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一篇价值十亿美金的报道,能否成为留学行业变革的开始?

作者:怡彭 发布时间:

一篇价值十亿美金的报道,能否成为留学行业变革的开始?

作者:怡彭 发布时间:

摘要:破而后立,被外媒质疑可能也并非坏事。

the-eleventh-hour-1738300_1280_meitu_1.jpg

图片来源:pixabay

芥末堆 12 月 15 日 怡彭 报道

12 月 2 日,路透社在美股开盘前放出了一则报道,通过对数位离职员工的收集,指出新东方在留学中介业务上存在的包括涉嫌通过学校招生官为学生获取竞争优势、成绩单造假在内的多个问题。当日,新东方股价一度暴跌 24.2%,市值蒸发 10 亿美金,创下 2012 年 7 月浑水做空事件以来最大的盘中跌幅。

此后,尽管新东方通过前途出国官方微博发出声明,称邀请美国招生官来华做活动属正常活动,新东方对各类造假现象持零容忍态度,“一旦发现决不姑息”,却没能完全平息此次事件。12 月 7 日,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发布公告,征集在此次事件中“受到损失”的投资者,并预备发起集体诉讼。

受影响的可能还远不止新东方那么简单。在中国的留学中介行业内,除简历、学历造假是明显的有违职业道德行为以外,文书润色,代替学生和学校联系、与美国院校达成“合作”关系等行为都已成为惯例。如果路透社的指控最终被美国官方确认为违规,存在“问题”的可能就是整个留学行业了。

留学行业是一个“灰色行业”吗?此次事件又是否会是一次行业变革的契机?

价值“10 亿美金”的争议

争议一:指导还是“代理”?

在事件爆出后,留学行业迅速出现了一个声音:“又是外媒在黑我们,照这么说留学机构都关门算了,所有业务都是在‘造假’啊!“

这样的矛盾,源于中美之间认知的不同。在美生活学习 5 年,在中美两国均从事过升学顾问指导的  Sylvia 告诉芥末堆,许多美国大学在招生时,已经约定俗成地将请顾问或者第三方机构的行为归为获得不正常竞争优势的范畴。“美国人认为,如果有钱的学生可以通过升学机构写出更好的申请书、研究计划,对没钱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Sylvia 说。

但其实,美国也存在着针对升学的指导。正在留学行业创业的 Dave 表示,如果是针对申请书及申请过程的辅导倒也尚可,关键是机构是否介入了申请书、推荐信等材料的实际填写、修改过程。机构在申请中的角色应该是教练而非场上的运动员。

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尽管也有以辅导、建议的形式辅助学生自主完成申请的服务存在,但“按照表格填写详细信息,其它任务由机构全权负责”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甚至机构会提醒学生不要暴露自己的存在。在美国大学的申请中,这无疑是一大“减分项”。

争议二:机构伪造成绩单?

在路透社的报道中,中国留学机构所提供的另一个令人“亮瞎眼”的服务,是帮助学生伪造成绩单甚至学历,报道中甚至称其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如果属实,这无疑是没有丝毫争辩余地的“学术造假”。但问题是,大规模的伪造成绩单,留学机构有如此大的“神通”?

“有个别顾问鼓励学生找到学校改分是有的,但留学机构大规模的去伪造成绩和学历,可能性不大。”Dave 认为,对于此类有据可查的重要文件,留学机构还没有大规模“作弊”的能力与动机。

而出现这样的问题,则源于中国学生与家长对名校的执着追求。Sylvia 说:“在美国,学生们一般会考虑的是哪一所学校更适合自己,比如环境、校风以及毕业学长们的主流去向等等,但中国的家长们大多只看重排名。”对前 50 名学校的盲目崇拜,可能才是“造假”的最大原罪。

争议三:招生官来中国是受贿?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则是新东方邀请包括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的招生官来到中国参加其举办的国际教育展。路透社的报道认为,与招生官见面的机会,会导致新东方的学生相比其它人得到更大的优势。

