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GET2017】慧科陈滢:在“新工科”建设中,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

作者:吉吉 发布时间:

【GET2017】慧科陈滢:在“新工科”建设中,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

作者:吉吉 发布时间:

摘要:新经济、新科技、新人才

屏幕快照 2017-11-14 上午11.23.48.jpg

芥末堆 吉吉 11月14日

11月14日,在以“共建丨让更好的教育来得更快”为主题的GET2017教育科技大会上,慧科集团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从新经济、新科技和新人才三个角度分享了他对新工科的一些观点,以及慧科集团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实践经验。

“新经济核心的元素还是以信息技术,包括我们今天讲的互联网等来驱动形成的,实际上新经济在过去30年就已经有了。”陈滢认为,新经济背后的推动是新科技,而当新科技推动的新经济发展,我们则需要更多的新人才。

陈滢给出的第一个立论是:新人才、新工科的出现,就是因为在新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更多掌握新科技的新人才。“教育部今年推新工科这样一个非常伟大的工程,将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占三分之一以上的工程教育,而且会从工程教育不断蔓延到我们讲的常规理科、商科、医科等等,现在有人提出了新商科,不管多新,我想这个新是体现在了我们对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结构、新需求、新质量等等,在新时代了,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他说。

陈滢认为,在如今“新工科”建设中,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

以下是陈滢演讲实录(芥末堆略有删减):

非常高兴,来跟大家分享“赋能新工科、培育新人才”,这个题目我想大家可能很陌生。不知道下面坐了多少个跟做高等教育体制内高校的、公立的、私立的,或者是第三方的企业,可能会熟悉这个词,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词可能很陌生。

我今天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慧科怎么样做更好的教育,希望我们的创新模式、实践,能给诸位带来一些思索。

新经济、新科技、新人才

不知道大家对新工科这个词是否了解?从我们过去创新的角度来看,我把它分解成三个方面,实际上讲述了新工科的启蒙,它是如何来的。我特别想从三个角度:新经济、新科技、新人才,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新经济,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新经济核心的元素还是以信息技术,包括我们今天讲的互联网等等来驱动形成的,实际上新经济已经在过去30年有了,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它,新经济已经在这了,我们可到看到新经济实际上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 任何行业都需要用技术驱动来扩大它的效率,教育行业也是一样的,通过技术来提升教育系统的效率。

  2. 互联网的到来,让我们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平面,压缩到一个时空范围内,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做很多的交流、很多以前不可想象的,对教育也是一样的。

  3. 新经济带来了很多创新的成果,这里面创新包括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这方面的创新大家应该理解到了。

  4. 我们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正在深入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正在发生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这是我对新经济的一个看法。

新经济来了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它背后的推动是新科技,我们今天讲新科技大家可以讲出一堆的词汇(人工智能、大数据、VR、区块链……),其实这些东西都可以跟教育发生化学反应、生物反应,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新科技已经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政府、改变我们的企业、改变这个地球,所以这个新科技实际上我们讲是背后真正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元素。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看到,我做了一幅图,这张图是我在很多地方看到的,大家都在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句话,我把这句话变成了图,但是这句话的本源我已经找不到了,但是我相信它说的这样一件事实,知识的更新周期,随着年代越来越近,它已经变得越来越短。

屏幕快照 2017-11-14 上午10.58.16.jpg

我们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我们可能要花一个世纪的时间支持它翻盘,今年可能2-3年。这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的大学本科教育,常规是4年,这可能意味着,你从本科1年级学习,到4年级出来的时候,你的知识可能相对Out了,我并不是在说耸人听闻的话,在我们IT行业,这件事变得很明显,可能你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听到一些新的名词,后天早晨起来那个新名词又没了,又变成了另外一个,翻台很快。

我想说的是,新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这里面一个隐喻意思是,科技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也在不断地翻新,不知道大家看过一本书叫《奇点临近》,有很多观点,就是指科技进步的速度,大家如果看过这本书应该会有体会。

在这样的知识更新周期下,我们可以看到,新科技推动的新经济,我们需要更多的新人才,这就是我的第一个立论:新人才、新工科的出现,就是因为我们在新经济的大环境下,需要更多的掌握新科技的新人才,教育部今年推新工科这样一个非常伟大的工程,将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占三分之一以上的工程教育,而且会从工程教育不断蔓延到我们讲的常规理科、商科、医科等等,现在有人提出了新商科,不管多新,我想这个新是体现在了我们对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结构、新需求、新质量等等,在新时代,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它们三者(新经济、新人才、新科技)有很多关系,时间关系我就不讲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新经济、新人才、新科技之间我讲有双向互动的N多关系在这里面,它们的拉动、需求、转型等等。

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慧科在做一些事情什么样的事情?刚才初九讲了,芥末堆是在不断地看教育,我说我们一直在做教育,跟高等院校做创新。

