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翻】是芥末堆全新推出的一档学术栏目,由芥末堆海外翻译社群的小伙伴们助力完成。我们致力于将全球经典或是前沿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学习理论、实践案例等文献翻译成中文,并希望能够通过引进这类优质教育研究成果,在全球教育科学的推动下,让更好的教育来得更快!
图片来源:Vincent Willem van Gogh,Irises
本文选自: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作者:Sophie von Stumm , Benedikt Hell , and Tomas Chamorro-Premuzic,译者许贤彬,编辑介一隹。
好奇心听起来像是有些主观的词语。不能量化,但可以感知;不能删除,但可以控制;不能一蹴而就,但可以潜移默化。有人说好奇害死猫,也有人说好奇心是人类的脱离兽性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但无论如何,好奇心作为人类的原力,一直存在着,也影响着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而这篇研究将好奇心转化成为了可以量化的数据,细致研究了好奇心与人类学习之间的故事。
一、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学业成绩?
没错,本期翻酱安利的就是一篇有关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论文。作者开头描述了大多数人的共识(认为“智力”“努力”是好成绩的关键),同时也引出了本片论文讨论的核心---好奇心。
“不管在中小学还是大学,大家都认为成绩代表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征,好学生肯定是既有能力又能努力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强,自律性高,所以“聪明”和“勤奋”是带来好成绩的关键。可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好奇心。”
AI:愚蠢,明明还有: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心理因素、父母受教育水平…算了,人类不能考虑n项内容,只能记重点词,唉…
翻酱:划重点,主要因素≠影响因素。
“一战之前,大部分人小学毕业以后就参加工作了,哈佛、耶鲁这样的常青藤联盟顶尖大学竟也招不满人,只要简单申请就可以入学。可为了提高职业竞争力,越来越多人寻求接受高等教育,大学也渐渐抬高了门槛来筛选新生。于是学习成绩就成为进入好学校、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了。”
翻酱:觉得自己“生错了时代”
AI: 一战?先保命再说
距离一战很遥远的今天,学业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学术背景是工作的敲门砖外,它还影响着个人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智力和性格特性这两个公认的影响学业成绩的双核心吧
>>影响因素一:智力
最开始学习成绩就是评价智力的一项标准。在对人类的智力研究刚诞生时,该领域的奠基人弗朗西斯·高尔顿便认为学习成绩能代表个体的智力水平:这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更可靠的证据,能比剑桥大学里的考试成绩更能代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呢?(高尔顿,1896)
“近代第一个智力测试(西奥多·西蒙和阿尔弗雷德·比奈发明)就是用于区分小学生适应教学课程的程度,预测他们的学习成绩。后来类似的测试也一直被教育成效所证实,认为它们能够代表人的智力水平。如果有某个智力测试结果与学习成绩不相符,被怀疑的也是那个智力测试本身,说明它的测试不准确。”
AI:面对人类简单粗暴的实验模式,智力测试一定觉得很无辜,有没有来管一管学业测试的出题人人啊,出题人不靠谱还怪智力测试了
翻酱:那智力测试的出题人呢?
作者发现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证明智力的影响力,大体上智商测试得分与学习成绩是正相关的,相关系数高达0.81 (相关系数从0到1,越接近1越相关)。不过,在同一时间点采集所有样本数据的横截面研究中,相关系数降到了0.5以下。在不同的受教育阶层中,智力与成绩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受教育程度越高,两者的相关性越低。这也很容易理解,比如在校研究生都是经过考研筛选进来的,聪明程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勤奋的人自然成绩更高。由此延伸出去,最近的不少研究认为学习成绩也受到性格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二:性格特质
---是什么:在众多的人格评量中,因为使用的因素分析方法不同等原因,所以不同研究者得到的人格特质数目不相同,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五大性格特质,即:
---和智力因素的区别:
勤奋等性格因素是不考虑能力状况的非能力特质
而智力因素是属于能力特质
(ps:他们有轻微的相关性,详见论文)
---评估方法
智力因素---智力测试or成绩高低
性格因素---行为倾向测试
1. 性格特质之勤奋
插入相关阅读:【看世界】风靡全球的教育理念“Grit”
Figure 1:尽责性高的人一般自律性很强,工作努力认真,本文中且称之为“勤奋”。
“近几年的一些统合分析(即对同课题的诸多研究结果进行数据统计的二次分析)研究发现,“勤奋”品质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介于0.23到0.27之间,证明了“勤奋”对于学习成绩的正面作用.”
