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被误读的民促法:其实不可怕?

作者:李锰 发布时间:

被误读的民促法:其实不可怕?

作者:李锰 发布时间:

摘要:尽管民促法落槌已有两月,但对其的讨论从未停止。

globe-477765_1280.jpg

图片来源:pixabay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后文简称民促法)于2016年11月7日正式出台并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对于小众的民办国际化教育类别。

按照上海一位双语学校校长的独立统计,全国在读国际化教育学校的在校生总数约为14.5万,这里包括民办学校和公办国际班。从数字上看仅占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的万分之六,人数最多的高中部分也并没有低龄留学生群体规模大。

对于如此小众的非主流教育项目,有真正理解的自媒体并不多。海量的所谓民促法分析文章往往只是吸引眼球和订阅号流量变现的需求。那些被疯转的民间解读大多是:大新闻,民办学校不能再办小学初中;国际学校收费几十万?国家拟停办;法规通过,民办学校日子没法过了…

当下每天产生的信息,都和自文明史以来到2003年产生的全部信息一样多。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被错误和无用的海量资讯包围...

特明确李锰老师个人观点:

民促法是为了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修订的,并不像很多疯转文章描述的那样,是用来扼杀这个领域的。

民间随意解读的盛行源自官方声音的缺乏,可以搜到的官方解读仅有几条,比如: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候说:“不得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并不是限制义务教育阶段由民办学校提供有特色、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现有收费较高的民办学校可以按照办学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根据各地的具体办法来确定收费标准,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符合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法律要求,都可以继续举办。”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回答记者提问时候说:“按照2015年度的统计,我国大约有1万所民办小学和初中,绝大多数都是非营利性的学校,提出营利要求和回报的学校不到10%,约为1000所。” 

谢焕忠司长还提到 “目前社会上有人认为高价学校等同营利性学校,这种认识并不正确。收费比较高的学校,会高薪聘请很好的老师,学费收得高,但是支出也会很高。区分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关键,是看学校创办者是否分红,不分红把经费用于教育发展就是非营利。”

民促法的落实需要对应每个地区和城市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地方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办法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来调查和研究。只是针对法律条文实际没太多可谈的,建议关心这个话题的家长到新华书店4块钱买一本法条看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那些分析文章所描述的东西…

自媒体的分析文章都选择了上海作为大背景,但如果检索上海官方针对民促法修改的配套细则之时,依旧仅能搜到传言。

上海在中国教育领域的独特之处在于,有过去20多年发展起来的强大民办学校系统。按照新浪网提供的数据,上海仅提供国际教育的学校就超过90所,相对香港的170多所国际学校貌似不多,但已经是大陆国际教育最具规模的城市了。

北京国际化教育的主力军是规模庞大的公办学校国际班。仅接受外国籍和港澳台家庭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北京在全国规模最大,有20余家。

北京地区民办国际教育学校的数量极少,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差异化教育的学校,不足十家。

因为服务外交的需要,朝阳顺义的绝大多数民办国际教育学校都有20%-50%不等的外国学生在读,学校采取中外学生同堂的模式,这也是北京地区独有的民办教育特色。

在公众号“世青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中,可以查询各家院校的公开数据。

无论从规模上、模式上、生源构成上,北京和上海都没有太多可参照的。地方的教育政策也不同,从对待公办学校举办出国班的政策上就可以看到两地的明显差异。

一篇解读国际学校将放弃原有教学模式的文章,掌握更多话语权的留学机构和教辅企业的自媒体进行了大量转载。不否认,如果真如传言的民办国际学校都干不下去了,那教辅企业将迎来巨大的一轮商机,超低龄留学的大军也会迅速扩容。

大量分析文章的出处都写的是来源于网络,无从考证作者。个别文章注明来自某双语学校副校长的演讲,然而经核实该双语学校并无中方副校长岗位,也无法查询到这个演讲的主办单位。

一切关于细节的分析都源自上海的所谓新政。我们姑且把这些都当成 “事实" 来分析,抛开任何价值观判断、人文情怀和可能被自由解读的部分。

李老师仅从技术上,尽可能通俗易懂地来分析家长们几个焦虑的点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可怕?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就职单位无关。

误读1:义务教育阶段只能做非营利,那民办中小学就要关门了?以后孩子上学怎么办?

