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你宁愿要一个假装外向的孩子,却看不到安静的力量有多惊人

作者:张瑶 发布时间:

你宁愿要一个假装外向的孩子,却看不到安静的力量有多惊人

作者:张瑶 发布时间:

摘要:内向的孩子真的需要改变自己吗?

【小筱荐文】近年来,随着教学方式的“向西看齐”,协作式学习、小组式学习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在这种教学场景中,外向的孩子如鱼得水,内向的孩子却承受着一种迫使自己融入环境的压力。很多家长也担心孩子内向的性格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内向的孩子真的需要改变自己吗?

“我九岁的时候,第一次去参加夏令营。妈妈帮我打包好了行李,并在里面塞满了书。露营第一天,顾问老师把我们召集在一块儿,让大家一起喊口号,现场一片喧闹。我当时就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要如此吵闹?虽然我还是尽力喊了口号,但我一直在等待休息的时刻,这样我就可以远离喧嚣的环境,捧起我挚爱的书。当我第一次拿起书的时候,一个姑娘就问我:为什么你这么安静?我第二次拿起书的时候,我们的顾问老师就走了过来,他向我重申了‘露营精神’,我们都应当努力变得外向些。于是我收好了我的书,把它们放回了箱子。”

这是苏珊·凯恩(Susan Cain)在2012年发表的TED演讲《内向性格的力量》中提到的一个小故事,而那次的演讲也成为了当年最受欢迎的演讲之一,并打破TED演讲观看记录。到目前为止,这一视频的全球点击量已超过1700万人次,比尔·盖茨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演讲之一。

苏珊·凯恩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曾在华尔街担任律师及商业咨询顾问。在她任职的多年里,她亲眼见过一个内向的人评估自己之难,但又发现当他们真的去做的时候,他们散发出的能量又有多么强大。她从2000年左右开始萌发研究“安静者”的想法,之后就一头扎进文献研究和案例调查中,并将她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内向性格的竞争力》(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微信图片_20170804074813.jpg

这本书同她之后的演讲一样受到全球读者的追捧,曾占据《纽约时报》畅销榜长达四年,在《快公司》杂志年度图书榜中更是位列第一。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凯恩也受邀前往美国财政部、西点军校、谷歌等机构发表关于内向的演讲。

凯恩曾在书中以及过往的访谈中多次谈到,内向是对安静以及低刺激环境的一种偏好,而这并不是一种社交障碍。内向的人沉默少言爱思考,这也正是他们可以发挥巨大能量的源泉。然而我们无法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今社会,内向者所具有的卓越的领导力和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而凯恩也试图通过她的演讲和作品向世人重新解读内向人群以及他们安静的力量。

开头的那个故事正是凯恩本人的亲身经历,但她在演讲里说,其实她还能讲出另外五十个类似的故事。为什么?因为迫使自己融入外向社会的内向者实在是太多了。到底什么是内向性格?内向性格的力量究竟在哪里?外滩教育远程联系到了这位全球知名的畅销书作家苏珊·凯恩。

微信图片_20170804074905.jpg

B=外滩教育  S=Susan Cain

 B:您在研究中如何定义内向者?

 S:内向的人更喜欢低刺激的环境——安静,噪音少,动静小,这是让他们感到最舒服最有活力的地方。相反,性格外向的人渴望更多的刺激来达到最好的状态。刺激形式各样——社会刺激、灯光刺激、噪音刺激等等。因此,内向的人更可能和一位亲密朋友一起安静地喝一杯葡萄酒,而不是参加满是陌生人的喧闹派对。很多人认为内向者是反社会的,这是种误解。内向者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社交。

B:内向和害羞有什么区别吗?

S:两者确实有重叠之处,至于重叠的程度,心理学家们也争论不休。但是害羞和内向在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害羞是对社会负面评价的恐惧,害羞的人会过分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内向只是偏爱安静,也就是偏爱更少的刺激。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害羞的人会觉得很不舒服,但内向的人不是,他们不会感到任何恐惧。当然,即使你很害羞,你也可能是个外向的人。同时,既内向又害羞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

B:您在书中提到自己是一个内向者,并对公开演讲感到恐惧。那您是如何让自己在那次TED演讲中表现自如的?

S:其实有些内向者在公开演讲的时候会感觉很舒服,但我明显不是。我对公开演讲一直都很恐惧,所以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训练,尽我所能成为最好最勇敢的演讲者。

我不得不习惯成为一名公众人物,这些天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收集和演讲。但我发现,当我如此热衷于这份事业时,这件事就变得很容易。并且,不管我有多么公众化,我都得确保自己每天有充足的安静时间。我对公开演讲的恐惧还是会时不时地回来找我,但我必须克服我的恐惧。很庆幸,我最终确实做到了。

B:您多次强调要发挥内向者的力量和竞争力,那他们有哪些力量呢?

