家长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发展要与孩子的成长同步发生,而不是把孩子交给学校、丢给老师,自己就作甩手掌柜的。
现场参与者还有一些老师来自MIT Scratch开发团队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Scratch Educator
团队。这两个团队双剑合璧为全球少儿带来最有效的创新学习工具,使得编程不再是程序猿的专业技术,而是万物互联世界里人机对话的一种语言。就像二十年前中小学教育中强调说英语是21 世纪人才必备的语言能力一样,编程也将是21世纪中后期人才必备的语言能力。
语言其实是一种交流沟通和学习思考的工具,所以从通才育人的角度出发,程序这种人机互动语言背后的‘’编程化学习(Code to Learn)‘’才是超越具体程序代码的能力素养,它是永恒的、面向未来的。这是 Resnick 教授始终强调的!
Scratch Day 是孩子们、家长们的创新嘉年华活动,8 月还在MIT 举行的 Scratch Conference 是教育者论道取经的好时机!3F Learning 团队已经收到 Resnick 教授的书面邀请,届时我们将带着国内Scratch 的教学实践案例重返 MIT。
备注 1:Makey Makey 只要用一块电路板、几根导线,还有用于连接电脑的 USB 接口,就能把身边几乎所有的东 西变成触摸板,来自麻省理工的的 Jay Silver 和 Eric Rosenbaum 带来的“MaKey MaKey”。
编辑点评:今年是Scratch Day 走进中国大陆的第一年,全球657 个城市/场所中在大陆地区只有 5个, 占比不足1%。邻国日本有15 个,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有 31 个。Scratch Day在大陆的起步还只能从单独用Scratch 作载体开始,内容也只能限定在英雄骑士营救美公主这样的单一框架内。尽管横向一比较,国内在活动的工具选择上明显单薄,内容设计上对孩子们创新思维的约束还比较多,承办城市/场所数量上也还在个位数,但是毕竟跨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注:本文作者为武若冰(3F Learning 联合创始人),编辑为李幸呈(3F Learning 创始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