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涉及民众关心的一系列教育议题。
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意见》提出,要改进各级各类教师管理机制。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严格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健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深化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改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意见》还强调,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意见》明确,要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完善老少边穷岛等贫困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政策,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做到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
教育部今年7月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每到开学季,家长排通宵为孩子报名入园的现象仍屡有发生,“入园难”似乎依旧存在。
《意见》指出,要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鼓励多种形式办园,有效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意见》强调,要以县域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务。
与此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方面,《意见》强调,要加强科学保教,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生活作息。
中小学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
《意见》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近年来,因为学校放学过早,给不少没时间接孩子的家长带来了“三点半难题”。而此次公布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意见》提出,要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办学资质审查,规范培训范围和内容。
多举措破解择校难题
《意见》提出,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安排,实现县域优质资源共享。
此外,要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完善入学制度,统筹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高中招生办法。
同时《意见》指出,要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快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国家基本装备标准。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切实改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面貌,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促进高等学校差异化发展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此次发布的《意见》中也涉及到了“双一流”大学的建设问题。
《意见》强调,要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制定分类管理办法,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全面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完善依法自主办学机制。依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职业教育质量如何提升?
《意见》指出,要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对接。
另外,《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评价和服务作用,支持行业组织推进校企合作、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育教学、开展人才质量评价。明确企事业单位承担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的职责义务和鼓励政策。
查看原文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本文转自新华社)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