实际上习大大今年十九大的报告上,关于教育的阐述有这么几行字,其实我筛选出来:产学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就是我们今天实现新工科,慧科在走的路。通过慧科,我们把很多的资源带进来,跟学校一起来做产教融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上个月的一个讲话,提到了“新工科”建设的“九个一批”,在“九个一批”里面从学院建设到课程的建设,到实验实训到最后我们的示范工程,讲了很多,我把跟产交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都列出来了。所以,你可以看到今天从国家层面、教育部层面,已经把校企融合、产教融合提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高的战略的高度。

屏幕快照 2017-11-14 上午11.03.38.jpg

所以,基于此我们给出了一个结论,我们今天在“新工科”建设中,整个的校企和是必由之路,我们慧科我们基于我们过去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到底校企融合应该怎么做?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式,在这种新的模式下,我们叫做产教融合的2.0模式,所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到底是2.0跟1.0有什么区别。

因此,你又说陈博士你又在造新词,你又在做新概念,实际上不是。是我们确实发现了这个行业的痛点,我们的2.0怎们做?我们看看到底教育对高等教育意味着什么?它的元素在哪里?它的架构在哪里?我们可以看一下。

产教融合2.0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里面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这个元素其实很简单,这个周期我们讲,从培养体系到课程、到实习、实训到创业、就业形成了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里面我特别把工程教育认证的7项标准,把它映射到这一个环里面,让大家看到我们现在这种培养方式,是符合国际的工程教育标准的。

屏幕快照 2017-11-14 上午11.06.36.jpg

大家都知道去年中国加入了《华盛顿协议》,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从观察员到正式的成员走过好几年的时间,可能大家都不在意,这意味着中国的高等的工程教育已经被全球认可。我们从所有工程认证专业出来的学生,他都是全球认可的,都是实质等效的。

而工程教育的学生占中国高等院校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我们在做这个产学融合2.0的时候,我们在看,所有的这些元素都应该包含全球标准的,所以在这个标准的下面,我们在看,它真正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其实刚刚初九讲到了这个元素,教育、学习。

我们以前更关注的教师教的好不好,我们今天跟更应该关注,学生学得好不好,所以产教融合,我们的想法是把产教融合的理念,深入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产出为导向,我们讲的OBE这种模式,这个是全球共公认的。

在这样的模式下,是深入到骨髓里、深入到每一个DNA里、深入到我刚才那些闭环的每一个环节里,而不是说产教融合就是我来做一个实验室就走了,我来跟你学生做一个实训我就走了,这个可以发挥作用,但是在新时代下培养新人才,这个已经不Work了,我们许多更深入的融合。

所以,在这种体系下,原来只有高校跟企业一起来做,今天已经不一样了,我们有一个核心的平台,这个核心的平台实际上是能够连接企业和高校,在中间做更多、更多我们讲的整合、连接、运营层面的东西。

大家可以看到,原来只有高校跟企业,我叫1.0模式,今天2.0是不一样在哪儿?我们有一个核心的元素叫做核心的平台,在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整合很多企业的资源,所以原来可能是一对一的,今天惠科我把阿里腾讯华为等的资源正在在整合,它不是简单的整合,更多的是我们有强大的教学研发团队,把它变成高校懂的话术、高校理解的教育的人才的体系,变成在高校里面可以运营的这样一套流程,而不是原来我讲的单点的对接。即使是阿里、腾讯,他也不擅长做这个,所以他今天都来找慧科,说我们一起来为高等院校做点什么。所以,今天2.0模式中多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生物的催化剂。能够把双方紧密连接在一起,我们把更多的企业,汇聚在这个平台上,这个是我们核心平台最重要的。

在这个核心平台上,我总结了8点我们的特点、特色。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办法这8点都会展开。我讲不仅仅是教育供给侧改革,更是端到端的重塑和优化。这句话前两天刚上《中国教育报》,我不但在谈教育供给侧改革、师资、内容等等,我更多的是在看,端到端,如何把消费者、企业和供给侧,我们的学校、老师等等,把它融合到这个闭环里面,一起就像今天的大会的主题“共建”,一起来看怎么做更好的教育。

FAST能力矩阵

我刚才讲了八点:双边到多边、刚性到柔性、独立到交叉、专业到专创、实验到实践、线下到线上、单项到闭环、协作到生态。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我们的FAST能力矩阵,怎么FAST,新人才如何培养他的新能力?我们来看看,到底FAST包含了哪几个方面。

我们在培养新人才的时候,不但要知道我们的基础,更多是我们要让他们在场景里面运用这些知识,场景是什么?我经常讲叫双规(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可能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不但让它具备科学观,就是刚才讲的认知能力、科学素养,我们也让他们看到更多的技术。所以这四个元素,我把它排成一个矩阵,我们在培养我们FAST人才。