以招生官在线宣讲为主要业务的 Yunoffer 创始人莫凡表示,招生官参与国际教育展,是一个成熟的、被多方所接受的模式。招生官的角色与任务,更多在于阐述学校的特色及对所招人才的期望与标准。

“如果招生官没有为机构的学生提供便利性,如申请材料的指导或在录取上的倾斜,只是公平的向所有人宣讲,就不存在问题。”莫凡说。 

Dave 则表示,另一种鉴别方法是看机构对招生官差旅费的“报销”是付给了个人还是学校。但无论如何,在调查结果未公布前,一切还不能定论。

一轮地震,会怎样影响留学行业?

这样的一次事件,所影响的显然不止新东方与美国投资者,而是与留学相关的每一个角色。在一些留学顾问微信群中,对明年的美国申请也已出现了不少悲观情绪。

某留学机构管理人员认为,美国学校对华人学生的录取率及欢迎程度,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也将大大提升中国学生进入好学校的难度。对于原因,他解释称:“这会导致美国学校不能确认中国学生的材料的真实性。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学生在上课发言、生活融入以及学术能力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退学的状况时有发生,这也会让高校们产生许多顾虑。”

而从另一角度来说,在美国念高中或念国际高中的学生则可能受到更多欢迎。成绩可信,经历过长期双语教学,在入学后的融入上也更具优势。本就已经起势的“低龄留学”与国际学校,可能真的要迎来春天。

而更长远地看,也存在着美国高校对国际生招生方式进行变革的可能性,如向美国高中一样增加面试比例、增加现场的学术文章写作项目等。对于有志出国求学的学生来说,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未来,留学行业去向何方?

即使是留学行业的利益相关者也承认,不管路透社的报道是否有失公允,这是一个存在问题的行业。但应对此负责的可能并不只是机构们。

“中国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对还是差一些,不知道怎么充分地表达自己。而且,他们时间非常紧,有时候不得不用‘代理’的方式。”Dave 认为,学生需求是一些“灰色”服务产生的原因之一。同时,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家长“先送出去再说,慢慢适应”的心态,也促成了一大批能力不够却依靠运作踏入名校的案例。

而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的 C 端市场没有为咨询付费的习惯。“家长会认为你只是动了动嘴,这个钱掏的不值。”莫凡说。

正因如此,在市场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即使美国院校风向趋紧,可能也很难在短期内真正改变中国留学行业。特别是对于“包办型”机构来说,适应美国标准可能意味着业务形态、产品形态的推倒重来,这样伤筋动骨的变革不会轻易到来。

但从长远看,留学这门生意已经由原先的以信息差盈利,变为了以服务盈利。而随着中国学生在海外融入等问题的持续发酵,学生与家长对留学机构的需求很有可能会从拿到 offer,转变成真正为海外求学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随着留学机构“证券化”进程的加速,对业务合规性的要求也正在使机构有动力去寻找其他盈利模式。

因此,如“美国标准”所要求的,由卖服务变为卖指导,也并非不可能出现。留学顾问 Sylvia 一直在从事指导 DIY 留学生文书、申请书的工作,在她看来,那其实是更大的挑战。“可能直接替他写只需要不长的时间,但指导学生改好一篇却需要反复很久。但这是真正锻炼能力的过程。”她说。

莫凡则认为,即使是始终被诟病的“返佣”模式,也存在着改善的空间。他对芥末堆表示:“没有通道去打开中国市场,导致了学校以机构为渠道进行招生。而另一种方式可以是,帮助学生提高影响力,提高品牌曝光,建设招生工具、在线互动工具以及管理工具。从佣金模式转变到公关公司模式,这也是降低暗箱操作可能性的方式之一。”

中国教育公司在海外遭遇信誉危机,显然并非好事。但如果这样一次事件能够让留学行业乃至整个市场带来一次反思,或许真的能够间接促进留学行业走向更加规范、良性的发展道路。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一篇价值十亿美金的报道,能否成为留学行业变革的开始?分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