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上海惠灵顿教育节:假如我们对教育的所知都是错的

作者:卢楠 发布时间:

上海惠灵顿教育节:假如我们对教育的所知都是错的

作者:卢楠 发布时间:

摘要:放下所有成见,重新思考教育


2016上海惠灵顿教育节外景.jpg

芥末堆  卢楠  10月25日

10月21-22日,2016上海惠灵顿教育节在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举办,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专家、老师和家长汇聚上海,通过主题演讲、电影展映、教师职业发展培训和家长互动坊等方式,畅所欲言,明辨学校教育。

英国惠灵顿公学由维多利亚女王于1859年建立,迄今有157年校史。2009年,惠灵顿中国将惠灵顿式教育引入国内,为2-18岁的学生提供具有英式及双语教育特色的国际化教育,现已开设: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和惠灵顿(上海)双语幼儿中心。其中,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于2014年8月建校,截至2016年8月,共有约800名在校生。教育节在英国惠灵顿公学已举办多年,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从去年开始引入这项传统,今年为第二次举办。

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副校长兼中学校长埃莉诺普•雷斯科特表示:“举办本届教育节的主要目标是希望能够激发鼓励人们对教育的更多思考和探索。这种思考和探索并不一定是有答案的。上海惠灵顿教育节采用的是敞开交流的方式,这是一个节日,而不是开一场大会,很多人是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来的,可以跟你探讨,并挑战你的看法。作为教育者,我们开办学校,自然有我们的教学理念,但我们也欢迎别人来挑战我们的教学理念,跟我们讲一讲应该怎样运营学校,怎样做好教育。我们希望各个地方的人都能来跟我们讨论、辩论、思考,增加辩论的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现在学校提供的教育是否对学生,乃至对社会是最为有益的。”

下面是来自本次教育节的一些分享:

史蒂芬•雅克比博士,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IB课程主任,惠灵顿教育节总监

惠灵顿教育节总监、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IB课程主任 史蒂芬•雅克比博士Dr. Stephen Jacobi 在惠灵顿教育节开幕式上致辞.jpg

史蒂芬•雅克比博士

“曾经我觉得自己了解教育是什么,但现在我却不那么肯定了。”

在英国小说家Jonathan Coe的新作品《Number II》中,他将教育比作是一种“实在却无法触及的事物——将年轻的心灵提升至更高层面的知识和理解”,但现在教育却被“重新定义成商品,消费者在购买它时带着一种期待,期望有一天它会产生经济上的回报”。因此,老师所教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都一直在监督之下。虽然我们今天并不讨论这样的监督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是否必要、会否产生危害,但毫无疑问,这样的监督一定是一件耐人寻味且往往有争议的事,还将教育置于一个奇怪且尴尬的位置。

本届教育节会挑战在座对教育的传统认知。多位教育专家将通过演讲和讲座大胆尝试扭转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简单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深度了解某一学科,热爱自己所教学科也热爱孩子,与此同时感知到将两种热爱连接起的需求。我想这种观念的不同在于老师如何看待他的工作,是仅仅当作打一份工,还是将其视为他一生所追求的事业。

曾经我觉得自己了解教育是什么,但现在我却不那么肯定了。最近,我在一堂职业发展培训课上听说已有证据显示——不,应该说是“证明”老师教得好与他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和掌握度毫无关系。如果真像他们说的那样,这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而且让人,至少是让我生出了更多的疑问。

大卫•迪道,“学习间谍”(The Learning Spy)博主

演讲嘉宾大卫•迪道David Didau先生在惠灵顿教育节开幕式上进行生动的主旨演讲.jpg

大卫•迪道

如果我们要获得让学生进步、促进学习以及提高学生成就的真正方法,我们必须做如下两件事:1、把成绩从学习中剥离;2、引入“合理的困难”。

首先,我们必须接受,有时候学习并不一定能促成短期内的成绩提高,相反,有时长期来看,虽然没有多努力学习,但成绩却提高了。第二个“合理的困难”则体现了学习的反直觉本质的核心,虽然表面上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困难,但他们实际上会学到更多

如果你追求成绩的快速进步,并因此让你的教学可预料、给学生关于你想要的答案的清晰提示、做大量的练习,这样的课程看起来会很棒,老师开心,学生开心,观察者也会很愉快地在他们的记录本上“划对号”。但下周、下个月或者明年再回来看,会发现情况有一点单调。