S:内向者同外向者一样有不可被忽视的力量,我在书中也写到了内向者的很多优势。但我还是要再强调一下他们的创造力和领导力。在现代职场中,有一种观念就是,最有创造力的人,以及最优秀的领导者,都是大胆的、开拓性的、合群的,而事实上这不正确。心理学家发现,最有创造力的人往往会有严重的内向倾向,他们期望拥有大量独处的时间。但是很遗憾,我不得不说现在的学校或工作场合将“协作”或者“小组学习”奉为真谛,这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内向者的创造力。

另外,内向的人会成为令人惊讶的优秀领导者。我们错把最大声的人当作最好的领袖。但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亚当·格兰特通过研究发现,在管理积极主动的员工时,内向的领导者要比性格外向的领导者实施的效果更好。内向的领导者更可能让员工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性格外向的领导者则可能更加强势,并将他们的想法强加于人,所以其他人的好主意很可能无处实现。当然,当员工需要很多启发时,外向的领导者会比内向者更有作用。

B:我们可以感觉到社会上外向的领导者似乎多于内向的领导者,您觉得呢?

S: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甚至下一个时代重要的性格多样性问题。我们都知道种族多样性,并且认可这样的多样性,因为这涉及到道德底线的问题。而个性多样性也应当如此,在学校和工作里我们迫切需要安静的思考者。最优秀的内向领导者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将这些信念在深思熟虑后坚定地表达出来。

B:您第二本关于内向的书《安静的力量:内向型人格的秘密力量》(Quiet Power: The Secret Strengths of Introverts)已经出版,这本书尤其关注儿童和青少年,您为什么要专门写这样一本给孩子的书呢?

S:我希望这本书能做到一件事,那就是改变下一代安静孩子的生活。根据最新的研究,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属于内向型人格——也就是说你认识的每两到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内向。但你或许猜不到他是谁,对吧?这是因为内向的人从很小开始就学会了假装外向。

今天的教育更偏爱外向者,我们把孩子们放在一个大教室里,然后形成一个高刺激的环境。学校让内向的孩子学习到他们也必须表现得像外向的人一样。即使孩子们不愿意,他们也在不断被鼓励加入团体活动。这一切都是善意的,但却产生一种累积的效应,告诉孩子他们以安静的方式打发时间是不对的。

对我而言,就像许多年轻的内向者一样,青春期是我最具挑战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合群是最主流的社交方式。在我的高中,一个学生尤其是女孩子能获得最大的荣誉就是别人称其为“内向”。其实我隐约感觉到,在某些事上,“严肃”、“敏感”之类的东西也很重要。但我大致上还是按照最主流的方式来处理我的高中生活。我真希望在青春期之前,我就能明白内向和安静的价值。

作者支招:如果你家中也有内向的孩子,怎么办?

人们为什么要假装外向?父母为什么会担心孩子沉默或者不合群?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进而不能获得成功。其实,这里暗示了一种社会价值观的导向:我们要成为外向的人。

凯恩在书中将这样的社会价值系统概括为“外向理想型”(Extrovert Ideal)。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几乎每个人都坚信最理想的自我状态就是善于交际、健谈的人格,即使是在聚光灯下也应该谈笑自如。”我们被告知,“好的性格就是要勇敢、快乐、善于交际”。

而这样一种价值观根植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书中写道,新经济的出现让美国转变成以商业为导向型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有一种人才必不可少,那就是社交人员和营销人员。他们需要始终将微笑挂在嘴边,要通过和顾客不断交谈来获取利益。

很多人会想,中美社会文化不同,中国人本身就具有内向的基因,自古以来,我们的文化就崇尚“无声胜有声”。而这也是凯恩在书中提出的观点:文化因素影响一个社会对于理想型性格的定义和判断。相对于美国社会的“吵吵闹闹”,凯恩还在书中赞扬了中国人具有力量的沉默品格。

但是,我们是否也需要考虑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是否也越来越重视“协作”和“小组学习”?外向的孩子在被褒奖,而内向沉默的孩子会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希望扭转他们这种内向的性格,正如现在的美国社会一样。

在真实生活中,内向的孩子存在于社会的角角落落。那么如果你的家里也有这样一个内向的孩子,你又该如何和他们相处呢?凯恩在她的书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真实案例做参考。

(以下内容摘编自中文版《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内向不是一种病,根本不需要治疗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需要社交技巧方面的帮助,那老师或者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就像我们给那些需要在数学或阅读方面额外关注的孩子补习一样,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社交上的问题而去否定他。”