屏幕快照 2017-11-14 上午11.11.41.jpg

我们现在很多点并没有做的很好,其实很多点,在K12,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埋下了祸根,我们没有很好的培养,我们怎么样让这个人建立正确的认知,我们更多的是在右上角,让他掌握一些技能,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没有把问题定义好,你做的越好,你也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越远。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今天右上角我们中国的学生做的很好了。但是在左下角,我们符合培养他的科学观,让他知道如何去定义一个问题,左上角让他如何知道,用什么仿真的模型,在科学的环境下仿真、建模,我们缺少这一点。

去年我们在研究院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什么叫机器商,你们都知道IQ、EQ,但是你们并不知道机器商是什么鬼,简单来讲,就是人机同行,我们的下一代应该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机器智能,我们应该去敬畏机器智能,但是我们不应该盲从。

今天有一堆人说机器要改变世界,要把人类搞掉,我从不相信这个鬼话。人工智能界的主流人,我敢说他们跟我是一样,大家都要静下心来看,人工智能并不是你们想象的今天那么狠,我们可以驾驭,我们可以做很多事。关键是我们怎么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让他如何使用机器智能。

刚才讲了,机器现在都可以写财报,美国很多的记者其实你看后面都是机器人,这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人我们可以做更加有价值、有创新的事情。现在我儿子从小就用百度(大家知道可以用各种方式)做作业,那就是让他们正确地使用机器智能。

所以,这里面我们讲FAST模型,这个我可以讲半天,我跟教育部的领导说FAST教育矩阵是我们今天怎么培养的工程人才,其实不仅仅是工程人才,商科等等,其实在这四个块里面都可以得到体现。

所以,基于这个FAST能力曲线,我也把工程教育认证的12个毕业要求映射上来,我们也看到毕业生需要掌握这么多,这里面技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你是否有绿色观、科学素养、可持续发展等等。

慧科在人才培养上的探索

下面我跟大家更多地分享我们做了一些什么,大家不要认为这是广告,更多是跟大家抛砖,我们在过去的七年不断地在累计、培养新人才的新科技的新方向。

所以,可以看到云计算我们在中国七年前第一个做专业,大数据、VR、AI,到今天的各种智能、各种互联网+,教育部的创新、创业,我们都在紧紧地跟随国家、教育部的战略,把新的行业的东西能够聚集产业的,能够把它带到学校来。

所以,围绕这个,我们自己把自己定义成专创融合的新科技人才的培养。

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最近半年也做了很多新的项目,所以我在这个场合为大家介绍慧科培优是怎么样把更好的教育来得更快,就是要在学校里再做一个第二、第三课堂,我们让企业进去,让那些学生打破学习的边界,能够学习到更新的技能和知识,为他们将来在职场上找到更好的工作,把我们的创新直接带到学校里面去,这可能是一个更2C的模式。

所以,慧科有培优以后,我们形成了以慧科教育、高校帮为主体,面对高等教育本科高职,通过开课吧面向职场,2C的,带有慧科培优,我们已经完善了整个价值链条,再通过慧科研究院和慧科资本,我们在生态里面投了将近20多家跟教育上下游有关的企业。

所以,慧科今天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人才科技公司,这个词很多人是第一次听,我们是一家人才科技公司,我们用科技的方法培养人才,我们要让人才掌握新科技,这就是人才科技公司的定义。

所以,过去半年,我们有很多新的收获,包括华为、阿里云、腾讯等等,我们一起去build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教育的产品,我们让学校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发展,行业累计了很多知识和经验,我们要让它进学校,让学生学到更干的干货。

这是我们做了很多产业聚集,我讲的产学融2.0模式下我们的一些新的成果。我们身后的教学研发把领先企业的培养体系融入进来。

最后,我们也看到我们在慧科的生态里同样在布局,我们布局了很多企业。我们不断地在积极布局,目的回归到初心,就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丰富的内容体系和更好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学校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最后一页,我想再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的一个新工科建设下的方程式。我今天提到我们的新工科教育创新的方程式是T=UE的四次方。

屏幕快照 2017-11-14 上午11.21.03.jpg

E的四次方就是我们讲赋能新工科,就是真正的我们通过产教融合2.0模式,帮助学校能在产业的帮助下,真正让新工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愿意做努力,回归到最终我们是为了什么?培育新人才,就是等式左边的T,我们真正要培养的是人才,是能够解决复杂问题、掌握一系列技能、有能力的,而不只是单点技能的,我们希望我们在这个方程式的指引下,跟更多的学校能够进行更好的合作。就像今天的主题一样,我们能够让更好的教育来得更快,慧科实际上正在Build一个共享的教育生态,让这件事来得更快、更有效率。

所以,我们也号召大家一块儿投身到教育创新,无论你是K12还是高等教育,我们能够去让大会的主题“让更好的教育来得更快”。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GET2017】慧科陈滢:在“新工科”建设中,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分享二维码