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Captain上校 11月11日
11 月11日,在以《创•见•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 GET2016 教育科技大会上,高顿财经的联合创始人和集团的高级副总裁李珂,从教育的底层思考出发,讲述了教育市场爆发的四大红利,以及面对激烈竞争时,企业应有的三个解决之策。
以下是李珂演讲的主要内容:
各位教育界的同行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可能谈教育会少一点,我想站在组织发展的角度,谈一谈职业教育机构发展过程中我自己的一些思考,不能说是结论,只是一些奇怪的想法。
我想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什么问题呢——为什么教育市场会爆发?看起来是很单调,很无聊的问题,因为大家都认为,教育行业的爆发不就是经济因素、人口因素、购买力造成的吗?
我的想法可能有一点不一样,让我们先剖析下这个问题的本原,然后看看我们教育机构是不是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机会。
先说两个我自己或者大家最能认同的红利,一个叫做需求红利,一个是品质红利,这是过去三年中,大家所享受到的最好的红利。需求红利,这个很好理解,过去三年,人口结构达到了职业教育所需要的体量。我拿一个很残酷的数字来举例,现在每年毕业的本科生有800万,研究生200万,这两者相加,差不多有一千万的大学生从校园里面走出来。
第二个是品质红利,这得益于独生子女政策。父母为孩子的投入从来都不是靠理性的。比如,我们会看到原先几百元的课程涨到了几千元,但也有人能接受。我们看一下职业教育同行的财报吧,实际上他们的市场面并没有扩大,但是他们有更高的品类。
我个人觉得需求红利可能会持续下去,但品质红利的空间可能会相对少一点。因为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其他相对差一点的城市,大家对教育的支付变得非常相似——很多几万元单价的教育产品也能被二三线的家长所接受。
接下去说另外两个我自己观察到的红利。
物种爆发,高密度连接
这个是由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如果说需求红利、品质红利带来的是整个大环境的改变,互联网红利带来的就应该是机构物种间的变化。我相信这个变化在过去三年已经发生了,那它是怎么发生的?原因是高密度连接。想象一下,五年或者十年前,你要说服一个三线城市的人参加一个游学项目,这是多难的事情?它周边找不到任何一个连接点提供他需求的支持,甚至也没有办法得到当地教学上的支持,而互联网提供的高密度连接,造成了需求的爆发。
另外一个例子,电视大学是一种很基础的教育技术,我把这种教育技术叫做教育知识打包技术,即通过某种渠道分发出去。但是电视大学的需求在二十年前却没有爆发。
利用互联网的高密度连接,卖方可以更高速地碰到他们的客户。比如大家都愿意向百度交钱。现在,我们还会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等形式抵达用户。
形态红利,释放更多的教育场景
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学习场景,并且没有了学习的形态。在座的肯定会有人说直播,其实我觉得直播不算是很典型的形态红利,他们利用了以前大家都没有想过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地点在分享知识,他们也在做教育而已。
过去三年,我们一直在经历爆发。爆发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认为,这好比当一个鱼塘里鱼群的数量爆增时,一定会发生生态竞争,到最后一定会进化成同物种的竞争,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连接,同样的红利,会有更激烈的厮杀。我跟大家分享三条可能会有的进化思路。
速度策略。这个速度不是指做一个新产品或者快速迭代的产品,而是要做出更高质量的、具有壁垒性的产品。我们以前一款产品可以卖三、五年,但也可以维持对竞争机构的压倒性优势,但是现在发现即使一款包含所有教学内容、老师、服务、后续支持等一系列体系的产品,它的迭代周期也只有六个月左右。研发高质量的,满足教学需求的产品是企业的必修课。
价值竞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一项东西是没有弹性的,那就是我们的注意力。它是一个刚性的东西,你可以通过不断的营销变化在短时间内吸引部分眼球,但是到了下半场这件事情就会变得很困难。教育机构不作不死,只要你踏踏实实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只要你维持自己的良好经营状况,是完全可以生存下去的。拥有独特的教育机构能否被替代?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它有很独特的价值,它就不会被替代。
繁殖策略。如果机构做产品吃力,生产价值也不尽人意怎么办?竞争永远是动态的,这时候你要不断地加强自己在获课成本上竞争能力。获课成本一定会更高的,但是如果你获课以后产生的价值越来越多,提供的价值链越来越长,这样你对获课成本的关注会越来越少。
如果大家没有办法解决自己发展过程中对产业布局的要求,那就找资本。我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够给大家有所参考,谢谢。
戳这里查看所有嘉宾精彩演讲,立即永久保存,感谢【印象笔记企业版】友情支持。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