凯恩在书里记录了她从密歇根大学儿童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杰里·米勒博士那里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伊桑的“患者”。伊桑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儿子表现出了一些性格上的问题,于是很担忧。伊桑有什么问题呢?原来伊桑已经7岁了,他经常被小他3岁的弟弟揍,但他从来不还手;父母把他送到棒球场和足球场上参加竞技比赛,他却只想回家读书;伊桑很聪明,但是在学业表现上最多也只能算是中游水平,他更喜欢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兴趣爱好上;他有几个朋友,但是从来不参加班上的社交活动。伊桑的父母担心他可能得了抑郁症,所以带他去心理咨询或医疗中心进行治疗。

虽然伊桑的父母对伊桑很担忧,但米勒却很乐观,他坚定地认为伊桑是没有病的。他觉得伊桑就是一个典型的哈利·波特型的孩子——喜欢读书。他有很多事情想与别人分享,他能够接受父母的程度远大于他们接受他的程度。他不觉得父母是反常的,只是他们跟自己不同而已。这样的孩子在其他家庭中会被当成模范。很可惜,伊桑的父母却从来没有看到他的光芒。

米勒说,内向不是一种病,它根本不需要治疗。但很遗憾,伊桑的父母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位愿意对孩子进行“治疗”的心理学家。而米勒却开始担忧伊桑了,他说这就是典型的“医源性”问题,正是这些所谓的治疗让一个孩子生病,这会把一个非常健康的孩子变得不正常,而且会破坏他对自我的认知。米勒说,对于这样的孩子,只要父母能够多一点关心和理解,他们就可以和孩子相处得很好。父母需要从自己的喜好中退一步,来理解他们沉闷的孩子眼中的世界。

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帮助他们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从伊桑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伊桑有自己的兴趣以及专注的领域,而研究表明,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正是他们对于某些事情的强烈热情成为了孩子发展的先决条件。这些天赋和兴趣是孩子们信心的源泉,即使他们和同龄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也不会因此感到沮丧。

虽然内向者会逃避一些社交,但是他们也需要一两个亲密的好朋友。儿童发展专家认为这对于孩子们的情绪和长远的社交发展至关重要,而他们在学校是否受欢迎其实并不重要。内向的孩子需要的是获得社交的技能,交到一些朋友,而不一定要变成校园里最活跃的人。

就像伊桑一样,他也有几个自己的好朋友。米勒说内向的孩子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兴趣来寻找伙伴。所以家长们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领域很有兴趣时,可以为孩子找到与他们“志同道合”的几个朋友。

而这一点也适用于学校的学习。虽然凯恩在访谈中说协作扼杀了创造力,但她没有否认协作的必要性,她认为协作性的任务对于内向者来说也是好的,孩子们甚至可以从中获益。但是这些活动必须是在小型的活动组中进行的——两三个为宜,在安排小组的时候,老师们一定要仔细,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白自己的角色。

微信图片_20170804075354.jpg

(图片来源:《卫报》)

明苏尼达大学合作学习研究中心的主任罗杰·约翰逊说,那些内向的孩子会在组织有序的小组中获益匪浅,因为“他们通常在跟一两个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或完成任务时感觉很舒服,但他们绝对不会举手站起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对这些学生来说,能有机会让他们把想法变成语言表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给孩子贴上“腼腆”的标签

内向有很多姐妹单词,比如“腼腆”、“羞涩”、“敏感”,当孩子们表现出这些特征时,不要让孩子听到你说他很“腼腆”。因为他会对这样一种性格标签信以为真,甚至会把他面对人群或公开演讲时的紧张当成固定特点,而不是一种可以自我调控的情绪。当孩子把腼腆当成一个消极词语来看待时,他们会因为将它与耻辱挂钩而感到羞愧。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带孩子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逐渐接触人群。当你和孩子出门时,可以让孩子向陌生人平静而友好地问好;你可以时不时地和朋友聚会,或者邀请他的同学来家里做客,让他与朋友们慢慢亲近起来。但是,如果孩子不是跟某一个孩子一见如故,那家长一定不要强迫他与这位孩子亲近起来。你应该保证孩子最初的社交经历都是积极的。

慢慢地,你的孩子就会发现,他可以打破他为自己筑起的保护墙,并在另一端发现乐趣。马里兰大学关系与文化中心的主肯尼斯·鲁宾博士就说:“如果你一直用安慰和支持的方式来帮助你的孩子规范他(她)的情绪和行为,你就会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渐渐地,你可能会看到你的女儿默默地为自己打气:‘那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我也可以加入他们’,他(她)开始学着自我调节恐惧与戒心之间的平衡了。”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作者张瑶)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你宁愿要一个假装外向的孩子,却看不到安静的力量有多惊人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