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源:Pixabay)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科技如何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第一个问题依然无法被轻易回答,但是第二个则更容易找到参考和范本。在考察团第二天的行程中,我们走访了三个学校,分别是小学、中学和大学。它们相似之处都是将科技很好地融入了教育当中。
1、Druz人的电台小学Dalya Gimel School
Druz人是以色列的“少数民族”,喜好群居山顶,学校也是。Dalya Gimel School小学是唯一一个建在山顶上的小学,海拔500米,能眺望到黎巴嫩和叙利亚,有着一口浓浓阿拉伯语口音的校长接待了我们,并介绍了学校的起源(当然也会有一段很有趣味的宗教故事伴随,感兴趣的可以自行google),这个学校最大的特色在于他们是以色列唯一一个拥有自己电台的小学,同时他们大量运用科技辅助教学,多次获得以色列教育奖。
(Dalya Gimel School小学电台)
这所学校规模不大,开设1到6年级,374名学生,但是有很多天才学生。学校课程非常多样化:学科类、艺术类、运动类和科技类等,学习语言则有三种:普通阿拉伯语、书写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和英语。不过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它们的一节数学课——样式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特别,无非就是孩子一人一个pad,一台电脑,特别的地方在于老师全程通过游戏化+高度互动方式教授孩子们数学知识,利用了三个工具:PowToom、TinyTap、Little Genius,我手痒抢了一个小朋友的pad,想像他们一样去自己做一个游戏学会一个数学知识,但并不知从何下手,旁边一个小姑娘手把手教我学完了“如何理解方块”的课程。
(Dalya Gimel School的孩子在自己做课件)
与国内绝大部分传统教学场景不同,Dalya Gimel School充满了创造性和探索感,科技工具辅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此前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每个孩子的游戏都各不相同,而无一例外都会大量使用来自互联网的素材,比如关于“形状”,孩子们找了全球各地极具代表性建筑来表现他们的理解,其中,就有北京的大裤衩(央视大楼)。
全场哄堂大笑,小学生却狡黠地转了转眼珠。
2、高中Leo Baeck 学校
本质上,Leo Baeck和Dalya Gimel School在我看来都是一个教育理念的传承,差异在于初高中孩子的探索性和项目制学习特征更为突出。
Leo Baeck 的校长分享了他们几个案例,其中一个是与WIKI百科合作,做了一个Database,研究犹太大屠杀(以色列犹太人为主),对于他们来说,记住历史是很重要的事情,而最好的记忆就是参与恢复和建构。在整个项目中,也充满了特别的细节,比如,他们会特意整理那些曾经在犹太人大屠杀中帮助和拯救过犹太人的人,将他们录入WIKI百科,加以纪念,被纪念的这些人同样分布在全球各地,在他们的国家也许只是一个无名之辈,比如中国的潘均顺,他曾在自己的房子里藏过一个犹太小女孩;比如何凤山,奥地利的中国领事,二战时期给了几千名犹太人去上海避难的签证… …他们一定不会想到,数十年后,一群十几岁的以色列孩子,会把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加进一段记载历史事件的百科里,被铭记和被感恩。
另外一个案例则是关于“科技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Digital Citizenship。在老师的引导下,项目小组通过电脑查阅资料,讨论数字公民与科技如何影响生活,并且如何用科技做有益的事,校长告诉我们,无数个这样的教学方式,都是在培养孩子查找资料、引证、联系事实和处理信息的技能等等。当然,我想他没说出来的是诸如历史的传承、价值观的思索、学生自发性的创造与探索,都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
对了,他们利用Google Classroom和Whats App来完成学习。
比起学习成果,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教学方法,校方也安排了教学主任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教学方法,说来特别简单与朴实,只有两个点:提问题;在一起学习。
提问题
教学主任展示了2000年前的一个课堂,然后对团员们提了一个问题:
在40个学生里,如果你是老师,你如何判断哪些孩子是最聪明的可以坐在前面的七排?
回答当然是多种多样。
而正确答案是:看谁问的问题足够好,好到让老师也有启发。
用教学主任的原话来说就是:“it all begins with questions”。老师提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框架,问什么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一起学习
希伯来有一句古谚语:“两把刀可以相互磨得更锋利,但一把刀自己却不可及。”让学生一起学习的优点,包括学会互相聆听观点,增加宽容度和团队协作能力,整个过程中会培养他们对先辈著作的尊重,老师会鼓励学生对先人智慧的学习。 此外,老师还特别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而不是虚拟的问题。 讨论还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并及时形成有效反馈。
(物理老师在上课)
除了校长与教学主任的分享之外,一位物理老师还给我们上了堂课,第一句话就是:“很多人说物理是枯燥的,不,物理教学,应该像游乐园一样愉快。”
课程依然从问题开始:一个没有任何摩擦力的球
团员们做了自己的选择,但是老师并没有给到任何关于对与错的反馈,而是拿出实验器材,分成小组自己实验,答案当然显而易见,这时候老师才开始讲解知识点:why和what。除此之外,他们的物理课程非常丰富,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大家用竹竿、糖等做实验,在教量子力学的时候,甚至会带孩子去瑞士参观量子力学实验室。
教学方法采用的是POE方法,即为:假设、观察、解释。老师要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为什么有的人选A而有的选B,在这个过程里试图去还原每个孩子的思考过程和原因,然后再增加讨论,激励学习。
而这背后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影响学生现在的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了解学生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再去教他。
写这篇文章时,快乐学的创始人林桢给我推荐了一个纪录片《学习的人》,其中第三集讲了很多犹太教的学习传统,探究式学习,问问题的能力等等,林桢说:“科技可以让探究式学习更深更广。”我非常同意,在此也推荐给你,如果你关于开篇的两个问题也有想法,欢迎写文章来交流:chujiu@jmdedu.com。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