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Lady Lion为大家带来台湾思达数学总经理卢文才的来信。他是一名数学教育从业者,同时也是一名有着三位宝贝的爸爸。读他的来信,想到的是:其实每一个教育从业者,都在以自身的思考和行动,为孩子打造更好的教育。
请读:
學習,是對孩子內在的一種發現。
十年前,我離開高科技產業高階主管的職務,加入思達數學教育團隊。創辦人魏老師語重心長地說,『用功的父母,就有不用功的小孩。』我才發現自己原來以為的用心,在孩子身上的感受是壓力。自己是想把孩子教好,但看不見自己錯誤的對待模式,有些不能教、也教不來;想給孩子最好的,卻也同時剝奪了她的學習、成長、突破的空間。這讓她錯過了許多做中學、學中做、錯中學的機會。父母常常太快的出手,換來的是孩子的排斥與學習的被動性。原來,數學不是用教的;分數不是用補的;孩子的能力是我們用心對待出來的,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真的很重要。
老天給了我三次學習當父母的機會,但錯過的總是比較多。想起當年舉家前往大陸工作,夫妻倆都很忙碌,沒有多餘的心思,孩子學習的事,就請家教老師來代勞。大女兒從小一開始,每天四五張複習卷,換了十多位家教,教一題寫一題。想到都慚愧,怎麼會給孩子這樣的學習環境? 老二、老三分別從小二、小班開始學,自己才發現,優秀的老師,會看孩子的未來,思考學習模式的養成,更勝於考試分數的高低。分數不是絕對,是讓孩子看見,哪裡錯了? 漏了甚麼? 要怎麼修正? 這些才是關鍵!
陪伴、關懷,是父母面對孩子學習重要的課題,進入教學現場,放下自以為是的認為,靜靜地在旁聽著、跟著。老師說,全班站起來,『這個換那個,那個換那個』連用手比那個~是哪個~都沒有,聽得懂的坐下,不到一分鐘,九成的孩子陸續坐下,一開始我都懷疑,誰會聽得懂? 沒想到,當老師請孩子論述時,聽到孩子有條理的表達,真的佩服又讚嘆,自己真的教不來。又看見孩子之間微妙的互動,相互激勵成長,原來同儕合作是很重要的學習,會從小埋下好的學習種子。
魏老師說,『沒有教不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有教育使命感的老師,會不斷自我超越,從教、少教、到不教,把學習真正留給孩子,這是另類教學境界的超越與到達。教學應以啟發孩子自主學習力,養成多元思考模式的習慣為目標。老師是環境的創造者,同理孩子現在的狀態,給出安全、支持、鼓勵與信任的環境,讓孩子勇於面對新問題、新挑戰。透過動手操作教具,如同好玩的闖關遊戲,透過觀察、提問、思考、表達的引導,一步步自我突破、修正調整,最後達成目標後,開心喜悅的笑容,留在孩子身上的是內在的自信,學習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只要我願意想,不放棄思考,我一定可以的。』
孩子的未來,沒有機會重來,這是我一路陪伴孩子走來的切身感受。從自己孩子身上,以及上千的學生、家長、老師共同見證後的努力方向,開啟這把自主學習的鑰匙,那是每個父母心中所期待的寶貝生命成長的不同。真的別錯過了,一定要從孩子身上,看見教學上,還可以努力的地方!
你有教育故事或教育观点与大家分享吗?
欢迎来信:lei.peng@jmdedu.com 或 chuying.liang@jmdedu.com.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