大多数家庭包括教辅行业和留学机构的写手以及一些所谓的专家,实际都并没有搞清楚这个最基本的点。大量文章想当然的认为一年收二十多万的民办学校肯定是营利性学校。然而事实是在民促法修正案以前注册的民办学校都属于非营利性质,可参见前文引用的教育部谢司长答记者问的内容。

民促法只是对于民办学校做了分类管理,允许幼儿园和高中以上部分做营利性学校,为资本进入民办教育领域敞开了大门。况且,学校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对于教育品质并没有影响,比如北京英国学校隶属诺德安达机构,这是一家在美国和香港都上市的营利性学校。但依旧是来华就业的外籍家庭首选的学校之一。

民办学校自筹资金办学,不靠财政划拨资金运营。不管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都是完全的市场行为。作为家长,这是一个可以充分用脚投票的领域。教育品质不好,非营利学校也一样会被市场无情抛弃。

作为一名民办教育从业者,通过民促法条文恰恰看到国家层面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决心。民促法第47条和51条都第一次明确了非营利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原则,包括税收和土地划拨等方面。

作为职场人的家长朋友可以很容易理解,如同很多领域的民营企业获得了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一样,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进步和对行业的促进。

况且我们是法治社会,公正和法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违法违规的民办学校有可能随意被人为关闭吗?让规模庞大的民办学校家庭重回优质公立资源的争夺大军?还嫌学区房不够贵?

误读2:读民办国际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中考?

我们先了解一下中考:全称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简称中考(也就是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该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不是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所谓必须参加中考之说从政策考量上并不成立。

我们再来看看中考的五个科目: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说实话,个人并没有理解家长对于中考的恐惧来自哪里?

传统教育序列的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中考差一分儿很可能就跟示范高中无缘了。而国际教育学校多数是1-12年级的完校,并不存在考不上本校的概念。能检验孩子学业水平,多参加一次考试又怎么了?

因为没有考示范高中的压力,语文教学上不会刷题、刷分儿划考点,不是更能体现一个青年人真实的母语水平吗?英文考试不考到110以上只能说在国际学校里并没有努力学习。数理化用英文考都可以胜任,用中文卷子就不会答题了吗?

所以,姑且说国际学校孩子都必须参加中考的言论成立,那又有什么可以焦虑的呢?我们不喜欢的是应试教育的长期反复刷题的训练方式而不是考试本身。哪有做学生的可以不考试呢,多参加一次中考又怎么了?考多少分都不会影响学生继续升学,轻装上阵往往更能考出好成绩。

误读3: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课程必须用中文讲授,即使引进海外课程也无法获得认证

可能吗?公办学校也是开设有英文课的,虽然英语科目所谓滚出高考了,但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并没有停止英语教学。正因为英语高考科目的改革,公办学校才有了更大的教学自由度,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不再单单为高考服务了。

英语不仅仅是学科,也是交流工具。所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也开始引进了外籍教师,采用了自己的校本英语教学课程,比如开设用英文教学的新加坡数学。

不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在进行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实践,民办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都并不会影响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

况且,并不是家长理解的民办学校可以随意开设课程,想开美国的开美国的,想开加拿大的开加拿大的。合法合规办学的民办校所开设的课程都是要得到主管部门审批的。

当然,Approval 和Accreditation意思是截然不同的。政府对课程是审批的,而认证特指国际组织对国际教育学校的授权。国际组织认证是保证学校是一所在各方面值得信任的机构;确保学校教学品质和成绩单真实性被全球的院校所认可。如WASC(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CIS(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等等,都是针对国际学校综合能力的认证,这种认证都是非营利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校可以自选是不是申请国际组织认证,并不存在无法被认证的说法。

NCCT(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于2002 开始对中国的国际学校进行课程认证,暂时只针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提供认证,未来会不会扩大范围到民办国际教育学校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误读4:为了维护教育主权,不得整建制引进外国课程

同样以上海为背景的大量文章中有这一条。外资不得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不得整建制引进外国课程。这早在各种教育政策中体现过了,对于从业者来说并不是新鲜话题。

捍卫自己的教育主权本是国际惯例。李老师就职的国际学校里,日本和新加坡的学生每年都要向自己的国家相关部门反馈现在就读哪个国家的什么学校、在读什么课程。中国作为低龄留学生最大的输出国,还并未要求小留学生汇报海外的学习内容。

直接引进隶属于某一特定国家的课程比较常见,如美国的、英国的、澳洲的、加拿大的。不少学校还用美国中学、加拿大中学的分校形象出现。尽管多数省份并未限制海外课程引进,但明显并不是国家最鼓励的方式。

如果您真的觉得必须学习某一国家的课程,那真的是太简单了。“ 50万孩子在家上美国小学的” 的广告语相信您看过。如果只是想学习美国小学、加拿大中学的课程,那N多互联网教育产品都可以实现。

大陆有1.37亿中小学生在接受课外辅导,未来是万亿级的大市场。几十万家教育培训机构和互联网教育企业可以满足您对于海外课程的任何需求。

全日制学校领域来看,IB项目不隶属于任意国家,没有教材,只是一个框架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服务外交人员为项目宗旨,不涉及教育主权问题,在全球160个国家都是最受欢迎的教育项目。

从数据上看,IB还是当下国内的学校应用最少的一个项目,北京地区IB学校主要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民办学校开设IB项目的仅4、5家,公办学校提供IB项目的也仅人大附和十一学校两家。但个人感觉-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

有效借鉴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并结合国家课程的教学要求,推出自主研发的特色教育体系也是中国的民办学校一直在的追求方向。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世青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作者李锰。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世青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世青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被误读的民促法:其实不可怕?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