另一方面,如果你追求学习上的持续进步,那么你就会尽可能地将变化引入你的教学,改变教室、座位、摆设,去掉已经习惯和熟悉的课程环境,将空间和交错感融入,重新设计课程。这些“合理的困难”可能会降低进步的速度,但是从长期来看却会让学生牢记知识并且将知识在不同的领域间相互转换。

但是问题来了:所有人都更喜欢快速进步的感觉,持续进步之路感觉上并不舒服,因为我们不得不延迟满足感,不得不冒着观察者不会在记录本上勾选“进步”的风险。我们可能看起来不太好,所以我们就不这样做。但是,假设你愿意冒这个风险,事情会是什么样子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 分段学习,而非笼统学习

  • 交错主题学习,这样就可以整体学习而非分散学习。

  • 通过实际问题考察学生,而不是让他们简单地再学一遍。

  • 通过难题或其他主动进行的活动,使学生产生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被动阅读。

  • 让学习场所的设置具有多样性

  • 减少反馈(有时!)

  • 让学习材料组织得不那么清晰

  • 让阅读内容更具挑战性

讨论:教育的借鉴要因地制宜

2016上海惠灵顿教育节中英教育专家云集.jpg

大卫•迪道,“学习间谍”(The Learning Spy)博主

李玫, 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院长

伊恩•沃里克,伦敦天资(London Gifted&Talented)资深总监

大卫•迪道:好的教学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我去过尼日利亚,国家很穷,上课环境很艰辛,一个教室80个学生,没有课本,也没有好的教学资源,没有电脑。因为一个教室学生很多,老师很少,这样学生能获得老师关注的机会就会很少;这种情况下,课堂授课最讲究的是效率。但是我看到的情况是,当老师提问时,学生会立刻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非常响亮,答案非常棒,而且不是用母语回答,而是用外语回答。这让我印象深刻。相比之下,英国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可能就做不到声音这么响亮,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表现没有尼日利亚的学生那么好。所以,虽然说有些地方教育资源匮乏,上课方式不一样,但是因地制宜,每个教育系统必然有它的好的地方。

我发现一个现象,中国老师觉得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有些不一样。比如,中国的课堂不那么有趣。总觉得跟西方的课堂比,自己做得不够好,会有这种负罪感、愧疚感。但我觉得不应该这么想,因为你们肯定有做得好的地方,而且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不同国情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的时候我们看别人,总觉得对方什么都好,想多引进对方好的方面。但我们要意识到,好的东西,都是自成体系的,并是符合我们国情和国家教育情况的。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教育情况,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别人,要因地制宜。

李玫:只是谈数学教育这一块,中国很多学校的确做得很好。上海的教育体系,特别是数学教育方面,我觉得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基础知识的教学的确做得比西方好。而且我个人去了很多中国的学校,亲自看过,所以我是有切身体验,感受到了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提一个问题,只有唯一一个明确的答案,全球没有一个学生能超过中国学生。但如果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很多不同答案的问题,中国学生就会迷糊。在加强课程之间有效联合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中国教育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伊恩•沃里克:我在很多国家都工作过,香港教育让我印象深刻。香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方面他们是做得最好的,并且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他们非常注重学生的幸福感。一种教育系统在一个地方很成功,但如果放在另外一种文化背景中,这是有待考证的,你要重新检验是否做得好。上海的数学教育做得的确好,不是因为只在上海才好,而是上海的老师教得非常专业,并且把数学的原理、概念一步步推演给学生,那学生掌握起来就更简单,也能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因为老师提前知道学生会遇到什么困难、错误,所以他们会指导学生。 

大卫•迪道:老师对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会先预防,然后再改正,这更容易。如果犯了错再改,要花很大的精力,而且有的时候还不能完全改过来。我认为英国的教育体系也有很多问题,不仅是数学教得不好的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在文化上,对英国人来说数学不好是一件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事情,是完全正常的。但在中国就没有这样的理念存在。

另外我们对数学能力进行评估的方式,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传统上我们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评估解题能力,给一道计算题,看能否给出精确答案。我认为,除了这个方面需要评估,是不是还可以增加另外一个对数学的理解能力的评估?就是你问学生,为什么这里要有坐标,它的意义是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对数学的概念真正了解。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认为,对数学考试应该不但有解题方面的评估,还要有对学生在数学概念理解上的评估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上海惠灵顿教育节:假如我们对教育的所知都是错的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