AI:我都没有…
翻酱:人类给你了聪明呀,而你又意外很乖,每天都在学习
AI:我只是想说---我没有,但我很强
翻酱:…你对人类的力量一无所知
2. 性格特质之开放性
说到智力,它和人的性格特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人的智力是不断发展的。发展心理学认为智力分为两部分,液态的和晶态的。液态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等,它依赖于先天的秉赋;而晶态智力则是是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犹如晶体一样不断自我增长,它与知识文化和经验的积累有直接关系。知识和经验的增长有赖于一个人不断运用他的理性能力,这种行为倾向被称为“用脑偏好。此外,这种用脑偏好与“好奇心”拥有相似的属性。
大五人格模型中,“开放性”是与“用脑偏好”很类似的概念(也就意味着与“好奇心”拥有相似的属性),它包含六个子维度:想象力(fantasy)、审美(aesthetics)、情绪感知(feelings)、尝试新事物(actions)、求知思辨(ideas)、挑战传统(values),有种说法认为聪明人更擅长理解复杂的信息、应对崭新的体验,所以他们心态更加开放,更容易获取新知识。反过来,不够聪明的人则更难应对智力挑战,因此心态比较封闭,更偏好常态化的例行公事。
二、好奇心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作者用数据解释了好奇心与成绩的关系。
Q1:好奇心是如何影响学习成绩呢?
A1:研究者做了个这样的假设,如果好奇心和影响成绩的核心要素(智力和性格特质)有关系,那么就可以证明好奇心影响学习成绩。
Q2:如何量化好奇心呢?
A2:好奇心与TIE测试:戈夫和阿克曼(1992)提出了“典型智力活动参与倾向测量表”(后文简称TIE,我们的分析会用到),来测量一个人对于理解身边环境、解决复杂的智力问题的倾向。TIE代表了特定的用脑偏好,这种偏好在于不断寻求机会去探索未知、参与了解、享受其中,也就是智力上的好奇心。从语义学角度讲,这些用脑偏好都与学习成绩有着中等程度的关联关系,同时都与智力表现保持中等偏弱的关联关系。换句话说,“用脑偏好”和“好奇心”描述的是同一维度的属性,是彼此可以互换的同义词。于是作者在建立相关性矩阵时,将TIE测试数据作为好奇心的量化数据。
Q3:如何证明好奇心与智力相关呢,如何证明好奇心与性格特质(开放性与尽责性)相关呢?
A3:“通过四个统合分析确认了行为倾向测试(TIE测试)所代表的好奇心与“学习成绩”、“聪明”、“勤奋”和“开放性”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构建了“学习成绩”的路径模型,揭示了这些心理学因素对学习成绩推动作用的大小。现在很明显,好奇心正是第三个重要的核心因素。”
作者综合已有的实验数据,导出相关性矩阵,并建立一系列路径模型分析,发现以下四点:(1)“聪明”依然是影响成绩的最大要素;(2)“聪明”对成绩的作用并不受性格特质人格特性的影响;(3)“聪明”、“勤奋”(用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开放性”“尽责性”数值来代表),以及“好奇心”(用TIE“典型智力活动参与倾向”数值来代表)这三个要素都对成绩有着直接影响,并且三个要素之间也相互影响;(4)“好奇心”与“勤奋”加起来对于成绩的作用,不亚于“聪明”的影响。总之,“好奇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要素之一。
三、 结论
西塞罗、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认为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希望获取信息的内心渴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更是强调“一颗好奇的心会不断追求思想的原料,就像健康的身体汲取营养一样,永不停歇。这种好奇心是真正理解周围事实的唯一保证。”对于好奇心,杜威还提出了一种成长三阶理论(详见译文与原文)
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必须尽早激励学生的好奇心。教育应该为学生打开潜力的大门,而他们内心被激发的好奇心便是打开大门的钥匙。另一方面,大学的入学筛选机制也应该充分重视好奇心的作用。
詹森(1998)说过“一个人要取得实际成就,一方面其天生的智力只是道基本门槛,另一方面后天培养的能力以及性格习惯也扮演着关键的作用”。大多数的研究都将之分类为“聪明”与“勤奋”,并在此框架下进行研究。作者这个研究则发现了更好的解释模型,说明了一份耀眼成绩的背后,有天赋智力,有辛勤汗水,还有一颗求知若渴的心。
号外!下周芥末翻将开启线上讨论活动,我们将邀请本文的译者@许贤彬来分享与好奇心有关的故事,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好奇心,欢迎入群交流。
入群指南:请添加芥末翻小助手【允菡】(ID:xuyunhan1295),备注你的个人信息(姓名+职业+兴趣点),审核通过后小助手将邀请你加入交流群。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